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多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开展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教学旨在通过采取最优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物力,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的教学水平、知识储备、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
  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达到教学目的,值得我们深思。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滞后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得益于良好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丰富的教学知识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滞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比较常见的低效的课堂教学表现包括:一是松散式教学。主要表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自主性和开放性,完全以学生为主导,忽视了教学对课堂的把控,放任自流,导致教学秩序比较混乱,教学效果比较低下。二是灌输式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味的讲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历史学科的的弱化和考试现实的影响
  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学科被视为“副课”,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不重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加之,由于受高考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学校、家庭对历史教学的认知度和评判标准大多都以高考为标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优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应结合教材大纲,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注重教学知识、教学方法和价值观,一方面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强调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的态度。比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章节中,应把教学目标设计为: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准确理解并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同时,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其次,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当前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创设历史情境,不断丰富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感悟历史,来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感悟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比如在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思潮有没有发生变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其影响有哪些,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什么影响?”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积极讨论、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背景和影响,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制度建立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兴趣,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章讲解中,高中历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首先利用视频电视、幻灯片等多媒体把世界两极化格局和多极化格局的时代背景影像资料进行播放,让学生更清晰、更深入的理解其时代背景和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分析当今的世界形势和全球各国的发展情形,分析全球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原因、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出现和背景,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以及这种格局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以此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高中历史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详细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教学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开展设问探讨教学,推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康明.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研究,2012(5).
  [2]王大根.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2(7).
  [3]张德林.浅议高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6).
  [4]林明春.中学历史教育效果提升的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4).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
其他文献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通过国家农机直补政策扶持,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使全区农机装备总量、农机具科技含量、农机从业人员的操作技术
针对江鹤高速公路涵洞盖板混凝土强度质量缺陷问题,提出合理、经济的补强措施。
本文基于战略顾客背景,分析零售商的最优定价问题。零售商在两期内销售产品,分别决定两期的销售价格,顾客则依据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决定购买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战略顾客比例对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对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方法出了几点看法。同时在讲课中多介绍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从情报服务和知识服务的价值取向出发,针对科技查新机构目前的服务模式,探讨了科技查新机构实现从情报服务到知识服务提升的客观性,通过分析查新用户的信息需求,建立了用户知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乃至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对高职院校非财经类学生开设的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非常必要。而改革的关键是要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融合。
介绍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立交桥施工中有关控制工程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可用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硬件设备市场现状及流行 ,结合笔者在运用这些硬、软件所进行的辅助教学实验 ,来探讨这些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与进一步开发
【摘 要】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
通过对拨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认为简易拨道法能轻易否定,仍然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