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缘巧合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追求并加速创新的时代。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在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激发原始创新,从而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拔得头筹。我国更是把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但是,当人们在谈论创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众人都在关心创新结果的时候,谁在关注创新的起源是什么?创新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以下简称《创新的起源》)这本书就是回溯创新诞生的历程。

1 不同领域的创新模式惊人一致


  虽然名为《创新的起源》,但是作者并没有在开篇就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从科技史讲起。科技史和创新有何关系呢?事实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人类思想火花不断累积进而升华的创新集合。
  “人们总认为创新是在某个时间点上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创新是创新者在前人不断摸索积累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王大鹏说。
  作者马特·里德利在书中写道:在我们所知晓和尚未知晓那些技术创新的故事中,不同领域的创新历史揭示出的模式惊人一致,即无论它发生在昨天还是两个世纪前,无论是高科技还是低技术,无论它是一个大设备还是一个小设备,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无论它的影响是破坏性的还是有益的,成功的创新通常遵循大致相同的路径。历史上技术创新的具体实例无不存在着创新的自由思考、偶然发生以及曲折过程。
  众所周知的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曾让飞机成功在空中飞行。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时刻。但如果换个角度看,这项创新成果的另一面就会展现在公众眼前。“如果那天没有强劲的逆风,就不可能成功,并且在此之前,还有多次失败的尝试。这源于几年的艰苦努力、实验和学习,逐步将动力飞行所需的所有能力汇集在一起。”作者写道。
  书中还提到,莱特兄弟的天才恰恰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渐进的、迭代的过程中,没有指望首次尝试就建造一台飞行机器。在基蒂霍克这个小渔村的高光时刻背后,是莱特兄弟好几年的艰苦努力以及不断的摸索和反思,直到他们搞清楚如何让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几个小时、如何在没有逆风的情况下起飞,以及如何转弯和降落。越是深入审视飞机的历史,越会发现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事实上,起飞这一刻本身也是随着机轮重量的逐渐下降而渐进实现的。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也是如此。虽然缘于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认识到线性数字代码为何必须位于生命的核心,但正如加雷思·威廉姆斯在他的著作《解开双螺旋》中对此前工作解释的那样,“这只是一个漫长的、牢騷满腹的发现故事中的那段高潮”。

2   先有技术还是先有科学


  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既有飞跃性的突破也有小小的便利。例如,人类对狗的驯化、下水道中防止反味的U型管,行李箱下面的轮子,等等。
  只是普通人往往将眼光聚焦在可以应用的技术结果上,而对科学研究本身兴趣不大。那么先有科学研究才有了技术进步,还是先有技术的应用才有科学家对其背后科学原理的探索呢?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为《创新的起源》作序的华大基因CEO尹烨,在序言中写道:诺贝尔奖获得者悉尼·布伦纳谈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学的一句名言令我印象颇深:“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新技术、新发现和新想法,新技术优于新发现,新发现优于新想法。”这句话强调了工具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先进的工具比聪明的脑袋更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显微镜,微生物学不可能建立;若没有发明测序技术,则不可能有基因组学。正是因为创新集成孕育了新技术,新技术带来了新发现,新发现催生了新理念,进而产生了新科学和新学科。
  “作者也是这个观点。”王大鹏说道,“就像是阿基米德跳入浴缸后,发现浴缸里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于是恍然大悟,光着身子跳出浴缸,嘴里大叫着Eureka(希腊文意为我找到了)!”阿基米德正是顺着这一现象深入研究,最终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
  正如书中第九章“创造经济学”中提到的,“创新既是科学之母,也是科学之女”。作者并不认可所谓“科学—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式”,还纠正了对“线性模式”的圣经,即拜登上台后再次大热的来自1945年范内瓦尔·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的误解。
  尹烨说,虽然人们常将科技联用,但其实往往没有搞清楚“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一般指发现,即认识自然的能力,故往往只有“第一”才能被世人认知;而技术一般指发明,即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明显这个可以不断地追赶迭代,最后比拼的是效率。而创新明显在二者之间都可以存在。

