无法完结的“长征”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在“把光明和幸福送给西藏”的感召下,解放军第18军3万余人“二次长征”,由川入藏,把红旗插上世界屋脊。其中1200余名女兵也历尽艰险徒步进藏,并在此扎根。迄今,这个女兵群体还有600至800人在世
  
  平均海拔4500米。
  20岁的马兴壁拖着双腿,走在从拉萨去往阿里的翻山路上。她大口喘息。
  刚从拉萨出发,还能拉着马尾上山;真走在藏区高原,马也累得不行,钉着铁钉的蹄子,在乱石堆上一滑一滑地,有时干脆跪在地上不起来。这个20多人的文艺小分队,相互搀扶着前行,没有人停下来休息;有经验的老兵说,一歇下来人就“过去”了。
  “小马晕倒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接下来的事情,马兴壁是若干年后,在战友闫家琼的回忆录中读到的:
  一名战友把她放到临时铺的行李上。这时又赶上冰雹,狂风卷着沙石向他们砸来。战友们围成人墙,帮她挡风遮雪。
  军医用最快的速度给她打了一针,大家隔着纱布轮流往她口里吹气。5分钟过去,她那因憋气而发紫的脸上,双眼仍未睁开。站在茫茫戈壁中,战友们迎着狂风绝望地呼喊她的名字。良久,她又一次活了过来。
  1955年,在这条持续近3个月的挺进阿里之路中,马兴壁不记得自己到底“死”过多少次。重要的是,她成功地翻完了这1600公里路上那些“怎么也翻不完的山”。她亲眼看到阿里的人跟她长得一样,并非之前想象的“四个眼睛两个鼻子”。
  
  母子之间:令人窒息的沉默
  
  马兴壁的左臂有块硬疙瘩,就是在那次行军中频繁打针留下的。坐在西藏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住所的沙发上,她谈到自己的“西藏后遗症”之一:至今不吃土豆——阿里冬缺蔬菜夏缺肉,“旱涝保收”的只有土豆。
  那些西藏记忆,总是与早逝的丈夫纠结在一起。1999年,与她同在阿里28年的丈夫才让杰,在帕金森症、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折磨去世。这让她在将吃过的苦视为人生财富的同时,“有时想想也很矛盾”。“他如果不在西藏干这么久,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她从此拒绝回忆西藏。早些年,18军的首批进藏女兵战友张罗着把自己的西藏经历写下来,出一本书,她没有写。身体是诚实的。在西藏落下的低血压、心脏病和腰椎病,不断提醒着这个也像成都任何一个普通老人那样打打麻将的“老西藏”,让她想起以往的日子。
  这些日子显然不能把儿女们包括在内。她的3个儿女都是在成都的八一学校里过集体生活长大的,尤其是令她痛心而又无奈的小儿子马昆——在马昆的记忆里,他在八一学校的9年时间里,与父母见面的日子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2009年春节前,在江苏南通生活的二女儿马青给远在拉萨的马昆打电话。
  “过年回家吗?”“我考虑一下。”
  “有什么好考虑的。我今年回成都过年,你也回去。”“哦。”
  在成都工作的大女儿马妮叹了口气,“其他的孩子过年回家都会给父母一点钱,带点东西,表示心意,他从来没有这个概念”。马妮经常劝他,在拉萨没事时给母亲打个电话,可没什么效果,“你不打给他,他一年也不会打给你。”
  在电话里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指路,马昆甚至说不出母亲的具体住址,虽然他每次回成都都住在那里。马兴壁手头也没有儿子的手机号。晚上,母子两人坐在客厅里,除了电视里传出来的声音,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在外面并不这样,在西藏驻成都办事处,遇到熟人,他说话的声音,二楼都能听到。在从小在保育院和全封闭的八一学校长大的马昆眼里,母亲是一个严厉而强势的形象,为了逃脱母亲的“管辖”,他宁愿待在拉萨与朋友在一起。
  
  “妈妈过去吃过的苦”
  
  至少在参军时,马兴壁还不是这么严厉的。1950年,15岁的马兴壁瞒着打算参军的姐姐,跳上那辆改变她命运的军车。她把头埋得低低的,缩在角落里,躲过姐姐搜寻的目光。当时她并没有多宏大的理想,仅仅是不想一个人待在家里。
  “长征”“晋冀鲁豫根据地”、《中国革命史》……马兴壁的世界观在部队里被整个重塑,很快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组织人”。她进部队不久,听到18军要进藏的消息。在热血沸腾的她看来,进军西藏意味着参与革命的最后机会。
  
