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生繁花,晴日共剪窗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张嘉佳
  那时天下群雄并起,刀光剑影将时光染上了杀伐血色。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氏在草长莺飞时节,听闻父亲为自己安排了亲事。她未来的夫君是诸葛亮,少有群逸之才。黄承彦为人豪爽,欣赏诸葛亮的能力,在三言两语间敲定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从那刻起,坊间便流传着“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说辞,嘲笑他过于轻率,娶了貌若无盐的女子。黄氏听了只缓缓握住冰凉的指尖。即便身负才名,她也终究是个普通女子,不能不在意未来夫君的心思。
  新婚那晚,烛光摇摇晃晃,她听见他沉稳安定的声线在耳边响起,说着“若得其情,生不二色”。于是,惴惴不安的心就此安稳下来。之后漫长一生,即便再怎样寂寥地等待,心也有了皈依之处。
  婚后不久,她便送了他一把羽扇。她的夫君要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岂能将喜怒哀乐轻易示人?接过羽扇的那一瞬,诸葛亮看向这个容貌粗陋的女子,觉得她神色间有别样的闺秀气韵。
  于最初的诸葛亮而言,他娶的并非丑女黄氏,而是沔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可如今他再次审视她,才发现那句“才堪相配”并非虚言。黄氏从来都不是目不识丁的寻常女流,她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倾世才学,所以不愿做只关注柴米油盐的妇人,她期待用自己的智慧助他成就他青史留名的传奇。
  他看书,她便与他谈古论今;他下棋,她便执子同他对弈;他愁眉不展,她便用奇巧心思使他欢喜。她将毕生所学都拱手送上,在他惊诧与赞叹的目光里微笑不语。容颜会于时间流逝中凋谢,权势会在浊世浮尘里消弭,唯独智慧千秋不灭。她不愿做他的附属品,她的满腹才华从来都足以站在与他并肩的位置。
  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充裕的时间享受花前月下的缠绵。黄氏的身份为诸葛亮带来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让这个胸有壮志的男子比从前更加忙碌。他游走在上流社会的贵戚之间,恰到好处地展露才华,引来无数政客青眼相待。
  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就在一个凛冽的寒冬携礼而至,以三次登门拜访的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他们相对而坐,分析天下大势,诸葛亮举手投足间已隐隐可窥得一代名臣谋士的风采。
  黄氏在偏厅坐了很久,屋檐上正在化去的雪水滴滴答答地落进水缸里,溅起小小的水花。她知道,命运已经开始显露出诡谲的一角。
  他要为了心中的宏图离开她,去闯荡天下。对于这场预料之中的离别,黄氏没有表现出普通女子依依不舍的娇态。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她早知会有这么一日,在乱世风云中,她惊才绝艳的夫君理应是最耀眼的那个。她亲自为他收拾行囊,送他远行,从此开始期待着烽火连三月中那几封可抵万金的家书。
  黄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很有天赋,她制作的木犬几可乱真。受她启发,诸葛亮做出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发明了祛除瘴气的行军散和卧龙丹。在他外出征战的日子里,她以另一种方式如影随形伴他左右。
  无人知晓在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时候,孤身一人的黄氏是如何打理着家中事务。他在远方用筹谋凝聚斩杀之刃,她便于繁华尽处温柔等待。
  闲时她读书看到奇人轶事,会想着下次与他相见时要如何讲给他听。他在做什么呢?是不是又在伏案为下一场战事布局,饮食起居可还安好?她怀念从前与他畅谈古今的日子,明月高悬时,也忍不住盼望与他同赏醉人月色。
  而案牍劳形中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亦会于漫漫长夜中从繁杂的思绪里抽离出来。他想起新婚时与妻子琴瑟和鸣的日常,想起周围人嘲笑的语气。乱世多佳人,更何况他已今非昔比。可再牵动人心的一颦一笑,都不及家中她垂眸沏茶的身影。那些女子或钦佩他的才华,或看中他的地位,而她们哪里懂得,在他为战局眉头紧锁时,怎样的娇声软语都比不上当年黄氏的作为。她笑吟吟地将棋盒递给他,摆开棋盘,用温柔又毋庸置疑的语气对他说,何必忧思感怀,不如与我对弈一局。
