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杂志英文审校组名单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女,8岁7个月.右臀部紫红色斑8年,右下肢较左下肢逐渐增大7年余,多发性赘生物1年.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较左下肢肥大且长,皮肤鲜红斑痣,皮温增高及皮肤大量赘生物伴有恶臭.X线、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提示高流速脉管畸形.皮肤病理可见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红细胞外溢,诊断为伴假性Kaposi肉瘤的Parkes-Weber综合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淞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4年5月18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4岁.于淞教授1930年9月出生,吉林桦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12月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2年任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
期刊
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给患者带来许多苦恼,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期刊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中心分层随机分成3组,包括卢立康唑短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后2周使用安慰剂)、卢立康唑长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联苯苄唑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开始用药后第2、3、4、6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患儿女,9个月,因发现左下睑包块3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左下睑不慎被撞击出现皮肤淤斑,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感冒后原撞击部位出现一个质硬包块,突出皮面,无破溃,伴轻压痛.至我院就诊.初诊为血管瘤?建议活检,组织病理报告: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局限性区域胶原纤维间隙明显增宽,血管轻度增生,有散在扩张的淋巴管,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AB染色阴性.疑为横纹肌肉瘤.彩超检查,结果:肿块血管
期刊
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导致胃黏膜损伤,但其确切机制不明.有研究显示NSAIDs可抑制黏膜细胞DNA合成及增殖功能[1],同时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凋亡[2]。
期刊
患者 男,72岁。因脐左侧结节3年,增大半年,于2013年6月来我科就诊。3年前发现脐左侧一蚕豆大皮色结节,无痛痒,近半年迅速增大,高出皮面,呈暗紫色,表面呈分叶状,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和消瘦等不适。
期刊
目的 通过鼠模型研究抗胆碱酯酶药对寻常型天疱疮(PV)棘层松解的影响.方法 将55只Balb/c新生鼠分为4组,模型组:15只,将PV患者血清通过皮下注射BALB/c新生鼠建立PV鼠模型;溴吡斯的明组、甲硫酸新斯的明组:各15只,在注射患者血清的同时,分别注射溴吡斯的明及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三方面评价抗胆碱酯酶药对PV鼠棘层松解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约占所有住院原因的3%~6%[1].药疹也称药物性皮炎,即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黏膜反应,是临床上最
期刊
目的 探讨自体头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方法修复儿童巨大色素痣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刃厚头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儿童巨大色素痣,并以自体薄中厚皮片移植方法作对照,观察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状况.结果 供皮区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31±1.45)d,对照组为(11.63±1.6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瘢痕评分为1.62±0.38,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