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舒肝宁注射液指纹图谱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舒肝宁注射液两个指纹图谱化学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比较全面快速的评价方法。方法 运用UPLC-Q-TOF-MS技术采集舒肝宁注射液指纹图谱,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一级准分子离子数据和二级碎片离子数据,获得精确的相对分子量,结合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分析鉴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通过对舒肝宁注射液两个指纹图谱的分析,共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包括有酚酸类4个(新绿原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绿原酸、隐绿原酸)、环烯醚萜类2个(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黄酮苷类3个(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苷)、核苷类4个(尿苷、腺苷、鸟苷、次黄嘌呤)、氨基酸类1个(亮氨酸)。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对舒肝宁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为下一步的舒肝宁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建筑基础施工安全作为切入点,简要叙述现代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中的施工危险源常见种类,分析危险源形成原因、造成影响,以此来论证施工危险源防控的必要性。并围绕实际安全隐患,针对性提出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帮助建筑企业严格把控施工过程,预防减少各类工程事故的出现,营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
期刊
技术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标准的集合,专利池作为专利的集合;两者都源于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生产、检验测试等活动,都来源于人的创造和创新;它们都具有体系的特征和特点,都是为了加快技术转化、产品生产、市场化进程和提升竞争力;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它们在服务对象、涵盖范围和更新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为了加强两者协调发展,本文建议加强技术标准体系与专利池间的关系和异同研究、技术标准体系与专利池协调发展研究,
期刊
对俄外交战略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与普京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在推动两国关系中起到了战略引领的独特作用。中俄两国元首外交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果,离不开国家元首在中俄本国占据的重要地位,更离不开习近平和普京二人的个人魅力。从2013年到2023年,10年间中俄元首会晤已有40余次。2023年是中俄建交74周年,70多年来两国关系大起大落,在历史的沉淀下,习近平继承了老一辈中
学位
铂族金属(PGMs)是我国极度短缺的战略性金属,其循环利用是践行资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PGMs分离提纯是其循环利用的重要组成,但因性质相近,分离提纯难度大,严重制约PGMs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全面综述了PGMs分离提纯最新技术,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和离子液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分析了萃取分离铂族金属的制约条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PGMs的分离提纯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期刊
溶剂萃取法分离提纯铂相比于传统的沉淀法具有工艺简单、高效、操作安全等优势,本文从胺类萃取剂、中性磷类萃取剂、离子液体萃取剂、新型萃取剂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溶剂萃取分离铂的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溶剂萃取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胺类萃取剂和中性磷类萃取剂萃取效率高,成本低,已成熟应用于铂的分离提纯,但选择性相对较差。离子液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其选择性好但造价高昂,距离工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随着对铂
期刊
目的 构建红景天苷及其类似物抗缺氧药效团模型,为红景天苷类似物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搜集实验室前期合成的具有抗缺氧活性的红景天苷类似物,分析相对活性,构建小分子数据库,进行构象搜索;选择红景天苷和数据库中活性最好的2个化合物作为模板分子,将其最低能量构象叠合后保留最佳叠合模式,识别药效特征基团并构建药效团模型。检索文献报道具有抗缺氧活性的红景天苷类似物,构建小分子数据库,进行构象分析。基于
期刊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科技迅速推广和应用是提升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加快科技交流尤其是科技人才交流对于促进乡村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意义重大。青年科技人才交流现状国际交流合作频繁。近年来,为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农业“走出去”取得巨大成就,强化了与非洲、南美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贸易、投资以及科技、检疫等方面合作交流。举办了一系列农业合作论坛、投资研讨会,
期刊
<正>随着五轴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精度模具加工、航空叶片加工、纳米材料镜面加工等,都对机床空间移动中的动态精度提出要求。国际标准ISO10791-62014就是针对包括五轴机床在内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的各个方面做出了相关检测要求。本文就如何选用各类先进检测仪器来完成相关标准对五轴机床的各项动态检测要求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提高对五轴机器动态误差的认识,以高效、准确并可溯源的方法来评
期刊
高档数控机床是支撑航空、航天及能源工程等领域零件加工的关键装备。当前我国已经可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型式的高档数控机床,但是机床的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高速下的动态误差大是主要差距之一。将动态误差定义为进给轴执行器末端位置相对于指令位置的偏差,并划分为闭环内动态误差和闭环外动态误差两部分。以某国产数控机床为对象,对动态误差进行测量和分离,呈现出动态误差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
期刊
提出了一种利用球杆仪测量五轴机床旋转轴动态反向误差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一个旋转轴和一个平行于该旋转轴轴线的直线轴进行两轴联动动态测量,测量路径是由球杆仪运动的球面和两联动轴运动的圆柱面相交得到的空间曲线,工作台侧小球设置在圆柱面切线上;通过误差敏感性分析和误差轨迹仿真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对旋转轴的动态反向误差能够达到充分敏感,并且能够适用于尺寸范围更广的旋转轴;通过在双五轴镜像铣机床上的测量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