  他随身携带的那把羽扇已不再是当初崭新的样子。如今的他位高权重,可随意选取珍奇物件。有人曾劝他换掉它,但他只紧紧握着手中羽扇,妥帖保管,小心安放。
  这是她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如同她的为人,简洁朴素却又意味深长。他无法陪在她身边,就只能将她的礼物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他不会忘记是她助他登上天下的舞台,为他的抱负默默付出,日日憧憬着他的归期。
  后来三国鼎立之势逐渐明朗,蜀国有了立足之地,他终于结束了奔波四方的日子,虽然依旧事务缠身,但至少能与妻子相见。
  黄氏从不曾对他讲在那之前她有过多么漫长的等待。庭前的花开了又谢,只能一人欣赏,若是胸无点墨的寻常妇人,大概只会在劳作中消磨时光,可她偏是如此聪慧剔透,执意孤独着。
  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孩子,取名诸葛瞻,这个迟来的孩子格外聪颖机敏。那时刘备已病逝四年,继位的刘禅庸碌懦弱。他的身体本就大不如前,却仍因白帝城托孤的誓言而呕心沥血。黄氏知他决心坚定,便收了劝解的心思,将忠义仁孝的信条教给年幼懵懂的孩子。
  这么多年,她从没阻挡过他的脚步。她知道这个男人胸怀天下,而她身为妻子,该在他困扰时为他添香,在他烦心时为他沏茶,在他出兵征战时让他无后顾之忧。
  不久,诸葛亮出征北伐,临行前看着幼子,心中感慨万分。这个孩子,他无暇带在身边教养,却在妻子的教导下拥有出色的人格与智慧。黄氏牵着诸葛瞻的小手,像之前他离家时那样,笑着同他话别。
  一晃数年,诸葛亮再也没能回来。他病逝于五丈原,死在了黄氏看不到的战场上。
  从她嫁给他的那天起,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即便他病重临终前,也嘱咐身边人秘不发丧,缓缓退军。算无遗策的他凭借多年威名,仅用衣冠羽扇就吓退了气势汹汹的司马懿,连自己的死亡都算作了兵法谋略的一部分,所以当大军返回蜀中时,黄氏才知道自己的夫君已经死去很久了。
  他悄然辞别人世时,她在做什么呢?操持家务,还是在教导孩子?她尽到了一个妻子的本分,却来不及与夫君告别。
  黄氏想起她出嫁时曾担心夫君因她的容貌而遭冷落嫌弃,哪怕满腹诗书,那句“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还是用最直白的方式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她虽然从来没有问过,他却用一生柔情给了她真挚的回答。
  他不后悔娶她,即便她嫁给他多年未有子嗣,他也不肯纳妾让她伤心。他将兄长的孩子过继在膝下,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从那时起,她就想一生一世守在他身边。他要对她很好很好,不辜负她将自己托付给他。
  他离世后,她的身体便逐渐衰弱,仿佛他的死亡也带走了她生命的活力。
  夜色渐深,黄氏靠在窗前,听见院子里的玉兰落在地上的声音。恍惚还是新婚后,她低头专心制作一只木鸟,他就在一旁看她飞舞灵秀的十指,阳光暖暖铺开,院子里的玉兰花开绚烂,一片雪白。
  大概有很多与她一样蕙质兰心的女子,但世间只有一个诸葛亮,都说最怕美人迟暮,他却与其貌不扬的她相守一世。后来时光流转,也有无数文人墨客惋惜名花倾国不解语,叹身边没有红粉知己,无论落魄潦倒还是荣耀加身,都寻不到一个知心人。
  唯有她可以骄傲地说,这世上有那么多的求而不得与擦肩而过,还好与他在最好的年华遇见,然后携手并肩,一晃就是一生。
其他文献
江南烟雨不知融化了多少寒冬,那些旧日画卷亦随落花而去。空荡的古巷里不见当年风华,凝眸处刹那芳华,在清风一笑处渐渐泛黄……她叫薛媛,生于晚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是长江南北有名的才女。虽自幼天资聪颖,但尘世纷乱,她从不轻易显露才华,只愿静守闺阁。  薛家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是书香世家。家中长辈教她识文断字时,告诫她才华不可轻易彰显。她从不踏出宅院,却深知院外的风云变化。自古才女大抵没有好结局,更何况如
期刊
这个季节,吃着樱桃,赏着芭蕉,不能不说是件雅事。  樱桃芭蕉一红一绿,大俗大雅,色彩对比鲜明,正合夏的口味。芭蕉是一种诗意的植物,多种在南国的阶前窗下。青砖小院,老屋配上阔叶垂荫的芭蕉,人往天井里一站,手捧紫砂小壶,看夏日浅蓝的天,看芭蕉亮眼的绿,顿有一股舒坦清气慢慢升起。  但凡一个人受了诗书的浸润,就会想起在庭院种竹种芭蕉之类,于是芭蕉便在线装书里轻轻摇曳着。芭蕉与丝瓜葡萄相比,少了烟火气,染
