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共享充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电瓶车充电桩存在的共享效率低、充电过度及充电过程中容易被恶意拔除盗用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智能共享充电控制系统.以Arduino Uno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流信号,通过对电流状态及变化的判断实现对充电进程、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状态识别,并利用GPRS模块实现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充电的进程和状态,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查询和控制顺畅、高效,实现了充电系统的智能化,并通过权限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充电过程中被拔除盗用的可能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充电系统的共享效率.
其他文献
自然界广泛利用能量耗散自组装过程来构筑处于非平衡态的有序组装结构,并实现与组装状态相关的特定功能.受此启发,通过小分子构筑基元在外部输入能量的驱动下进行耗散自组装可以获得具有自适应性、自复制等独特性能的超分子组装智能材料.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3类以化学燃料驱动的耗散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策略,并展示了所获得的瞬时超分子组装材料的应用,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挑战和机遇作一总结.
为补齐城市健身休闲空间不足的短板,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基于浙江省11个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格局的分析,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探讨了适应浙江城市发展需要的健身休闲空间与蓝绿空间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以下观点:1)以现实基础和发展格局为依据明确发展定位;2)以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为宗旨优化空间布局;3)以人的需求和行为规律为导向提升服务功能;4)以物质资源和人文环境为依托创新融合方式;5)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谋划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细菌在自身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变异和重组等不可控的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细菌的进化[1].而基因是探究细菌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因此,利用基因敲除技术验证细菌基因的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基因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改进,一系列基因敲除技术相继出现,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FN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技术(TALEN技术)、自杀性质粒载体系统、Red同源重组技术、CRISPR/Cas等技术.而常用于细菌的基因敲除技术主要有自杀性质粒载体系统、Red同源重组技术以及CRISP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