  乐山,18军进藏的出发地。戴着大红花、站在军车里的马兴壁,一路颠簸着到了甘孜,住在喇嘛庙里。之后,与大部队一起徒步进入拉萨。
  这段行军是很多进藏女兵的“噩梦”。比起男兵来,女兵承受着更多的不便。例假是她们最普通而又最麻烦的困难之一,女兵们用的草纸是手工做的,又粗又硬,大腿被硬草纸磨得血肉模糊;遇到过河,草纸就变成稀烂的纸浆。很多女兵不得不从棉衣和被子里撕下棉花代替。
  “阿里不是你呆的地方。”1955年的一天,领导与马兴壁进行一场郑重的谈话。出于特别的信任,她得到去阿里锻炼的机会。一个老兵听说后,这么提醒她。
  马兴壁在阿里住的土坯房是自己建的,用塞满棉花的门帘做门,窗户是用红柳枝绑成架子再糊上一层白纸,大风一吹就能刮跑。床、办公桌和椅子都是用泥巴做的,后来才有钢丝床从后方运来。自来水和电每天供应两小时,夜间照明靠蜡烛。冬天必须上交柴禾,男同志800斤,女同志500斤。
  土坯房一到下雨容易坍塌,来不及跑出来的人就被压在里头。她曾多次从坍塌的房子里把战友们扒出来。她在“像狗窝一样”的土坯房里住了10多年。多年以后,才让杰总是这样跟儿女们说,“你妈妈过去吃的苦,你们谁也没吃过。”
  10多年前,马昆作为葛尔县法院副院长,在阿里挂职锻炼2年。他对阿里最大的印象是“飞沙走石”。每到风季,三天不出门扫沙,门就给堵了。县里在风口专门修的4米高的防沙砖墙,一年多就被淹没在积沙之中。
  最让他难受的地方在于,整个葛尔县城走一圈不到10分钟。日复一日,生活就像一条绵延不断的灰蛇,怎么也看不到尽头。他呆了1年半就跑回拉萨,“说白了,吃不了那个苦。”
  
  阿里的爱情
  
  着彩妆,穿戏服,马兴壁与另外两名演员站在简陋的舞台上,她屈膝半蹲,转头看同伴。
  在这张不甚清晰的黑白照片里,马兴壁看着50多年前的自己。那还是在拉萨,在去阿里以前。在这个文工团里,有她曾经的恋人,一个深爱着她的成都小伙子。接到去阿里的任务,她曾向领导提出自己的顾虑,阿里与拉萨通讯困难,她此去将意味着与男友的联系接近中断。
  到了阿里,马兴壁表现出她那让子女觉得有些不近人情的理性——她用一纸书信结束了这段恋情,却并不感觉到悲伤,反而是后来听说那个小伙子伤心欲绝。
  未来的丈夫才让杰出现了。马兴壁并没怎么注意这个青海藏族出身的男兵,只是发现他有事没事就会过来套近乎。
  类似的经历在文工团极为普遍,马兴壁不时收到情书,但才让杰的简单直接还是让她吃惊不小。那天他们在河边散步,才让杰支支吾吾地问,“我们那个事怎么办?”马不解地问,“什么事?”“结婚的事啊。”
  此时,马兴壁对于这个高高大大的男人的了解,仅限于他是搞侦查工作的情报参谋,但她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成熟男人的稳重和责任感。这让她很有安全感。
  婚礼进行得很简单,“两张钢丝床一并,两张被子一拼”,马兴壁把自己嫁了出去。《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爱情或者是革命同志之间的情谊,哪一种感情更能概括这段婚姻?她仔细考虑了片刻,没有给出答案。
  才让杰熟悉边境的每一山口通向何方。不管遇到任何棘手的麻烦,他也总能凭借自己对阿里的了解,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如此精通的业务本领,是以长期出差为代价的,刚进阿里的时候,“1年能有3个月在家就不错了”。由于与丈夫不在同一个工作组,两人只能趁双方工作组的工作结束后才能见上面。
  马兴壁的工作单位是西藏工委阿里分工委的社会部,这个部门涉及公安、统战等多重职能。她从事统战工作,向由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组成的“三大领主”和普通农奴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她的足迹遍布阿里7个县中的5个。
  下乡时她住过牛羊圈,学会像个西藏人一样伺候土地。她收获了翻身后的藏族“农奴”的关爱:自己带的糌粑不新鲜,吃下去经常拉肚子,她借住的那家主人、一位40出头的大妈,用自己的新鲜糌粑换过了她的糌粑。
  对于“三大领主”,她以定期走访和编印《上层动态》的小通讯来了解并记录阿里上层的思想动态与对政策的看法。“都是些很杂的事情,但怎么也忙不完。”
  
