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之花“亮晶香”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u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技员“变身”理事长
  “多年来,我切身感到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995年,刚满19岁的鲍光跃,从安徽省安庆市农校毕业后只身来到望江县漳湖镇,成为该镇农技站的一名农技人员。20多年来,科班出身的他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答疑解惑。谈起各种农作物的特性、病虫害的防治等,了然于胸。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留守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土地濒临荒废。与此同时,在家务农的大多数农民,仍在用传统的方式耕种,效率不高。”鲍光跃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8年,他便和几名农技人员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在当地流转了460亩水田,开始试验机械化插秧。“为了试验机插和人力种植的区别,我将460亩中的一部分用于机插,其余的还是用传统方式种植,一年下来,采用机插的水田,每亩要比传统方式高出70公斤。”
  2009年,附近很多农户看到机械化种植的高效率,纷纷要求鲍光跃也为他们提供机插服务。为了把周边更多的农户带动起来,望江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便应运而生,鲍光跃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机人员“变身”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服务方式是为社员提供水稻“代育代插”服务,建成了两座育秧工厂,统一采购稻种,统筹安排育秧栽插。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漳湖镇种植100亩以上水稻的农户只有5户,大部分农户种植面积不超过15亩,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大,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种植效益低下。”鲍光跃说,近年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采用“代育代插”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订单销售稻谷,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种植效益,促进了社员扩大种植规模和土地流转进程,截至去年,合作社成员共流转土地2.6万余亩,户均种植水稻70余亩,其中,200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5户,100至200亩的63户,50至100亩的226户。
  从9人发展到415人,成功跃升“国家社”
  “农户自己打农药,一般至少打七到八遍,而合作社只需要打三到四遍农药,就可完全消除病虫害。农户自己打药每亩需要110元左右,而合作社每亩仅收防治费80元。”金穗合作社理事吴结龙介绍说,目前, 合作社拥有48支植保防治小队和一批农业科技专家,专家们不仅对病虫害信息掌握准确,而且用药专业,有效降低了农药污染。 “现在合作社成了我们农民的种田管家,提供保姆式服务,种地不成问题。”村民张海明如是说。
  “农村土地大多是分散的,形成不了规模,合作社成立后,可以最大化整合土地资源,利用机械化种植模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鲍光跃分析道,100亩田,用传统的方式直播,一天插完需要100人,而机插只需要两台插秧机,一天解决问题。“看到机械化种植在节本增效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已由最先的9人,发展到如今的415人,承包耕地面积2.6万亩,带动周边3个乡镇2500多户农户。”鲍光跃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下设机插机收专业化服务部、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部、稻米购销专业化服务部、资金互助部、土地流转部、秸秆收贮转运中心、财务室等7个部门,并成为望江县唯一一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注册自有品牌“亮晶香”“稻鸭共生”拓渠道
  几年来,合作社除了成员增长之外,自身也在不断成长,育秧基地也从5000多亩扩增到目前的8000多亩。尽管有了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金招牌”,但鲍光跃并不满足。
  “合作社从种子、育苗、秧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机收,给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但机收之后呢?以前我们直接卖稻谷,但价格受别人控制,如果我们可以自己加工大米并销售,就可以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能省去中间环节的差价,将利润最大化,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鲍光跃认为,壮大起来的合作社不能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光提高产量还不够,为此,合作社于2011年注册了自有大米品牌“亮晶香”,并引入懂得销售策划的人才,通过超市等渠道打入市场,进行探路。
  “‘亮晶香’品牌大米采用统一种植的‘丰两优香一’品种加工生产,并由合作社控股组建的安庆市金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销售公司现已与安庆市金华联、安庆市世纪华联、安庆市红东方超市等大型超市连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吴结龙说,合作社“亮晶香”大米已于2014年4月通过全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审核并发证。2015年“亮晶香”品牌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佳品牌。目前,合作社统一种植的‘丰两优香一’稻谷要较市场价每百斤高5元,成员每亩可增收60余元。
