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评价出生窒息婴儿视觉功能

来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评价出生窒息对患儿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出生3月龄和6月龄的婴儿共65例,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检查。分为正常婴儿组和窒息婴儿组,对两组3月龄和6月龄的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3月龄窒息婴儿和正常婴儿比较,F-VEP的P2波潜伏时差异有统计学,P<0.005。6月龄时,两组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NBNA评分恢复正常越迟,F-VEP的P2波的潜伏时越长,振幅越低。结论出生窒息婴儿的视觉传导存在明显异常,并且与窒息程度相关。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irth asphyxia on the visual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Methods A total of 65 infants born at 3 months and 6 months old were examined with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F-VEP). Divided into normal infants and infants asphyxia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3-month-old and 6-month-old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infa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2 wave latency between 3-month-old asphyxiated infants and normal infants. P <0.05. At 6 months, the ampl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5). NBNA score returned to normal later, F-VEP P2 wave longer latency, the lower the amplitude. Conclusion The visual transmission of babies born with asphyxia is obviously abnormal and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asphyxia.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微循环对血流代谢性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微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影响心肌灌注。心外膜冠状动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作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目的探讨参与倍慈模式生计活动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以2015年6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加入倍慈精神卫生发展研究项目的精神障碍患者7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5人,对照组35人,研究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进行倍慈模式生计活动干预12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 Ⅱ),大体功能量表(GAF)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WHO-DAS Ⅱ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控制源、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6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17.0、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3.6%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机遇得分[(20.17±6.65)分]、有势力的他人得分[(18.74±7.45)分]、焦虑得分[(45.95±1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的一种先天性眼内恶性肿瘤,现阶段已有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局部+全身)、外照射、温热治疗、冷冻治疗、内放射敷贴术、光凝治疗、眼球摘除等。本文主要
目的:观察儿童弱视在医院集中综合治疗与家庭分散单个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病例资料齐全按时复诊的儿童弱视1347例(2160眼),其中605例(914眼)在医院集中治
在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MT)过程中,内皮细胞间连接丢失,失去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和VE-钙黏蛋白(VE-cadherin),获得间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ɑ-平滑肌肌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树木画投射指标的提取和定量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树木绘画投射的特征指标,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9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健康者施测树木绘画测验,同时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和数据采集,对树木投射画进行定量研究,并对两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树木绘画投射测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者之间在树冠高度[(7.4380±3.7939)cm,(8.958
弱视是一种儿童早期由于异常的视觉经历如斜视,屈光参差,视觉剥夺等导致的皮层性视觉损害,因而,只有理解了其发病的神经机制,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治疗。一般观念认为弱视只有在儿童期
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再发有着巨大影响。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认为可能与单胺递质、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和神经可塑性有关。由于药物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副作用,非药物治疗,尤其是行为干预治疗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临床常用的行为干预治疗手段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动机访谈、运动、音乐等。尽管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行为干预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
目的探索运用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睡眠剥夺+去势制造C57BL/6雌雄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该模型的行为学和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为抗抑郁药物活性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围绝经期组(14只)和模型组(14只);采用睡眠剥夺+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去势方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小鼠模型;体质量和外观评分、旷场实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抑郁模型;Elisa检测小鼠血清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