  孩子们的“真空”童年
  
  马昆名字中的“昆”,指的是昆仑山。他于1962年出生于新疆。此前的4年和2年,大姐马妮和二姐马青分别在陕西咸阳和成都出生。三姐弟的出生地,勾勒出马兴壁那些年频繁的出差轨迹。
  他们三个人都不是在西藏出生的。马兴壁在阿里的同事闵乃丽的大女儿焦亚莎,在阿里出生,与弟妹们比起来,她的个子小小的,瘦得怕人。
  “由于缺氧和低气压,在西藏出生的汉族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很常见”,军旅作家纪晓松曾花费一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寻访首批进藏女兵中的150多位。他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血压异常甚至脑瘫,以及其他在内地少见的身体缺陷,不同程度困扰着在西藏出生的女兵后代。
  进藏女兵曾昭琼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刚进入西藏时,部队曾有政策,女同志的孩子一律生在西藏,看看汉族的孩子能否在西藏生存,后来政策变动,才可以回内地生孩子。
  
  马妮和马青是在四川自贡的姨妈家和成都保育院长大的。她们从小随姨妈的孩子,管姨妈叫妈妈,姨父叫爸爸。马妮从保育院“毕业”,与整个大班的孩子一起被接到成都八一学校——它的前身是18军团职以上干部的子弟学校,从此,她与后来相继入校的弟妹一样,在八一学校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部分青年时代。
  马家三姐弟不约而同地用“真空”这个词,来描述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八一学校。一道铁门,把门外的社会和门内的学校隔离成两个世界,这里的孩子直到初中以后才能单独出校门。从学校出来很长一段时间,马青见到大人都不会叫“叔叔阿姨”,“学校里除了老师就是同学,大家在一起很随便,根本不用跟陌生人打交道”。
  马妮的记忆里还停留着老师捧着她们的小脚剪脚趾甲的温馨画面。在她很长一段时间的印象里,家庭是个陌生的概念,学校就是家。
  既是同学,又是姐弟,刚进入八一学校的马昆,还不能很好处理自己与两个姐姐的关系——受到那个年代常见的“男女界线”的影响,他在学校跟姐姐们“碰上了,没事也不打招呼”。马青跟弟弟的接触有限,她印象里的弟弟总是在没钱花的时候,才跑到她宿舍楼下,接过她扔下去的零花钱。
  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有个姐姐,也是在自己从保育院升到八一学校以后,老师带着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子来,“这是你姐姐”。马青跟姐姐马妮住在同一层宿舍的斜对面,却没有享受姐姐过多的照顾,因为“根本就不需要”。马妮的姐姐“范儿”仅限于帮妹妹保管学校发的二两糖,每天给妹妹吃两颗。那些没有姐姐的孩子,往往一口气把一个月的定量吃完,糖纸像雪花般扔了一地。
  
