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与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

来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破解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困局,分析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参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经验,引进协同创新概念解决以上问题。指出协同创新是提高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水平的方法,并在观念更新、顶层设计强化、机制健全和平台完善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转型;困局;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6-035-06
  一、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瓶颈
  (一)课程教学方面
  确保所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1]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但“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2]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不仅要像其他专业教师那样掌握和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传递价值。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状况不容乐观。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负担过重,教学班级过大,客观上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近年来,其中一部分地方高校通过引进新教师和遴选辅导员兼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不高、不能正确认识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在重大政治原则上与党中央不能保持一致,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方面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发展面临着来自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挑战。当课堂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环境中的社会现象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往往追随他们崇拜的人或熟悉的人的思想而致是非难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个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因为素质欠缺,即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也会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是讲不深讲不透,缺乏信服力。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和学生的成长环境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三)科学研究方面
  一方面,有些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因为历史原因不重视科学研究,导致教学缺乏科研支撑,局限于教材知识体系的传授,无法说服、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低水平徘徊。这不仅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还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弱势,不利于学院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主要集中于教育宣传、时政宣讲等方面,教学任务普遍比较繁重,难以保证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仅有的科学研究往往因为缺乏问题意识,脱离地方实际,容易与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同质化,导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无法形成竞争力。
  (四)学科建设方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自身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国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3]。由于历史或者现实的原因,一些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教育背景往往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学科建设方向不明确,难以形成发展合力。这就可能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难以深入和持续。
  (五)社会服务方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产生发展的初始动力则是党政机关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政治性要求,而非来自学术自身发展需要,它主要围绕党和政府对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目标来发展,不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接轨。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立足点易与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脱节,授课停留在课程理论宣讲的抽象概念层面;科学研究过分重视纯理论研究,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同时同校外教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和社区沟通交流不足,无法通过与社会共享自身学术资源。
  二、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协同创新的关系
  (一)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直属领导和管理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承载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4]党和国家极为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坚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推動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对于转型期地方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6]在此大背景下,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适应高校转型需要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二)协同创新同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逻辑联系
  协同创新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提出的协同理论。[7]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Peter Gloor最早将协同创新界定为:具有共同目标的创新工作者组成虚拟化网络小组,并借助此网络媒介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以实现共同目标。[8]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协同创新。[9]高校协同创新从此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陈劲和阳银娟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 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10]李忠云和邓秀新指出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是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与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行业共性技术等问题而共同投入资源、能力,并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整合资源、协同攻关,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11]邵云飞认为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协同科研院所、国外科研機构、行业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地方政府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创新主体之间以及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人力、知识、技术、资本等的互动,为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发展而形成的前沿性、开放性、专业性、稳定性的组织系统,协同攻关,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12]基于以上观点,考虑到所有中央部委直属和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协同创新主要是指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研究院所、企业、社区之间为解决国家或地区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行业共性技术等问题在人力、知识、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创新性互动活动,属于以知识增值为核心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包括面向学科前沿的学术协同、面向区域发展的区域协同、面向文化传承的文化协同和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协同。[13]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具有共同目标,在开放的系统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效用是非线性的。这些基本特征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主体之一。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需要协同创新。
  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做出了示范性的探索,为我国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校外协同创新
  1.校际协同,打造协同创新联盟
  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除了自身发力以外还要善于借力发展。早在2015年12月,学院就同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基地交流、科研协作、课题调研互助、人才培养及引进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2016年5月,苏州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6月,学院在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上倡导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同年10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会议暨“信息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同年12月,江南大学承办召开了“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研讨会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第三次会议。
  除了长三角高校以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合作。例如2016年11月,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利用自身教学和科研优势,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在师资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其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实现双方在人才、地域和各项平台建设中的优势互补。2017年4月,与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对于加强双方教学实践、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方面有积极意义的《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协议》,有利于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共同发展。当月,又和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2017年7月,为了推进校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还与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互设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研修、协同创新活动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月,又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了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发展,就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相互取长补短,既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学院与各合作单位共同健康发展。