期刊
总有那么几个宝宝读名言只读前半句,然后就觉得自己特内涵特博学(当然不会告诉你我就是)。本少在这里友情提醒,撩妹装文化人时,一定要搞清楚语意再嘚瑟哟!  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释义: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和理由。  小编吐槽:喂喂喂,不是不让你出去啊有木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内
期刊
如今很多城市雾霾横行,蓝天绿水无处寻,让人惋惜不已。如果古人身处雾霾之中,会以怎样的文笔来描写这一现象?  李煜:  雨不断,霾不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场雾霾锁神州。无言直上十六楼,霾无边,不知南唐已过几春秋。  马致远:  雾霾,黑夜,细雨。天涯不远,断肠人已迷路。  汉代无名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才知晴天好。  元好问:  问世间霾是何物,直教人谈及生死。天南地北全都
期刊
新婚那日,一袭喜服的金农踏着花香而来。喜帐内端坐的女子听到推门声,身子明显一僵。看她如此紧张,金农上前挑起喜帕,随即吟了一首诗赞颂她的美貌。女子的脸颊蓦然嫣红,宛若一朵初绽的花朵。  女子名叫慧姑,出身杭州诗书大家黄氏一族,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许是看多了诗词歌赋,她内心期待的良人亦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才子。而金农少有诗名,所以当他前来提亲时,慧姑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婚后的慧姑贤淑能干,很快便
期刊
我在两岸枕水人家都亮起灯盏时,携了一壶酒登上画船。彼时风平云静,山水寂然,有长袖善舞的歌女和着洞箫的清越调子缓吟慢唱:“推开云烟又见了临安,只是不见你当年模样……”我静静听着这首《临安记忆》,恍惚间有泪落下,一颗心仿佛也跟着到了临安。  临安,好像一个百转千回的“安”字就能容纳所有悲欢。起时从容,转折跌宕,最后意犹未尽地收笔,只合旁人慢慢咂摸。这首歌给人的感觉亦是如此:词风清丽,曲调温柔,写意的画
期刊
报国寺的春日总是来得这样晚,待山脚下的芳菲匆匆谢过,寺角的几株杏树才渐次开花。在大殿替父亲祈福过后,流苏转到这里来想折上一枝,谁料还没碰到那如云如雾的花朵,一旁的围墙上却忽然“扑通”一声,掉下个人来。  杏花也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纷纷似雪,吓了流苏一跳。她连忙退后几步,只见那人拍拍衣衫站起身,见面前有个人,也是一脸惊讶。许是流苏的脸色不大好,他的神情很快便羞赧起来:“对……对不住,姑娘,小生唐突了!
期刊
栖居水乡,梦入汉唐,慵度流光。以素手揭开风华锦绣,以真意照见暗沉传奇。  她的声名更多源于后世的《西厢记》,书中花好月圆的姻缘迎合了大众对美满结局的憧憬。但这并不是她的本来面目,甚至与她首次出现在坊间传奇《莺莺传》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莺莺传》被公认是作者元稹的半自传小说,故事里的张生就是他投射于纸页上的影。  《莺莺传》和《西厢记》的开头区别不大—元稹和莺莺一家在普救寺相遇,动乱之中,元稹借人
期刊
通过观察520表白日的朋友圈动态,我发现了一个深刻的规律:爱情的巨轮真的是说沉就沉啊!年初几对秀恩爱的鸳鸯鸟,这才几个月就各自飞了!  朋友甲:我不就是多吃了几碗饭,少走了几天路,长了那么一丢丢可爱的肉吗?至于因为这跟我分手吗?至于吗?  基友一号:连饭量都没有毅力控制的人,怎么保证能抵抗住美女的诱惑?  基友二号:连健身这种简单的事都坚持不到底的人,如何将爱情进行到底?  基友三号:连自己的赘肉
期刊
其名出自山海经,可使人逢凶化吉的雪白神兽一枚。不求福泽天下,但求一世长宁。  太平年间,百姓丰衣足食,长安街头到处都是茶楼酒肆,许多落魄书生便写志怪以养家,秦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秦歌是孤儿,自幼便辗转寄居在各个亲戚家,为了讨好亲戚们,他最擅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尤为出色。他的故事无论涉及江湖还是朝堂,女主人公都是同一个名字—燕伶。  秦歌的书很快便在长安城中闻名。温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