  家庭生活在招待所度过的岁月
  
  马妮外向、马昆顽皮、马青羞涩。时隔40多年,八一学校的退休教师马秋英还能准确地记住她的学生。长期与学生一起上课和生活,学生们对她的感情介于老师和母亲之间。在八一学校,最让她紧张的时候,是从西藏回来探亲的家长来学校接孩子,“那些没有家长接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进藏干部的休假制度源于1963年,西藏民主改革完成之后。按照规定,无论是在部队或者是在西藏地方工作,每3年都可以回来休探亲假3个月。但八一学校的孩子能否与父母见面,仍取决于外部国际形势的变化。“只要中印关系一紧张,父母就没法回来探亲。”马秋英说。
  有一个学生的家长,从孩子进保育院起就回西藏,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回成都休假。这个在午休时会在被子里偷看父母照片的孩子,真的见到父母时,怎么也不肯跟母亲去招待所。马秋英不得不跟着在招待所里住了一个星期,等孩子母亲用玩具和零食把孩子哄熟了才借机脱身。
  马兴壁更多是从学校定期寄来的成绩单、评语和照片上,了解孩子们的成长,她更像一位领导而非母亲,给予儿女她所能提供的物质关怀和思想教育。在她与儿女的通信中,就像她起草过的无数文件一样,总是充满着命令式的“一二三四”。
  与此相对,三个儿女在童年时代则对父母完全没有记忆。马青第一次与父母打交道,是从父母手里接过一包糖。那是在5岁的一天,她在八一学校的操场上玩。隔着铁门,她看见一高一矮两个大人向学校走来。他们向门卫武大爷打听马妮。武大爷把马青叫过去,“这是马妮的妹妹马青”。
  像其他入藏干部一样,马家探亲假3个月的家庭生活都在招待所度过。之前,由于单间紧张,马兴壁往往要跟招待所的熟人打好招呼预留一个单间,然后再设法借一些碗筷和被子。户口不在成都,她没有成都的“号票”,不得不用从西藏带来的全国粮票高价换回一些鸡蛋和肉,在招待所的过道上架起一口锅做菜,然后打发孩子们去食堂打饭。
  马妮和马青第一次见到弟弟,就是在招待所里。当时马昆不够年龄进八一学校,还呆在保育院。父母回来探亲,每到周六下午,马家三姐弟分别从学校出发,坐单位班车或者公共汽车,赶往半个小时车程外的招待所,并在周日下午赶回学校。对于这样的临时生活,马青至今感到“有点滑稽”。她在招待所吃完饭,还是更习惯于找同住在招待所的同学一起玩,而不是与父母呆在一起。
  “那时候,确实对父母没什么概念,他们来了没什么感觉,去了也不难受”,马妮将招待所的生活当作改善伙食的机会,他们三姐弟的最高纪录,一晚上消灭了20斤橘子。但她承认,起码对于三姐弟而言,这是难得的团聚机会。母亲给他们倒热水洗脸,三个孩子闹成一团,抢着把毛巾放在前面“占点小便宜”。最终的胜利者总是马昆。
  只有到这样的时刻,马兴壁才会流露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看着孩子们在招待所里的背影,她忍不住畅想,“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过日子?”
  
