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红颜 遗世而独立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于日本战后的百废待兴、人心思变的年代,银幕上的她们不断地追寻着梦想与爱;而银幕下的田中绢代、高峰秀子、原节子,则以身外身,做梦中梦,同样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田中绢代:日本最伟大的女演员
  
  她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演员”,同时也是日本第二位女性导演;她是银幕上古典美的化身,却又曾因西式作风惹人非议;她是沟口健二最完美的搭档、最重视的女人,然而两人始终未能如人所愿结成良缘。
  1910年出生的田中绢代,早在14岁就登上银幕,15岁时,为了开创自己的演艺事业,她与导演一起身无分文地由京都闯荡至东京,凭借多年的努力,在二战前已是红透半边天的一线女星。当年甚至有不少电影特别以她的名字命名,如《绢代物语》、《绢代医生》、《绢代初恋》等,以便借此吸引眼球。然而,真正令其收获“日本最伟大女演员”称号的,还是在战后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期时的演艺生涯,而其中最璀璨的一段时光,是她与导演沟口健二共同创造的,可是,这份过于耀眼的光芒却也使得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1940年,沟口健二与田中所在的松竹公司签约,从此开始了与田中绢代的正式且长期的合作。从1940年二人首次合作《浪花女》时起,沟口就已瞄准了田中的定位:有姿色有才干,敢于追求自己所爱,富于个人主见。当时田中绢代曾与许多知名导演合作过,出演的多为贤良淑德的女子,直到遇见沟口健二,她的形象才开始变得更富层次感,田中的表演才华在沟口健二的电影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1947年凭借与沟口合作的《女优须磨子之恋》。田中绢代第一次获得日本映画电影竞赛会女演员演技奖,实力派女演员的地位由此奠定。
  1950年,凭借着在演艺界的实力和影响,田中绢代作为“日美友好使节”访问好莱坞。访美归来后,她本来充满信心地希望人们看到一个面貌一新的田中绢代,但当守候在机场的新闻记者和影迷看见一身西式装扮、举着戴有白手套的手向接机人员送飞吻的田中绢代时,人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随之而来的是舆论界对田中绢代的猛烈炮轰,后来发展到她回国后演的所有电影都招来负面评价。这段濒临精神崩溃的岁月直到两年后,在沟口健二的企划下,田中绢代凭借《西鹤一代女》扬成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才完成了事业上的复活。
  1953年,两人合作的《雨月物语》,再次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至此,田中绢代作为日本战后最伟大女演员的地位已无人能撼动。同时,随着与导演沟口健二日益密切的合作,两人的关系也日渐变得扑朔迷离。沟口向来公私分明,在片场往往会对演员破口大骂,可在田中绢代面前却总是害羞得连话都说不好。
  1947年拍完《女优须磨子之恋》后,二人的绯闻已传遍电影界。1952年拍摄《西鹤一代女》时,沟口直言“我已经被田中绢代迷住啦!想摆脱也摆脱不了!”影片拍完之后,更有传言说沟口要向田中求婚。只是一向忠于自身意愿的田中仍然公开对媒体答道:“我非常崇拜沟口导演,但他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丈夫。”事后沟口唯有自嘲:“被她甩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沟口对田中的赏识,在次年两人完成《雨月物语》的合作后,沟口毫不避嫌地表示田中绢代是最出色的女演员。
