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氟暴露降低人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氟暴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胞质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成组设计,分别设置0.0(对照组)和0.4、0.8、1.2 mg/L氟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加入1.2 mg/L的氟离子(F-)前,预先加入100 nmol/L的IGF-1处理2 h],各组细胞培养24 h,提取细胞蛋白,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ZO-1、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并进行分析。

结果

对照,低、中、高剂量组间内皮细胞中ZO-1的表达(0.063 ± 0.002、0.043 ± 0.007、0.039 ± 0.004、0.028 ± 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36,P < 0.01);各加氟处理组ZO-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高剂量组ZO-1的表达显著低于低、中剂量组(P均< 0.05)。对照,低、中、高剂量组间内皮细胞中PI3K表达(0.032 ± 0.004、0.031 ± 0.002、0.017 ± 0.001、0.017 ± 0.005)和p-AKT与AKT表达比(p-AKT/AKT:0.745 ± 0.046、0.806 ± 0.007、0.666 ± 0.058、0.641 ± 0.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38、9.57,P < 0.01或< 0.05);其中高剂量组PI3K表达和p-AKT/AK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均< 0.05);中剂量组p-AKT/AKT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 < 0.05)。加入PI3K/AKT通路的激动剂IGF-1后,IGF-1组内皮细胞中ZO-1的表达(0.055 ± 0.015)高于高剂量组(P < 0.05)。

结论

高氟暴露可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引起血管内皮细胞ZO-1的表达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药红景天的有效成分-大花红天素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大花红天素(25 mg/L,100mg/L)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分子分型,确定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法在布鲁菌种型水平上的鉴定和鉴别能力。方法应用优化的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法对2010- 2015年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n= 7)进行鉴定。同时采用MLVA-16法对流行株进行种属和分子分型,将分型结果与http://mlva.u-psud.fr提供的布鲁菌MLVA基因型数据库
目的了解新疆牛羊源布鲁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选择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利福霉素类8大类抗生素的19种药物对2010 - 2016年新疆地区分离的57株牛羊源布鲁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7株布鲁菌对多西环素、四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均在90%
目的制备羊种布鲁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VirB5的单克隆抗体,为布鲁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纯化的VirB5蛋白以60 μg/只的剂量对4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进行皮下注射免疫,以30 μg/只的剂量每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2周后,取小鼠眼眶静脉血测定抗体效价,再经腹腔注射进行第4次加强免疫;3 d后,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按5∶1的比例进行融合。对融合的细胞
目的了解一般体检人群碘营养状态以及不同尿碘水平甲状腺异常率发生情况。方法以2018年3 - 12月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检体检中心的2 650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46.2 ± 12.5)岁,其中男性697人、女性1 953人。采集血样进行甲状腺功能5项[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目的观察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脑钠肽(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与非心衰住院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探讨TGF-β1、BNP、TGF-β1/BNP与舒张功能指标、心脏超声舒张功能障碍分级及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住院的舒张性心衰患者,同时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心衰住院患者为对照。使用心脏超声频谱
目的分析从南京市分离的布鲁菌菌株分子特征,了解菌株基因分型和聚类,为布鲁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1- 2016年分离的7株羊种布鲁菌(来自7例散发病例),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两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与江苏省的参考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到的7株羊种布鲁菌均为序列型(ST)8型菌株,并被MLVA分为7个基因型
目的观察慢性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不同方案治疗前后Treg细胞的变化,分析Treg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对慢性期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三科住院的35例慢性期布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45.37 ± 20.16)岁]为病例组,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标准治疗组(15例)和免疫增强剂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9~36月龄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36月龄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近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 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确诊的呼和浩特市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分布)。结果共收集1 940例布病患者资料,平均年龄为50.8岁。其中,男性1 464例,平均年龄为50.4岁;女性476例,平均年龄为51.9岁;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