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土著回收达人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kffdkjk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和飞机的残骸,废弃的油桶和易拉罐,在巧手的铁匠手里就能变成足以供应1000万人的日用品,这是摄影师在马里的发现。
  西非的马里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其首都巴马科,废旧金属回收再造,也许可称得上是仅有的“工业”。
  从巴马科郊区堆积如山的垃圾堆里刨挖出来的废弃金属产品,在铁匠们有力的捶打下,变成了贫苦的人们日常所必需的脸盆、水罐和漏勺。
  非洲神话里最初的神就是铁匠的形象,他们能够控制火种,并从岩石中提取出铁来制造工具,因此,人们视铁匠为民族的创造者。今天,人们的正常生活更是离不开铁匠们的工作。
  事实上,金属回收已成为马里的一大产业。将排出的废弃物再资源化以解决废弃物快速增长的困局,在发达国家被称为“静脉产业”,而在马里这个“最不发达”国家居然悄然成长着。也许马里的铁匠只是在坚持他们自己的传统,为人们打造劳动的工具。但是,传统的技艺如今敲打着现代文明,变废为宝也早已不再是神话。
  
  穿过成堆的废弃汽车、被撕裂的机翼和卡车的轮毂,巴马科的孩子们就像在丛林中狩猎的猫。他们需要鉴别各种不同的废弃物,最终找到合适的战利品,比如一个油桶。不同的战利品将被改造成不同的产品,而每一个铁匠也都有他的专长。
  
  在简陋的棚屋里,铁匠们正忙碌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对话,只有石锤不断敲打在金属的盆钵上的铿锵声。
  在巴马科,铁匠虽然被认为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但他们的工作污秽辛苦,甚至每天都需要工作至深夜。
  一个焊工正在焊接炭炉。他的工作在当地人眼中是很神秘的,他们相信只有工匠们才了解火的力量。
  堆满一墙的炭炉都是用回收铁制成的,而在不久前,它们还躺在市郊的垃圾堆里。
  
  在巴马科,女人们逛街常去的地方就是铁匠铺。在这里能买到工具,也能卖出食物。
  当铁匠们筛选好可以被利用的金属后,他们会先把备料打压平整,再制作成品。图中可见,铁匠铺里随地散落着的已经打磨好却还没来得及装配的金属片。
  回收来的铁和铝通常用于制造勺子、炭炉等日常用品。而对一些有足够的长度、弹性、抗扭曲性和抗腐蚀性的金属废料(它们也许来是来自坠毁的飞机上的一段钛合金),铁匠们会尝试制造一些让人吃惊的器具。
  仓库里成堆的回收物制品甚至还被销往邻国塞内加尔。
其他文献
<正> 云南松为主要用材树种,在四川分布于北纬26°~30°,东经101°~103°。其分布区内自然条件特殊,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十分困难,火灾次数和面积均高于四川其它各种森林。研
新生意往往诞生于新危机之中。全球变暖在给个别行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给新逐利方式带来了机遇。    要我们干也可以,但你们得拿资金技术出来帮我减排。发展中国家说。  我们现在没那么多钱,发达国家说。  钱从哪里来?从市场来。经济学家说。  在气候变化谈判桌上,各国首脑和智囊们吵得不可开交。  “可市场只有赚钱的,哪有给钱的?”10月底北京举办的一场能源论坛上,曾多次参与IPCC前期协调工作的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