  然而,这样一对黄金搭档,最终也不免因为各自对艺术理想的坚持而分道扬镳。1953年,田中开始尝试导演工作。作为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女导演,田中执导的电影《情书》轰动一时,但沟口健二一直反对田中做导演,他认定田中绢代不具备导演才华,多次担心地暗示,一旦失败反而会损害她作为演员的名声。1954年,田中导演第二部作品《月升中天》,由小津安二郎任编剧。沟口健二对小津直言:“以田中的才智不适合当导演。”田中知道后,直接找到沟口,两人闹得极不愉快,夹在当中的小津也和沟口产生了隔阂。自此,田中绢代与沟口健二再无合作。
  从1953年到1962年间田中共执导了6部电影,只是除了《情书》外,其他,都反响平平,不过视演艺为生命的田中一直坚信,“拍戏就是和导演决斗。即使摔下悬崖,指甲盖都脱落了,也要不顾一切地爬上来!”或许,在转行导演的过程中,她同样坚持着这份与各种困境抗争的信念与勇气。只是在1956年,沟口健二因白血病去世,当时正在拍戏的田中绢代得知噩耗后,脸色苍白,面朝西方深深垂下了头。晚年的田中绢代在拍摄纪念沟口的纪录片时,曾对沟口健二的弟子新藤兼人坦言:“我也羡慕过一般家庭的夫妻关系……要是沟口老师真心娶我为妻,爱的是我田中绢代本人而不是一个女演员,我即使终生不嫁,也会觉得自己已经结过婚了。”
  然而,田中绢代最终没有走一个普通女人应该走的路,这位热爱电影的女演员曾经坦言:“我与电影结了婚,除了电影,我再没有过丈夫。虽然人生的另一部分我没有涉足,但我对此并不后悔。”她的演艺事业仍在继续,1974年,已过花甲的田中绢代饰演《望乡》中的阿崎婆,以其精湛的演技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77年,田中绢代罹患脑瘤入院,当时除了堂弟外,她已别无亲人。临终前她视力衰减,常常神志不清,但在清醒之时,她仍对着来访者喃喃而语:“虽然眼睛瞎了,但还是有可以演的角色吧?”
  在田中绢代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她参与拍摄了近三百部影片,因其精湛又丰富的演技而被称为“日本性格女演员的活字典”。1985年,田中的堂弟、著名导演小林正树与“日本映画电影竞赛会”共同创办了“田中绢代奖”,专门鼓励那些为日本电影业作出贡献的女演员。第一位获奖者就是因《伊豆的舞女》而为国人所熟知的吉永小百合。
  
  高峰秀子:战后日本的文化符号
  
  这位5岁开始演戏的天才演员,为养家糊口而步入影坛,尽管出身贫寒,也没受过什么教育,她却凭着一股不断追求上进的干劲,将自己的名字嵌入战后日本的影史,并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
  高峰秀子原名平山秀子,1924年出生于北海道,幼时生母早逝,她被担任电影解说员的姑姑收养,“高峰秀子”本是姑姑的艺名。5岁时她在姑父朋友的带领下参观松竹蒲田制片厂,误打误撞被选为儿童演员,从此踏人影坛。拍完第一部戏,高峰秀子就被冠以“天才”之名,其后片约不断,成为松竹公司最受欢迎的童星,常常不分昼夜地拍戏。童年时代的高峰秀子被誉为“日本的秀兰邓渡儿”,知名度相当高,但她本人对演戏并没有多少兴趣,纯粹是为了谋生。姑姑家境贫寒,加之后来北海道的祖父等亲戚都来投奔姑姑,一家老小全靠高峰秀子的收入维持生计,她已经没有工夫读书,不得不从很小年纪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17岁时,高峰秀子在获当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二名的《马》中担纲主演,由童星转为真正的演技派演员,开始活跃于多部电影之中,二战后更是进入事业高峰期。1951年拍完《卡门回乡》,她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自由演 员,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演艺工作。1954年那部“日本电影史上使观众哭得最多、哭得最深的影片”《二十四只眼睛》,更是奠定了她的顶级演员地位。在高峰秀子漫长的演艺生涯中,她和众多知名导演都有过合作,而其中最令人难忘、也最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还是她与成濑巳喜男的完美搭档。
