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遗梦》还要重复多少遍?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办了12届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曾经捧出过内地歌坛不少人才,堪称国内历史悠久的歌唱类权威比赛。但是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2008年3月16日,“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鸣锣开赛,24年来首次纳入的大合唱率先登场,让人耳目一新。本届大赛除了增加大合唱、将通俗唱法改名为流行唱法外,参赛队伍的结构、综合素质的考评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大合唱“很新很少见”,流行唱“很平很陌生”
  
  从1984年创办至今,青歌赛对中国音乐圈的贡献不可磨灭。如今依旧活跃在歌坛的彭丽媛、宋祖英、殷秀梅、关牧村、张也、韦唯、孙悦、谭晶、满文军、解晓东、吕薇、吕继宏、王宏伟、汤灿、刘和刚、戴玉强均经历过这个舞台。然而,在众多选秀造星节目的冲击下,青歌赛显得有点不温不火。在上届大赛中,还引发了歌手“退赛潮”,几名歌手以“身体原因”退出个人赛。尤其是代表总政参赛的谭维维,在获得了超级女声成都唱区的冠军后,她立马选择了“弃青歌投超女”之路。
  面对这样的尴尬,大赛负责人表示,青歌赛有别于其他选秀节目,这是一个只提供展示舞台、不签“卖身契”的国家级专业歌唱大赛。青歌赛虽然不会像选秀节目那样玩PK、搞海选,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从取消文化笔试到减少综合素质得分比重、从增加原生态唱法和多声部大合唱到取消新歌加分等都是新举措。
  从3月17日的首场决赛来看,有伴奏和无伴奏的多声部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类型丰富多彩,不少富有民族特色的合唱队令人眼前一亮。头一个亮相的是云南苗族农民合唱团,他们虽然在文化测试中没能说出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是智利,但在视唱练耳中能近乎完美地用四声部唱出柴可夫斯基作品的一小节,让赵易山等评委刮目相看。《眼泪花儿把心淹了》则表达对外出谋生的恋人的思念,还加入了表演环节,新颖别致。
  叫了20多年的“通俗唱法”突然改成“流行唱法”,这是一个与国际接轨、水到渠成的过程。据介绍,目前,“通俗”二字似乎只有我国和朝鲜还在使用,这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改革后的五个类别为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
  虽说这次青歌赛采取了这样那样的创新方式,无论是大合唱也好,还是流行唱法也罢,都可以看得出组委会“良苦用心”,但是演出效果是否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呢?就拿这次新推出的大合唱环节来说,从比赛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观众普遍反映大合唱环节新颖有余,但是吸引力不足。不少观众都表示,听第一首无伴奏合唱都感觉很新鲜,但是新鲜劲一过便很难坚持听下去,这里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曲目的表达方式很难与普通人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歌,曲目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流行”组比赛前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希望会出现像毛阿敏、满文军,像韩红、腾格尔这些富有个性、富有激情、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歌手。出现像《绿叶对根的情意》《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懂你》那样使人心潮激荡为之动容,让观众为之共鸣并广为传唱的歌曲。但是直到比赛结束大多歌曲都是乏善可陈、平淡无奇。有的只是流行组选手们华贵的服装、不自然的神态、卖弄技巧的自我陶醉。这样的“流行”怎么能唤起观众心底的感动,怎么能在比赛之后“流行”起来?
  
  新歌“很贵很稀有”,
  老瓶装老酒“很冷很单调”
  