  翻不过去的“孩子”山
  
  在三个子女之中,马兴壁一直觉得自己愧对儿子。她能隐约感觉到,马昆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抵触力量——对于她未能尽到母亲责任的抱怨。这不仅因为马昆在新疆出生时,自己没有足够的奶水,甚至连奶粉也买不到,只能用开水吊着,还在于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终身遗憾。
  差不多每天早上起来,马昆都会看镜子里的自己,精心梳理好自己的头发,以掩盖住他额头上那块可怖的伤疤。那是他在保育院期间,不慎摔倒在烤火盆中留下的。这道伤疤就像一道印记,时刻提醒着他不愉快的记忆。八一学校的马秋英老师,至今提起马昆还会心惊肉跳。在他小学三年级时,一次下课休息,他一个人爬上9米高的礼堂顶上掏鸟蛋,不慎摔了下来。
  马兴壁多年以后猜测,有过烧伤和濒临死亡经历的马昆,自信心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这种感受,很可能在他人生抉择的关键当口,起到不好的作用。
  马昆从八一学校考上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1985年毕业分配到拉萨的西藏高级人民法院。他在法院参了军,复员后拒绝了母亲“回法院工作”的要求,转而在拉萨朋友的公司里打工,而这被母亲视为“不务正业”。“我很头疼处理这些人情世故,这样比较自由”,他这样解释他的选择。
  在西藏呆了24年,马昆的朋友中,藏族的占到60%。在他为自己生活圈子的亲疏程度作出的排序中,在西藏和在八一学校的朋友、同学是最让他感到亲近的,两个姐姐次之,最后才是母亲。
  比较之下,马妮是与母亲相处得最久的人。这个“乖乖女”听从母亲的安排,在北京的医学院上完大学,回到阿里医院。1983年,跟随母亲回到成都,并听从母亲的建议,跟当年八一学校的一个男同学结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青都认为母亲对姐姐有些偏心。现在想来,她认为这是因为与母亲的沟通不够。很多年以后,她才知道,除了在物质上的支持,其实在工作调动等人生大事上,母亲在背后也帮着使了很多劲,“但她从来不跟我说。”
  马青在弟弟与母亲和大姐之间扮演着“联络员”的角色,“可能因为自己与弟弟相处得更久的缘故吧,他听我的话,不大听母亲和大姐的话。”
  “她太‘马列’了”,马青评价母亲。因此,年轻时在拉萨工作的她故意选择了江苏的男友,在拉萨最好的医院工作11年后,与丈夫回到南通。但她也认识到,自己不愿与母亲相处的原因,不外乎是一些生活琐事造成的争吵和挨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她也逐渐发现,母亲在退休以后,那种不容违抗的权威感慢慢“软”了下来。前几年,母亲少见地跟她解释,“那个年代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是这么要求子女的”。随着距离的拉开和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做母亲的经历,让她逐渐与母亲和解,“其实她一直在以她的方式,默默地帮我把路铺好。”
  (感谢军旅作家纪晓松提供采访线索)
其他文献
它不是孤案却可能是最极致的一个。当《世界新闻报》频频把名人们的猛料呈现在世界读者的面前时,它大大满足了大家窥私之欲的同时,也给新闻同行提供了一个关于采访的极端样本和一些思考    5月,又一个“高大全”的完美形象被《世界新闻报》颠覆了。  目前世界排名第一、拥有三座世锦赛冠军奖杯、21项排名赛冠军头衔的斯诺克选手希金斯,却在《世界新闻报》一段他涉嫌赌球的3分37秒视频公之于众后,苦心经营多年的形象
国家行政学院的许耀桐教授很早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县政改革开始,而中国社科院于建嵘研究员则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得出结论,县政改革到位了,则社会就会安定。  近期,两位知名学者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畅谈他们眼中的县政改革,分析现实困境,指出突围路径。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以来,基层群体性事件频发,激烈程度不断上升。包括你们在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县政改革”。可是为什么要从县级而不是上面开始? 
金融危机爆发已逾三年,但现在却似乎引来了货币战争,而且来势比以前更为汹涌。  从中国国内看,通胀压力、热钱流入、货币升值这种“不可能三角困境”正在成为并行出现的问题。  2010年10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发表言论称,中国承认必须令人民币升值,但升值幅度必须通过仔细评估包含通胀、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等基本面而定。“驾驭汇率政策是一项复杂的艺术,需要兼顾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失业率、经济增速、国际收支
在2005年科特迪瓦获得德国世界杯决赛权席位时,举国狂欢。在更衣室里德罗巴让队友们都跪下,祈祷恳求科特迪瓦人民互相谅解,和平共存。他说,非洲有比战争更重要的东西,所有非洲球星都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因为每一个非洲人都相信足球    2010年1月,德罗巴回到了非洲,来到被英国媒体称为“death zone”(死亡地带)的安哥拉。  那时,两年一度的非洲国家杯足球赛在安哥拉举行。德罗巴是“非洲大象”科特
对话“反剽窃”软件开发者、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    中国新闻周刊:武大版的软件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阻力,为什么没有率先推广?  沈阳:国内研究这个的有六七家,真正能够给社会提供实用服务的,可能就只有我们和清华同方。2008年4月完成它的时候,还是希望能推广,但是推了一圈之后发现,问题比较大。很多人一听这个东西,第一是不相信,第二呢,他害怕。没有谁不怕这个东西,哪怕是教授博导之类的。  中国新
11月2日是美国中期选举。几个星期前,我就已经收到了我所居住的阿拉米达郡寄来的“选票样本和选民信息手册”,其中有9项对加州法律的修正议案,包括4项州“宪法修正”提案,4项州“法规”提案,另1项是兼有双重性质的提案。  在美国,大多数具体法律是在州中制定的,制定的民主程序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两个阶段:提案和通过提案。在加州,州的参、众两院中可以议定提案,普通民众也可以提出提案。如果征集到43397
编者按  爱,是冰心做人和作文的核心。冰心一生致力于以爱的哲学造就人们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从对生命的体谅、关怀出发,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平、正义与尊严。然而,十年浩劫使冰心心中的爱割裂了。母亲将自己对爱的理解传递给读者,更以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女儿吴青通过作为人大代表的经历,诠释着对母亲的理解。母女两代中国人的故事,彰显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    1999年2月28日晚,吴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得失,也许是中国在判断汇率作用时,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侧面    2010年4月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菅直人参加完第三次中日财长对话会后,与日本媒体有一个简短的见面机会。对于媒体一直追问是否在对话会上压人民币升值一事,菅直人讳莫如深。  学者则对汇率问题直言不讳。3月底,在日本驻华使馆与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举办的“中日经济合作回顾与新起点”讨论会上,中
1959年,中国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大旱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催生了那条能够折射中国人水利梦想、但也遭遇尴尬现实的红旗渠    1959年,中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以河南省为例,从1958年12月到1959年5月,河南省的降水量仅为86.3毫米,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10。河水断流、井塘干涸、水库无水、麦田枯黄,一场冬、春、夏连旱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  
中央政府正在酝酿、湖南省政府已经试行的行政裁量权规范措施,值得大力嘉许  上百度输入“滥用职权”四个字,能获得相关资料达353万余篇。在承受多年来对政府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的诟病后,中央政府有意改变此种状况。  去年开始起草的《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今年初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在学者、司法界及部分国务院部门、省级法制力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行政裁量权规范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