  为进一步提升大米品质,拓宽销售渠道,2015年合作社建立了1万多亩稻鸭共生基地。“总体来看,一方面亩均养鸭可增收60多元,另一方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同时产量也有大幅增高,亩均可增收250多元。” 鲍光跃说,这一绿色稻米标准化种植模式很快引起了很多大型食品龙头企业的关注,纷纷与其对接,商谈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效应,也为合作社的产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发展绿色稻米利益为纽带,吸纳更多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以提升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应用物联网,提升合作社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品牌竞争力。”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鲍光跃信心满满。
其他文献
立夏时节,在山东省平邑县西东崮村,小麦种植户正在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平邑县40万亩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麦田中麦浪翻滚,丰收在望。
期刊
人民日报  【帮帮瓜农!广西西瓜滞销,二毛一斤仍无人问津】  广西吴圩镇盛产西瓜,今年西瓜质量上乘,然而却遭滞销,瓜农们很痛心。往年收购点一天就有20吨的订单,而今年订单一天最多仅10吨。很多西瓜2毛一斤都无人问津……眼看瓜农一年的辛苦要白费,扩散帮忙!  东方早报  【2000名大学生砸一吨西瓜减压】  考试来临,如何减压?5月29日,来自川渝的2000名大学生在仙女山大草原展开了西瓜大战。在场
期刊
因蛋壳结构特殊,高温焚烧炉也很难分解,最终只能进入垃圾填埋场。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12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160万欧元,由欧盟6个成员国匈牙利(总协调)、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波兰和爱沙尼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联合科技界组成了欧洲SHELLBRANE研发团队。从2012年5月开始,致力于蛋壳高纯度有益物质萃取技术的开发和回收再利用,已取得积极进展。  研发团队首先将蛋壳粉碎成1厘
期刊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着力加强合作社品牌化建设,任务已十分紧迫。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标准的承诺、信誉的保证、文化的凝结及个性的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提升合作社竞争力。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合作社品牌建设,对促进农业转变径营方式、增收方式,提升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经多年努
期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雷·惠勒博士与电影《火星救援》中的马克·沃特尼有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植物学家。但仅限于此,因为沃特尼是个滞留在火星上的电影角色,而惠勒则是现实中肯尼迪太空中心领导“探索性研究与技术项目”高级生命支撑技术课题组的植物生理学家。  土豆是种植首选  什么农作物可以种植在太空中或者其他星球上?惠勒的观点是,土豆、红薯、小麦和大豆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大豆
期刊
经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合作社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目前全国有5万多家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 3万多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三品一标”等产品质量认证,有的还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称号。很多地方逐渐形成了品牌农业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直接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显然,在农业品牌建设之路上,合作之花已经开始绽放。  获得农业部“百家合作社百个品牌”金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后打村同大多数农村一样,一直延续“上茬小麦、下茬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994年,头脑灵活的村民赵喜军等4户村民率先建起占地面积6亩的4个大棚,当年4户村民获得可观收入后,第二年又有20多户效仿。随着后打村大棚数量不断增加,赵喜军在2007年牵头成立了后打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从而降低了菜农的投入成本和市场
期刊
东马屯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所在地命名,于2007年8月1日成立,是大连地区第一家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合作社,孙经中任理事长。另设立理事9人,监事5人。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核心成员471户,主产果园面积2600亩,年销售收入7500多万。被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辽宁省“十大经济合作组织重点示范单位”,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示示范社”等。  如今,“东马屯水果专业合作社”
期刊
我国各地的柿子因地理条件不同而品种不同。仅地理标志产品就有很多。四川有“九寨沟柿子”,陕西有临潼“火晶柿子”、“富平尖柿”,云南有“华宁柿子”,福建有“郑湖水柿”,河南有“荥阳柿子”……北京的“房山磨盘柿”也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进良磨盘柿可谓房山磨盘柿子中的代表性作品。北京进良磨盘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进良和管理者杨耐阁在培育精品柿子方面有何有益经验?记者走近他们,探索进良磨盘柿的发展之路。  磨
期刊
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十字街镇赤榆村,于2008年4月11日成立,马廷东任理事长。目前有成员203个,草莓基地3000亩,蓝莓基地600亩、软枣猕猴桃120亩、板栗5000亩、艳红桃3000亩,经营具有丹东地域特色水果的新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先后获得东港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丹东市“农业信息化核心站”、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服务站”、辽宁省“重点示范合作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