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儿童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幼儿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儿童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艺术培养受到了当代家长的高度重视,美术和音乐的学习是目前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但就目前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来说,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美术鉴赏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美术鉴赏;审美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077-02
基金项目院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384)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针对当前美术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所遇到的瓶颈进行深入挖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促进学前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品味艺术作品的思想和象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将审美水平和审美对象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审美对象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每个人都具备审美能力,对于美的事物都有独到见解,但由于这种审美能力缺乏系统性、体系性的训练,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仅仅流于表面,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通过美术鉴赏的开展,能够使同学们建立完善的审美体系,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使同学们欣赏更加深层次的内涵,而要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应当尽早地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训练。通过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同学们感受美的魅力,使同学们获取美的解读方法,建立科学的学习框架,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使同学们在无意识当中增强对美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图画的形式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图画的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人们的所思所想,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器具和壁画都能够体现这种情感传达的美好,由此可以看出美术的历史十分久远,经过了长时间的岁月洗礼。在传统的历史过程中,美术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形式的丰富,也产生了很多流派。古今中外流传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中国有花鸟虫鱼、水墨丹青等形式,而西方又分为古典、浪漫、现代、印象等流派,这些都是美的展示途径,美术形式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美的形态。因此在开展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入剖析作品背后的意义,那么将很难更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对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状态进行有效的普及,通过不断积累美术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此种做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术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对美术作品产生独特的魅力。
二、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很难长时间进行美术学习,而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的模式相同,需要孩子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够从美术作品中有所收获,但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缺乏充足的耐心,导致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在学校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对于美术教学同学们更加倾向于涂鸦式的教学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愉快,利于学生投入其中。但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过于死板,同学们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低沉,導致同学们对学习美术会产生排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耐心,从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果[2]。
(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
在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美术中的术语和理论理解并不深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忽略理论教学,而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述,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使同学们理解技巧背后的意义,也会阻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就目前我国幼儿园学前美术教学的现状来说,幼儿美术老师的教学范围仅仅局限在美术技巧的学习,比如:教学生如何执笔、行笔、临摹、素描等美术技巧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按照老师所传授的方法绘画,而非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同学们的创造能力,也会使同学们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三)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将美术学习视为升学路上的垫脚石,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功利性的心态使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纯粹,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美术教学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欣赏美的途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但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艺术教学缺乏了最基本的人文精神,而被各种功利气息所侵占,导致开展的艺术活动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意义,其核心价值也被曲解[3]。 三、美术鉴赏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生动的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氛围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是为了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而作品所包含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等资料都需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而这些内容都会包含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理。在开展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对故事的背景进行讲述,通过帮助同学们了解作品故事,激发同学们对作者作品的兴趣,从而引导同学们对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不仅如此,在作品讲述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作品创作年代的相关故事,通过各种历史故事的有效融入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于作品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美术理论知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理论的讲述,通过学习必要的理论能为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前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美术理论知识过于专业,术语较为复杂,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对于美术教育来说,适当的理论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帮助同学们建立完善的美术欣赏体系,有利于使同学们以专业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由于处于学龄前的儿童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以生动有趣的话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的方式启迪学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4]。
(三)注重人文精神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了历史文化,也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还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摆脱功利思维,通过将美术学习作为爱好、兴趣而开展,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心态,通过将美术鉴赏作为纯粹的美术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加纯粹,通过以欣赏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同学們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品位,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5]。
四、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美术鉴赏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培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鉴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但就目前学前美术的教学来说,由于内容过于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巧妙地融入美术鉴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人文精神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的水平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睿.浅析美术鉴赏在职前全科教师培养中的作用[C]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19.
[2]叶小凤.浅析岑溪本地传统艺术文化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体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7):84.
[3]赵斯越.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作用与内容[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04):108-109.
[4]陈福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Z5).
[5]李文文.浅析美术鉴赏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家,2020(01).
(责任编辑:淳洁)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美术鉴赏;审美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077-02
基金项目院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384)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针对当前美术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所遇到的瓶颈进行深入挖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促进学前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品味艺术作品的思想和象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将审美水平和审美对象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审美对象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每个人都具备审美能力,对于美的事物都有独到见解,但由于这种审美能力缺乏系统性、体系性的训练,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仅仅流于表面,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通过美术鉴赏的开展,能够使同学们建立完善的审美体系,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使同学们欣赏更加深层次的内涵,而要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应当尽早地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训练。通过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同学们感受美的魅力,使同学们获取美的解读方法,建立科学的学习框架,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使同学们在无意识当中增强对美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图画的形式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图画的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人们的所思所想,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器具和壁画都能够体现这种情感传达的美好,由此可以看出美术的历史十分久远,经过了长时间的岁月洗礼。在传统的历史过程中,美术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形式的丰富,也产生了很多流派。古今中外流传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中国有花鸟虫鱼、水墨丹青等形式,而西方又分为古典、浪漫、现代、印象等流派,这些都是美的展示途径,美术形式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美的形态。因此在开展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入剖析作品背后的意义,那么将很难更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对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状态进行有效的普及,通过不断积累美术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此种做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术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对美术作品产生独特的魅力。
二、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很难长时间进行美术学习,而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的模式相同,需要孩子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够从美术作品中有所收获,但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缺乏充足的耐心,导致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在学校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对于美术教学同学们更加倾向于涂鸦式的教学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愉快,利于学生投入其中。但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过于死板,同学们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低沉,導致同学们对学习美术会产生排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耐心,从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果[2]。
(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
在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美术中的术语和理论理解并不深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忽略理论教学,而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述,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使同学们理解技巧背后的意义,也会阻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就目前我国幼儿园学前美术教学的现状来说,幼儿美术老师的教学范围仅仅局限在美术技巧的学习,比如:教学生如何执笔、行笔、临摹、素描等美术技巧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按照老师所传授的方法绘画,而非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同学们的创造能力,也会使同学们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三)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将美术学习视为升学路上的垫脚石,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功利性的心态使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纯粹,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美术教学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欣赏美的途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但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艺术教学缺乏了最基本的人文精神,而被各种功利气息所侵占,导致开展的艺术活动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意义,其核心价值也被曲解[3]。 三、美术鉴赏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生动的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氛围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是为了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而作品所包含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等资料都需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而这些内容都会包含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理。在开展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对故事的背景进行讲述,通过帮助同学们了解作品故事,激发同学们对作者作品的兴趣,从而引导同学们对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不仅如此,在作品讲述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作品创作年代的相关故事,通过各种历史故事的有效融入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于作品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美术理论知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理论的讲述,通过学习必要的理论能为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前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美术理论知识过于专业,术语较为复杂,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对于美术教育来说,适当的理论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帮助同学们建立完善的美术欣赏体系,有利于使同学们以专业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由于处于学龄前的儿童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以生动有趣的话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的方式启迪学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4]。
(三)注重人文精神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了历史文化,也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还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摆脱功利思维,通过将美术学习作为爱好、兴趣而开展,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心态,通过将美术鉴赏作为纯粹的美术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加纯粹,通过以欣赏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同学們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品位,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5]。
四、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美术鉴赏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培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鉴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但就目前学前美术的教学来说,由于内容过于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巧妙地融入美术鉴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人文精神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的水平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睿.浅析美术鉴赏在职前全科教师培养中的作用[C]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19.
[2]叶小凤.浅析岑溪本地传统艺术文化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体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7):84.
[3]赵斯越.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作用与内容[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04):108-109.
[4]陈福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Z5).
[5]李文文.浅析美术鉴赏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家,2020(01).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