  导演成濑巳喜男一直对作家林芙美子的小说情有独钟。林芙美子在小说中多描述自己在社会底层挣扎生存的生活经历,很能引起出身贫寒的成濑巳喜男的共鸣,于是“林芙美子”式女性成为成濑影片中不少女主角的原型,她们追求独立,又为生活压力所迫不得不遭受种种屈辱,作出妥协。毫无疑问地,自小挣扎于社会底层的高峰秀子是这类角色的最好诠释者。相似的生活背景,使得高峰秀子总能恰如其分地完美演出成濑作品中“不快乐却有主见的”女性形象,于是从1941年的《售票员秀子》开始,两人共合作了二十多部影片,高峰几乎成了成濑的御用女演员。1955年,两人合作的影片《浮云》,更是为双方带来了国际声誉,这部如今被奉为日本电影百部佳作第二名的影片,早在当时就被小津安二郎欣赏不已,他曾坦言:“我拍不出的电影只有两部,其中之一就是成獭巳喜男的《浮云》”。
  而凭借着《二十四只眼睛》以及与成濑巳喜男合作的影片中“承受痛苦,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高峰秀子更是被誉为战后日本电影黄金时期的文化代表人物。只是长期的合作,使得高峰秀子至今仍然无法对成濑的病逝释怀。1969年初,成濑巳喜男卧病在床时。高峰秀子前去看望,临走时成濑仍表示一定要与高峰秀子合作完成一部电影。遗憾的是当年7月成濑巳喜男就病逝了。成濑的逝世令高峰秀子异常悲伤,以至她认为自己至死也不会去给成濑上坟,因为不愿相信他已离世,也就没必要到他墓前确认他的死。她曾说:“我总是在想,如果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能感到他的死,那也就行了。”
  二战后的那段黄金时期,高峰秀子借助与成濑巳喜男的合作迎来事业高峰期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完满婚姻。1955年,31岁的高峰秀子嫁给了助理导演松山善三。松山相貌英俊,为人直爽诚实,对待工作专注认真,但是家境并不好,收入也不高。可是在从小吃苦长大、没有得到过多少家庭温暖的高峰秀子看来,这倒是门当户对的一桩婚姻,相似的家庭背景令她对松山善三怀有天然的亲切感。婚后,身为导演与剧作家的松山成了高峰秀子的“免费家庭教师”。由于从小忙于演艺工作,无暇也无力读书,她连“九九乘法表”也背不熟,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翻报纸杂志寻找相近的字辅助阅读,直到和松山结婚后,她才第一次学会查字典。
  虽然高峰秀子没什么文化,然而得益于她的过人天资与对工作非常认真的态度,她乐于吸收和接触各种知识。1979年主演完《冲动杀人,儿子啊》,告别影坛之后,高峰秀子通过不断的自学,开始在媒体上发表散文作品。1986年,高峰秀子出版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回忆录《从影五十年》,一时成为畅销书。在自传里,高峰还提到了与之有过一段短暂初恋的黑泽明,那还是在战前,黑泽明只是助理导演,而高峰秀子已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后来因为电影公司的反对,黑泽明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动摇了。恋情的无疾而终使得高峰秀子从此和黑泽明断绝了来往,即便在战后两人都处于事业上的黄金时期,也未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
  高峰秀子如今依然健在,偶尔出现在媒体访问中,样貌似无大改,而神情更趋豁达。这或许源干她不断进取的乐观精神。就像她自己总结的:“所谓的命运决不是守株待免,坐享其成,而必须自己努力去争取。”“摆在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朝前看,向前进。”而她这不断努力争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战后日本那个时代的写照。原节子:美人如花隔云端
  或许因了她在小津电影中的美好形象,人们对她总是不吝赞美。她是“永远的贞女”,“日本女性美的定义”……银幕上的她总是完美得令人过目难忘,她在最辉煌时选择息影,成了影迷心中永远神秘而优雅的梦。