  2.校企协同,构建合作共赢机制
  学院积极探索与苏州工业园区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深度协同合作,学院党建专家团队为银行党建创新研究、党员教育培训、党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帮助,实现了高校研究资源和银行实践资源的互动整合,提升了银行党建工作的站位和高度。2016年6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合作共建党建创新工作站,从“党员学习联学、党建工作联建、党建创新联创、党建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入开展共建工作,建立互学互助互补、全面长期稳定的银校党建合作关系。除了建设银行,学院还积极与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合作共建“党性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多次开展党建创新专题讲座并合作开发了“微党课”系列课程,受到党员同志的广泛好评。双方合作共建“金融业党建研究生工作站”和“金融党建研究实践基地”,由进站研究生与支部结对担任政治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扮演支部书记的“参谋”和“智囊”角色。
  3.校地协同, 融入地区创新发展
  在校地协同创新方面,学院方世南、田芝健等教授长期研究昆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一批研究成果在昆山转化应用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以来,学院积极主动融入“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与苏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合作共建机关党建研究生工作站和党性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具体工作落实;统筹沟通,努力形成共建合力;理论联系实践,力求共建实效。2017年5月,在一场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开放式”组织生活会上,学院机关支部与吴江区科学技术协会党支部决定共同组建调研团队,围绕“两聚一高”目标和“创新四问”,推进党建与科协工作的“融合”。   此外,学院还积极推进面向传统地方文化传承的文化协同。2016年12月,学院正式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签约共建基层党建与镇域治理研究基地、党建研究生工作站等载体和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共同探索将当地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资源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中。2017年9月,学院联合中共东吴村委员会召开了“忠孝文化与立德树人”交流研讨会。
  (二)校内协同创新
  1.构建协同机制,培养合格人才
  教书育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光荣使命。做好这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5]。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七个学科在内在本质上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这五门课程具有相通性。因此,学院的田芝健教授提出,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就要构建七个学科与五门课程的协同,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互相渗透。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其它人文社科课程、其他专业课形成协同效应。为了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發展,高校党政管理部门应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工作协同创新,以保护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释放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创造性。
  2.加强师资建设,实施人才强院
  学院教育教师要把中央要求、社会需求与自身追求结合,把职业、专业与事业统一,并通过教学科研奖励鼓励教师成长。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学院的教师们将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社会服务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在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学院的师资建设水平。学院现有1名教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教师担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名教师入选江苏省理论宣讲专家库,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反腐倡廉教育师资库,2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名教师担任苏州市政府立法咨询员,苏州专家咨询团团长、专家。这些明星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活用,成为了引领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的主导力量。对于非明星教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师资建设与工会活动相结合。2017年3月,学院党委、工会通过组织开展“品蚕桑文化,树文化自信”主题活动,在娱悦了教职工身心的同时,充分挖掘了苏州乡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
  3.搭建研究平台,助力学科发展
  学院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引领科学研究创新,现有1个省级基地和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苏州基地落户苏州大学。2016年5月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此外,学院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商会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间外交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等6个校级研究中心。这些平台有利于凝聚研究方向,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
  4.组织理论宣讲,服务基层党建
  2016年11月,学院成立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坚持服务师生、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在宣讲中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联系实际学深悟透,把握精髓要义,讲究宣讲艺术,回应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关切,把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楚,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举措讲清楚,把全会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讲清楚。
  四、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实践证明,协同创新是提高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水平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地方高校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只有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完善平台,才能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协同创新之路,更好地彰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一)强化协同发展意识是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的前提
  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冲破传统学科体系固有思维的束缚,不断更新观念,立足地区需求和市场需要,营造开放兼容、互利协作的氛围,推进学科之间、行业之间和校际、校地方面的实质性跨界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各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除了组建发展联盟、相互取长补短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并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区域特色,争取做到一院一品、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努力打造并凝练自己的发展亮点和特色。
  (二)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与时俱进,由校级层面统筹保障政策和资源配置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进行办学、发展定位,并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规划当中,努力营造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团委、学工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良性互动的"大思政"氛围,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协同创新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突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强调成果共享,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   各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注重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之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地方各行业之间,兄弟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之间的互补性合作,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相关机制,开创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四)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必须具备专业性、前沿性与开放性特质,坚守开放、互利、创新、共享的原则,促成平台内外人力、知识、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与资源的良性互动
  各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与兄弟马克思主义学院、地方各行各业、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之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组建专业团队攻关,紧跟学术前沿,着力打破各种阻碍平台内外各种资源、要素良性互动的壁垒和束缚。
  参考文献:
  [1]刘友田,林美卿.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51-153,155.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2017-10-15.
  [3]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78/A22/s7065/201410/t20141021_178219.html/2017-10-15.
  [4]郝立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3):25-28.
  [5]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7-9-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l.
  [6][1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7-9-19.
  [7]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15.
  [8] Peter A Gloor. Swarm creativ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2005.
  [9]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10]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 30(2): 161-164.
  [11]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7): 11-13.
  [12][13]邵云飞,等.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14(4):79-84.
