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治湿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药外治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从建库至2019年1月1日的关于中药外治湿疹的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WPS建立数据库,并对高频中药(频次≥20次)的频次、性味归经、外用功效做分类统计分析;采用Rstudio 1.2.5042软件Apriofi算法对高频中药(频次≥20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50篇,共482首方剂,涉及260味中药,以苦参最常见;高频中药40味,药性以寒、微寒、凉为主,药味以苦、微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外用功效分类以清热药为首.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构成了外治湿疹的基本用药组合(支持度=0.1282),强关联规则显示苦参是外治湿疹组方配伍的核心中药.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中药外治湿疹的用药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指导,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是汉以前医学经验的总结,它并非拘泥哲学理论而是在实践中整理而来,但其对于五味功效论述不明确,使得后世试图解释五味理论常感困惑.研究发现人体依赖苦味受体感知苦味,且苦味受体(TAS2Rs)在人体发挥重要生理作用,这些作用与内经对苦味的论述有相通之处,故该文整理关于TAS2Rs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内经》苦味用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冀为中医药的现代发展与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以探索中药作用的新领域.
“心水”为“五脏水”之一,与水气病密切相关,且与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水气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有较为完整的记载,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药,用于治疗水气病的一类方剂.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方整理挖掘,梳理“心水-水气病-心力衰竭”的关系,归纳心力衰竭的“心水”辨证规律,并构建“心水-水气病-心力衰竭-苓桂剂”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以扩展经方苓桂剂的运用范围,并拓宽心力衰竭的治疗途径.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或眼球转动不灵等眼部症状,中医古籍中均有与之相应的记载与论述.上睑下垂,在古籍中称为“睢目”“侵风”“眼睑垂缓”“目睑垂重”“睑废”等;视力模糊,古籍中称为“目暗不明”“目茫茫”“瞻视茫茫”“目昏”“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蝇翅黑花”“目暗生花”等;复视,在古籍中称为“视歧”;斜视,古籍中称为“偏视”或“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古籍中称为“目直”.上述病证病机近似,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两虚,而且多伴有风邪侵袭,或外风、或内风,以外风居多,往往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2020年8月,采用分层抽样分组法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继续给予冠心舒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心输出量(CO)对比无明
目的 观察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验方康爱保生丸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30例ⅡA期HIV/AIDS病例,按4∶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治疗组给予康爱保生丸口服,3 g/次,4次/d.两组观察2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疾病进展等指标变化.结果 506例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402例,对照组104例,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HIV病载、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持续上升,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心力衰竭(HF)作为常见于CVD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其患者饱受疾病对身体、心理的双重打击,心脏结构功能病变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见,“双心”异常成为HF的重要病症表现.该文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立足中医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思想,分析心、肝体用失司与HF患者“双心”症状的联系,提出“益气温阳,调肝安神”的治疗原则,为HF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的 研究TE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复方苦参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免疫功能、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确诊为局部晚期浸润性乳腺癌共67例患者资料,全部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化疗,观察组接受TEC化疗方案与复方苦参联合治疗,化疗第2周期结束后3周评价近期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清CEA和CA125、CA153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历代医家多认可用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中医治疗的思路.较之六十四卦,中医医家更擅长运用洛书河图、五行八卦解读医理.在八卦中,震卦、兑卦分别与肝、肺相对应.震卦、兑卦可以组成归妹卦和随卦.因此,对这两个卦象的关系与转化方式的探讨,可用于指导由肝肺关系紊乱导致的肺病的治疗.归妹卦与肝肺不调的病理状态相符.随卦有“内动外悦”之意,运用于中医则包含以下两点思想:对内,以行气之药推动肝气震动,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对外,用言语进行宽慰,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将归妹卦转换成随卦或泰卦的思路,均可指导治疗.向随卦的转换,具有调节
湿秘在古代典籍中多有提及,且在临床中常见,但在目前的教材及指南中论述较少,故明确湿秘的概念、常见类型、证候、治法、方药等,有助于拓宽便秘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该文结合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认为,湿秘是一种因湿邪阻滞气机而致大肠传化失司的特殊类型便秘.其基本病机为湿阻气滞,病位虽在大肠,但五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需关注脾胃、肺、肾、肝等脏腑通过津液代谢与气机运动,对该病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湿秘的治疗原则为祛邪扶正,以祛邪为先导,辅以扶正.临证时谨守“湿阻气滞”病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系疑难疾患,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无特效治疗药物,导致预后极差,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追溯伏邪之渊源,分析伏邪发病过程,发现伏邪致病具有隐匿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和迁延难愈的特点,这与IPF发病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从而为IPF从伏邪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在伏邪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正气亏虚,邪伏于肺是IPF发病的重要病因,痰瘀胶结是IPF的病机关键,反复感邪可加重病情进展,治疗上重视“治未病”思想,将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之法贯穿始终,为临床深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