  原节子本名会田昌江,小时候的她长得又黑又瘦,眼睛大得惊人,据说从内眼角到外眼角约有5公分,因此被取了个“5公分眼睛”的绰号。童年时的她性格很像男孩,爱打抱不平,很难让人联想到后来银幕上那些低眉顺目的形象。15岁时为了贴补家用,她在姐夫的介绍下进入“日活”电影公司成为正式演员。在拍摄处女作《别踌躇呀,年轻人!》时,她所饰演的角色名字“节子”从此也成了她的艺名。
  凭借在《白衣佳人》、《河内山宗俊》等影片中的演出,她很快受到观众注意。1936年,纳粹女导演里芬斯塔尔的发现者、德国导演阿诺德·范克为拍摄日德合作电影《新乐土》到日本访问,原节子的美貌引起了范克的注意,随后便在《新乐土》的德国版《武士的女儿》中出演了女主角光子。过去一直在古装戏中出演配角的原节子,通过这部摄制费高达75万日元(相当于现在的10亿日元)的巨制,一下子脱颖而出。
  1937年,《武士的女儿》在柏林上映,大受欢迎。原节子受邀作为日德亲善大使前往柏林参加观众见面仪式,身穿和服出现在剧场的她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她又陆续走访了莱比锡、慕尼黑等地,并在去巴黎的船上度过了17岁生日。
  30年代后期及整个战争期间,原节子一直都是以一个法西斯美少女的形象活跃于影坛。而在二战后,原节子很适时地转型成为宣传民主的新女性,因主演《无悔于我的青春》而名震一时。或许对很多人而言,在看过太多她银幕上高贵温柔、和蔼可亲的形象之后,更愿意相信这是她作为一个女演员的无奈选择。
  而原节子个人演艺生涯的高峰,始于她与小津的相遇。1949年,两人首次合作影片《晚春》,从此原节子转型成为银幕上端庄贤淑、优雅坚强的完美女性,小津也开拓了自己战后创作的新视野。在与小津合作前,圈内对原节子一直有一种定评:人长得很美,却是一个缺乏表演能力的女演员。她曾因一些生硬的表演,被讥讽为“大根役者”(拙笨的演员)。但是在扮演小津安二郎电影中那些中产阶级家庭女性时,她那种一本正经的生硬却恰好被表现成一种教养严格的大家闺秀气质,所以小津作品中的原节子总是表现得出奇的自然。从《晚春》开始,小津安二郎不断高度评价原节子的演技,1951年,两人再次合作的电影《麦秋》,更是以原节子主演为前提构思出来的。小津对她的信任与欣赏,正如《麦秋》的剧本合作者野田高梧所说:“她的悟性好,因而脚本、小津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小津后期的电影越来越少戏剧冲突,趋于生活化,原节子与角色的契合也愈加天衣无缝。她在电影中培养起来的成熟风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敬。在很多观众心目中,她与小津是天作之合,如果他们能结成夫妇倒真是遂人所愿。然而内向含蓄的小津,始终不曾谈及恋爱结婚之事,原节子更是终身未婚,成就了“永远的贞女”一名。
  1954年,原节子因左眼患白内障,不再像之前那样活跃,1956年父亲的突然离世又使她备受打击。翌年她再次以贤妻良母形象出现在小津的《东京暮色》中。1962年,这位已经42岁,却仍被誉为“光彩夺目的中年女性”,突然宣布隐退,并与媒体断绝一切来往。从次年开始,连月历牌上也再见不到她的形象。她最后一次现身,是在1963年底小津的葬礼上。一向给人隐忍印象,在小津作品中很少公开释放个人情感的原节子,在听闻小津去世消息之后,失声大哭。之后,她恢复本名,移居镰仓——小津电影中最常出现的地标及小津的坟墓所在地,从此销声匿迹。
  原节子毫无征兆地离开电影圈,而且如此决绝,制片公司费尽唇舌地加以挽留,她却毫不领情。四十多年来,面对来访者,那座镰仓小屋的门总是毫不留情地关着,甚至在昔日同事找到她,希望协助拍摄关于小津的纪录片时,她依然礼貌地拒绝。这不禁让人想起她引退时的理由:演电影是为了养家,而今既已衣食无忧,也就没有必要再拍片了。生活中的原节子,或许正像电影中的女儿、妻子、母亲一样,在表面的温柔亲切背后,蕴含着绝对坚强的意志。完美的角色遮掩不了她的自我本色,真实的原节子又使银幕上的她更像一个传奇,永远散发着魅力与诱惑。
其他文献
温暖的早春,轻盈材质让熟女们看起来更加的温柔婉约。不必再担心吹风受寒,线条利落的针织连身裙、本季最受热捧的哈伦裤,完美展现随性的明星风范,穿出表露真我个性的美丽印象。            编辑 燕丹妮