  [15]韩振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44-47.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stitute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Midst of Transform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Experience of Marxim Institute of Soochow University
  XU Zhan-chun
  (Marxim Institute,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Jiangxi 33602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Marxism institut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midst of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ervice.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Marxist Institute of Soochow University,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a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which is a fea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school-running level of Marxism institut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further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concept renewal, top-level design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improvement and platform perfectio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其他文献
新西兰东北部有一座小岛叫作纽埃,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岛屿之一。岛上宜人的景色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这其中还包括一只名为“特雷弗”的鴨子!不过,它不是自愿来到岛上的,大概是被强风从别的地方吹到岛上的。纽埃岛上既没有天然池塘,也没有湿地,连条河都没有。特雷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了岛上唯一的鸭子,当然也是最孤独的鸭子。  特雷弗最后选择在路边泥泞的水坑里安了家,还不小心成为了小岛上的明星——
期刊
摘 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已充分意识到应在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受制于课时安排、参考资料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未来仍需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培养等不同方面予以加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会计人才培养;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
期刊
其实,并没有一种具体的鸟儿叫乌鸦,乌鸦是我们对这类鸦属动物很笼统的称呼。  随着秋冬的来临,在我国很多城市里,越来越常见到一种大型鸟类,我们为这群黑色的身影冠之以“乌鸦”这个名字。  近年来,城市里的乌鸦数量不断增加。它们时时掠过公园上空,成群结对地出沒在高层建筑的楼顶,在灯火通明的城市主干道旁聚集过夜……那么,乌鸦对我们的城市意味着什么呢?乌鸦 一个美丽的统称  作为鸟类爱好者,我观察和记录北京
期刊
生活中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清洁工人、警察叔叔、建筑工人以及爸爸、妈妈等。但我觉得,小小的蚂蚁也同样了不起。  一天,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我躲在一个草丛边。突然,我看见一个不小的蚂蚁洞,这可比捉迷藏有趣多了!我连忙叫小伙伴过来看。  一只小蚂蚁出洞了。我们追随着小蚂蚁,来到一粒面包屑前。原来它是闻到食物的香味了。只见它摆摆触须,然后伸出两条纤细的前腿去搬食物,可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包屑却纹丝不
期刊
我家后院养着几只鸡,其中的公鸡平日被妈妈“娇生惯养”,走到哪里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威风极了。每当我路过它们身边,这些家伙总是瞪着眼睛、伸长脖子对我“咯咯咯”地叫个不停。看着它们尖尖的小嘴,我连忙退避三舍,公鸡的攻击力我可是早有耳闻呢!  不过,事实证明,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咯咯咯……”公鸡不耐烦地叫着,来回踱着步,仿佛在说:“吃饭时间到了,怎么还不送饭来呢?”本来,是妈妈每天去喂食的,
期刊
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科隆广场,有一座名叫“插头”大厦的地标建筑。大厦因其外形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插头而得名。但“插头”大廈的神奇之处不在于它独特的外形,而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建造方式——这栋大楼居然是从上往下建造起来的。  首先,在混凝土基础上盖两个中央支柱,然后在顶层搭建起天花板并悬挂钢丝绳。之后,其余的楼层就可以从上往下依次建造了。  据说自上而下的施工方式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虽然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施工技
期刊
胡蜂——战斗力强大的“蜂蜜控”  胡蜂是对胡蜂总科昆虫的统称,在民间,人们常把它们称为黄蜂。胡蜂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5万种,我国约有200种。  胡蜂的食性较杂,而且爱吃甜味的食物,它们会捕食蛾、蝶等鳞翅目昆虫,同时也是蜜蜂的天敌。它们不仅捕食蜜蜂,还偷吃蜂蜜,甜美的水果和胖乎乎的柞(zuò)蚕宝宝也是它们喜爱的食物,因此,在蜂场、果园和养蚕地区,胡蜂是很不受欢迎的“客人”。在胡蜂科
期刊
第三章  七种脚印  安迪在牧羊犬巴克、小牛斐迪南、小绵羊兰博以及小猪佩吉的簇拥下来到了老母鸡芦花一家住的鸡舍。本来她有九个孩子,现在只剩下四个了。她在一旁忍不住哭了出来。  安迪围着鸡舍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线索。他转向巴克:“巴克,你闻到了什么特殊的味道吗?”  “汪——汪,小主人,痕迹可以隐藏,不过气味却不能被掩盖,这里曾经来过很多不同的动物呢。” 巴克显得很得意,他想在小主人面前好好表现
期刊
英国的牛津城古雅、静谧(mì)、纯朴,素有“英伦雅典”之称。这里坐落着世界名校——牛津大学,城市与大学和谐地融为一体。  牛津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的招牌也没有。大学中的三十多所学院建筑散落在牛津城的各个街头,楼房尖塔高低错落、若隐若现。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的街道上散散步,仿佛走回了往昔岁月,处处可以嗅到文艺典雅的气息。  今天,我们就走入牛津大学
期刊
有一种美味的水果经常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它就是香蕉。香蕉随处可见,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不过除了熟悉它的味道之外,你对它还有其他了解吗?让我们一起去重新认识一下香蕉吧!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又称牙蕉,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印度的热带水果。  香蕉对人类社会有着很高的价值——在所有的食用植物中,香蕉的产量列居第四位,仅次于米、麦和玉米,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  从有种子到无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