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lao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生活情景;(2)走进生活场景;(3)开展课外活动。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生活现实。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1 创设生活情景
  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和创作,更好地展现学生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1.1 营造环境
  为了营造浓郁的生活化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学生中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如此环境营造,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审美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之中,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1.2 渲染情感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情的世界。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就在于丰富人的情感,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艺术课堂应成为播种情感的乐土,成为激发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共鸣的磁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应彻底改变原先冷酷的、枯燥的技能训练状况。因此,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者的脸上应永远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应让轻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教者要把关注的、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应让自己口中发出的永远都是甜美、鼓励的话语。如此情感渲染,必然为学生学习所向往。
  1.3 模仿表演
  例: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画《雨》时,先让他们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用听音的方法来辨别不同种类的雨,然后可让他们仔细回想,将“下雨天”和“晴天”的不同情景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象表演下雨天的故事。笔者认为,如此设计教学环节,可充分激发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鲜活个性和丰富想象力。再如,指导学生练习画《我的爸爸妈妈》时,可让学生先表演一下父母亲的喜怒哀乐,在获得具体的体验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教学实践表明,本节课中学生呈现出来的绘画内容成了家庭生活中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爸爸妈妈的表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是变得十分的丰富。如,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是生气等等。
  1.4 媒体创境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是更富形象性、直观性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具有形象性特点,为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媒体所提供的鲜明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丰富的色彩等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符合儿童快乐美术学习的理念。例:教学《画汽车》一课内容时,可制作一段以外星人小朋友为主角的Flash动画。画面中,外星人小朋友乘着飞船来到地球,邀请地球小朋友穿越时光隧道去参观“未来汽车城”。当同学们看到无数辆有着不同个性、新颖奇特的汽车时,都被其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一下子提高了其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画汽车的学习兴趣。
  2 走进生活场景
  2.1 观察自然生活
  生活是最美的教材,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美从生活中来,生活中有很多美的元素,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实践表明,如果让我们的美术教学仅局限于教室之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充分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着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例: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教者可课前带领学生先参观一下校园环境,让他们数了一下学校的教学大楼共有几层,仔细观察一下校园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始作画。如此从生活出发的美术教学,使得学生的绘画想象有了依附的现实基础,使得学生的想象显得鲜活而生动,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如,教学《动植物欣赏》《鱼儿游游》等内容时,都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走进生活场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其捕捉生活事物真实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就显得轻松自然,生动形象。
  2.2 认识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宰,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是改造自然的实践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因此,在社会生活的认识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关于“人的(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8页)美”的认识,其在整个审美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教育成败与否,直接会影响一代人的品德修养。“人的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外显体材美。具体表现在人体所具有的端正的五官、和谐统一的身体比例,健康的肤色,以及人体所展现出的美丽青春和力量。(2)内在心灵美。内在心灵美主要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主要包括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心灵、情操、智慧等,人的内在美重于外在美。如为了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普罗米修斯是美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桑兰是美的等等。
  2.3 引领生活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儿童画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再现,是儿童将自己头脑里各种奇异的想象通过手上的画笔加以表现出来的过程。美术课堂中的绘画教学对儿童而言重要的不是像不像的结果,而在于画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扬个性思维,大胆想象,如此才能使得学生的作品创作更显无尽的丰姿。例:教学《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教者首先自编故事——《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太阳的形状与色彩”,着力构建学生思维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促其思维在纵横向上的发展。作画中,同学们用自己大胆想象的笔触创造出了自己心中富有个性特点的“太阳”:太阳外形奇特、色彩斑谰,太阳的形状不仅有圆的,还有方的;颜色也不仅有红色的,还有绿色的。笔者认为,这就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太阳”。
  3 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课外美术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关心并组织课外美术活动,负责进行指导。如,在平时的美术学习生活中,可组织学生观看美术电影,放映幻灯片,欣赏美术作品;可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校百米壁画、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等各类活动比赛。以笔者曾组织的一次活动为例,“六一”儿童节前夕,笔者结合学校的具体活动计划,搞了一个庆“六一”儿童画展,在所展出的每幅画的旁边,还为其添加上一段段精彩的评语。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画展之后,同学们反响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学生爱画学画的热情。
  总之,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笔者深信,在今后美术课堂中,只有坚持以“生活为中心”展开教学,才能有助于审美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仪.美学知识丛书:美感、美的欣賞、美感教育,1984.1.
  [2]黄淮.快乐教育新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1).
  [3]冯新苗.谈美术课堂中“玩”的艺术[N].教育信息报,2003.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歷史活动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设活动课是必要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能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完善个人的意志品质,本论文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活动课教学 历史教学  中
目的:   探讨c-met与c-sr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行
摘要適应我省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山东青州第二中学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积极探索,推出了独具特色、高效实用的“BCA”教学模式(“B”为课前预习案,“C”为课堂教学案,“A”为课后练习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青州二中教学品牌,在2009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获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被列入潍坊市“十个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重
摘要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往往由于一些学校的设备条件所限制,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学校,更是难以有效实施,由此严重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搞好实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对学生形成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再者就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物理过程,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为了加强高考应变能力,有必要加强变式复习提高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物理实验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文对最近10年(2000年—2009年)高考大纲对实验部分的要求以及对物理试卷中实验试题的考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能对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老师还有考生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考试大纲 物理实验 规律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作为一
摘要对物理状态、过程作定量的观测,可以使认识事物的特性、特征向更深层次的本质认识发展。将“新系统”引入《自感现象》实验教学,把《自感现象》实验从“观察”跃迁到“观测”,这一跃迁是定性实验难以做到的,这样的新跃迁在力、热、声、电、磁、光中均有体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实验的精度,更重要的是使实验得到以往传统器材无法得到的数据,精细地对稍纵即逝的物理变化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处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课堂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进行多媒体地理教学才能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希望本文能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我们的
摘要我们知道,每部电影或文章,它们的情节都有高潮部分,如果没有高潮部分,会过于平淡,不会给观众留下好的影响。同样,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果每节课都能掀起一个教学高潮,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教学效率会有极大的提高,本文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如何设计教学高潮,以及如何掀起教学高潮做深入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物理 教学高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事实上,假如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