期刊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这话套用到闫妮身上,则可以变为“出名要正好”——不紧不满地长大、懵懂的青春年少,年轻时的拼搏和碰壁、而立之年后的幸福家庭,还有一个可以轮松迎送名利的心态,该有的都有了,于是,闫妮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出名了——一部《武林外传》让她一夕间成为全国观众热爱的“佟湘王”,更让她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成为张艺课钦点的女主角,并由此踏上了前不久举行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她
期刊
本季T台上,具有复古民族感的金色,将会持续大热传统肌理纹路图案,镂空勾丝工芝、加上面料自身的复古奢华感、极其异域风情,但是一定要选择简约大气的款式来展示相对复杂的细节工艺,这样就能避免显得浮夸的尴尬。      编辑 燕丹妮
期刊
不久前,一本色调淡如黄昏的书籍《曲人鸿爪》静静地攀上了书店的书架。书封上,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女坐在蒲团之上,斜倚在一张书案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幺妹——张充和。张家四姐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大家闺秀,叶圣陶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时过境迁,如今,96岁的张充和已是四姐妹中唯一健在的人。  这本《曲人鸿爪》实际上是对张充和珍藏的一套同名书画册的辑录和演绎,在
期刊
继纽约和伦敦时装周之后,米兰时装周于3月1日落幕。据报道,本次时装周共有200多个成衣女装品牌展示了其最新系列,其中包括78个品牌的86场时装秀,有些公司还展示了旗下多个品牌的新系列。另有一些公司则选择陈列室或预约展示方式,这与时装秀相比更为经济实惠,里面的时装和配饰就如在店铺陈列一样。  在二月中旬,有关时装周的日程安排曾经出现了激烈辩论。权倾一时的美国时尚杂志Vogue女主编Anna Wint
期刊
精雕细琢的不规则轮廓,奇思妙想的艺术造型,无不展现出今季项链设计的艺术气息。璀璨水晶、针织面料和彩色宝石等多种材质精妙混搭,更好死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编辑 燕丹妮
期刊
也许你对PENNYBLACK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但你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意大利MaxMara服装集团。PENNYBLACK即是由MaxMaxMara集团下属的Manifatcure deI Nord负责打造并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设计师云集于此,以其新颖创意为PENNYBLACK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时装。    舒适自在,乐在其中    PENNYBLACK诞生于1978年,创立初衷即为满足那些追求高
期刊
谁说春天只能清丽淡雅?馥郁的莓紫、闪烁的珠光照样可以肆意选用。本期彩妆专栏,我们邀请了演员江一燕演绎shu uemura的春夏妆容,不管是浓妆还是淡抹,不管是一颦还是一笑,她都自如地准确演绎出了明媚的春天气质,散发出强大的明星气场。          编辑 若素
期刊
品牌的明星产品往往都会有一个鲜明易记的昵称,有的是商家特别拟定,有的是拥趸们赠与。美容达人们在交流心得时经常是昵称频出,以显示自己对于美容品特性的谙熟。那么,来看看这些产品,“她们”的昵称你能叫得出几个?        编辑 若素
期刊
我们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几何时我们的心灵被水泥森林禁锢,失去了原本的灵动。现在,又到了万物生发之际,让我们效法自然,随着“她”带给我们的灵感尽情涂抹。            编辑 若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