3   科普为创新创造土壤


  虽然已经翻译过几部科普类图书,同时也关注科技传播和科技史的研究,王大鹏依然认为自己储备不足。谈及遗憾,他坦言,如果在翻译此书之前,读过作者此前写过的《理性乐观派》《自上而下》等书,对这本书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事实上,作者在《自上而下》这本书中的一章已经提到创新起源的概念,可以说是为这本书埋下了伏笔。”王大鹏说。更令他心生钦佩的是作者的学科背景虽然是动物学,却写出了跨学科的其他书籍,并且旁征博引,令读者有所启发。
  “这些启发式的语言散落在书中各处,需要读者细心寻找并反复咀嚼。”王大鹏说。例如在每一章节的开篇,作者都引用了大师们的名言警句,其中以老福特的“失败只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次你会更加明智”作为第三章“交通”的引语;作者还选择颇具讽刺意味的句子——有一个关于摩尔定律的定律。预测摩尔定律失效的人的数量每两年会翻一番作为第六章“通信与计算”的引言……
  此外,书中关于创新还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譬如知识产权到底是维护了创新还是抑制了创新?创新仅诞生在科学家范围内吗?
  而这种引人深思的见解并不局限于对创新的思考,还包含了对培养创新土壤的探讨。对此,王大鹏深有感触。在不久前我国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四项原则。
  “这次新颁布的《纲要》将科学精神提到第一位,说明国家对于科学精神的重视。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需要科普工作传递给大众,因此科普为创新提供了土壤。”作为科学传播的研究者,王大鹏更觉重任在肩,“正如科幻作家卡尔·萨根所说,我们真正的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却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因此他坚持认为,科学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它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科学家不来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谁来完成?”
其他文献
点点秋风,累累硕果,这是山西省遥感与信息协会迎来的第35个秋天。协会主要工作是为各种遥感卫星资源数据的推广应用开展技术交流、理论研究、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国际合作、咨询服务、遥感应用工程示范等。从促进山西省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出发,一路走来,协会已经为农业、水利、航空等领域贡献了不可替代的精准指导。从引进技术到成熟应用  2008年5月12日,中国经历了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5·1
期刊
科学导报讯 7月14日,由阳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阳泉市展览馆、阳泉軍分区政治工作处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团大战系列中国画展”在阳泉市展览馆开展,30m×2m的巨幅国画长卷《百团大战》组画和14幅大型革命历史国画精品力作一一亮相。   据悉,此项美术创作是阳泉市宫来祥、张登魁、张四春三位画家联手完成的,作品色彩古朴厚重,画面气势恢宏,全幅结构磅礴大气,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鸟瞰山河,纵观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消费主体的崛起、新消费内容的迭代以及新消费格局的调整,文旅消费不断提质升级,并成为文旅业发展的动力因素。青年和银发消费群体崛起,新的消费特点倒逼文旅业在产品设计、场景塑造、服务供给、营销宣传等方面日趋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和适老化。此外,城乡消费空间互动趋势进一步凸显。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近车程、短距离、高频次的“微度假”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选择。随着大中城市市场向周边中高端休闲目的地
期刊
鄭荃从事提琴制作40多年,潜心钻研提琴制作技艺。20世纪80年代,他曾获“中国提琴制作大师”称号。从选材,到定型、打磨,再到上漆,每个微小的工序都有可能影响到提琴的音质,多年来,郑荃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和心得。  “沙沙沙”,闻声穿过一条古朴雅致的走廊,轻轻推开尽头处的房门,提琴制作师郑荃正埋头伏案,细细打磨一个初见提琴形态的琴板。只见他用拇指刨快速沿弧度打薄琴身,动作轻盈却下手稳健,反复数次,原
期刊
拿起精巧的洛陽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的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不久前,一段水
期刊
2020年11月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管理和数据规范,这是国际微生物领域的第一个ISO级别的数据标准,也是我国在国际生物技术标准委员会主导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近日,海外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毒株显示了多重变异的特性。针对来源不同的样本,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精确跟踪出病毒变异的特征。  认识、追踪、应对新冠病毒,与人类对新冠病毒的首次认知息息相关。  在疫情
期刊
关键词: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疗效;研究;创新   经穴磁导疗法具有中医针灸及磁疗的双重作用。通过叩打、点揉、刮摩经络穴位,将磁学原理和经络、腧穴、脏腑、八纲及手法辨证有机结合起来,变静磁为动磁,对人体进行全身调整,使机体自行调节至最佳状态,达到保健和治疗目的。 经穴磁导疗法作用、原理:   结合中医的理论,进行脏腑、八纲、卫气营血的辨证,把脏腑功能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起到调和阴阳表里、补虚泻实。
期刊
科学导报讯 7月20日,以“游山西 读历史 槐德于心 明孝于行”為主题的“第六届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活动开幕。   本次文化节以“饮水思源”“孝德传情”“孝德敬茶”“孝感动天”“孝德书屋”“消夏娱乐”六项活动为内容,以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阐释“孝”文化。值得关注的是,以“梦回大槐树 穿越民俗村”为主题的夜游活动也于7月20日盛大开幕,为市民及游客朋友献上一场丰富的孝德文化大餐。
期刊
侯津刚摄  大鸟回眸,小鳥偎依,巨象缩首,通体金黄,鸟尊的形象跃然显现。“鸟尊雪糕”上,鸟尊的神韵和花纹清晰可见,完美复刻了文物的神韵。  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晋侯墓地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墓葬中。据悉,山西博物院此次推出的“鸟尊雪糕”售价19元,大家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历史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产品更好地了解文物。
期刊
晨光初绽,蒙山方醒,透着一千四百多年的神秘,像一位深沉的高僧独坐于群山之巅。这便是古时称“晋阳西山大佛”的蒙山大佛。它身高八尺,目睹了北朝霸府的雄姿,隋唐盛世的荣光,是历史上第一座摩崖石刻佛像,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瑰宝。匍匐在大佛的脚下,任它慈善的目光,穿透世事迷雾,倾听刻石的回响……  蒙山,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约15公里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晋阳古城的宗教祭祀区,蒙山留下了李渊、李治、武则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