  今年青歌赛还有一点改革不得不说,那就是取消了新歌加分规则。
  3月21日、24日,本届央视青歌赛团体总决赛上,主持人董卿对云南选手一窝雀、新稻子组合,都问了几近相同的问题:“一样的造型、一样美丽的姑娘、一样的歌曲,让我好像回到了上一届的青歌赛,为什么你们都没有变化而重复上届的参赛歌曲?”团体总决赛赛程过半时,细心的观众就已经发现,云南选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今年,云南参加团队赛的10组选手,其实是新旧各半。其中有一窝雀、新稻子、香格里拉、王红星、茸芭莘娜等老将,而五朵金花、纳西姐妹组合、左脚调组合、小水井合唱团、阿鹏则是首次登场。尽管是新老一比一,许多观众仍然觉得老歌、老面孔太多,有网友则干脆在央视国际网论坛上留下疑惑:“云南代表队是不是在‘炒冷饭’?”
  面对董卿的提问,一窝雀、新稻子组合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一窝雀表示,第11届首次参赛时,组合刚刚成立,她们对《一窝雀》这首歌的理解不透,演唱的功力也不够。经过几年的磨练,这次重登青歌赛的舞台,就是想再次检验自己。
  新稻子则回答说,“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青歌赛,《高原女人》是我们的代表作,但是上一次唱得有遗憾,这次其实是想弥补。”
  一首《怒江大小调》,不仅让来自怒江的茸芭莘娜夺得上届青歌赛民族组铜奖,也让她夺取了央视《星光大道》2006年度总冠军。3月31日,她代表云南队上场,演唱的同样是《怒江大小调》。
  据了解,今年包括云南在内的很多选手都选择唱老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比赛取消了新歌加分,本来唱新歌就有风险,搞不好会影响团体成绩,这样一来,选手就更不愿唱新歌了。二十多年来,青歌赛一直以“推新人、推新歌”为己任,一直沿用到上届的新歌加分(0.3分)的规则,更是说明了大赛在力求推出优秀原创新歌方面的一番苦心。事实证明,青歌赛也的确发挥了这个作用。这些年来,像《懂你》《西部放歌》《故园之恋》《我像雪花天上来》《我心永爱》《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一个真实故事》《断桥遗梦》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原创歌曲,经青歌赛的平台被广泛推广开来,这也是青歌赛长期以来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原因。
  正是由于取消了这条新歌加分规定,很多代表队都变得保守起来,上一届取得名次并得到一定好评的新歌成了这次参赛的“安全带”,不出意外,只要稳定发挥,至少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名次。对于看中成绩的队伍来说,这本无可厚非,选择哪一首曲目参赛也是参赛队伍的自由,但是保守的代价就是可看度的下降。很多观众都表示,第一次听到这些歌曲都有些“惊艳”的感觉,但是事隔两年再次出现在青歌赛的舞台上,就会让人觉得有些“味同嚼蜡”,毫无新意可言,自然也就谈不上关注度了。
  除了云南代表队的《怒江大小调》等歌曲,另一首多次重复的《断桥遗梦》也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说起多位选手演唱的那出《断桥遗梦》,事情还真不少。打开电视调到这民族唱法比赛来,这么多天《断桥遗梦》声音就不曾停过,一人又一人,一遍又一遍,直教人双耳长茧。从网上社区的“总听《断桥遗梦》不是很舒服”“听到断桥就换台”“一遍遍唱着断桥,你们觉得有意思么”“再听断桥遗梦就要去医院了”“断桥又来了,哭了”,观众们很无奈——再好的曲子也给人听烦了,听倦了——记得以前的青歌赛至少有一个新歌加分,现在也取消了,留给观众的就是这“一人又一人一遍又一遍”的《断桥遗梦》,不得不令人想到先前的某某某广告来。
  这次比赛不单是老歌、旧歌充当“救命稻草”,在美声组个人决赛时,十二名选手,至少有一大半都选择了意大利的咏叹调作为参赛曲目,并且均是意大利语演唱,评委们在对选手做出点评的同时,也说到希望选手不要拘泥于意大利等欧洲歌剧选段,而更应该选择或是创作一些有着中国特色的曲目,这样才能起到“推新人、推新曲”的作用。作为声乐唱法中最具国际性的演唱方式,美声唱法在青歌赛上却成为一根“鸡肋”,甚至有一些观众在比赛结束后,解脱般兴奋地大呼:“终于结束了。”
  美声唱法作为声乐艺术中的一件“舶来品”,绝大部分的演唱作品都是使用外文来演唱的。其中以意大利语和德语为主。在比赛中很多选手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性,也大都采用原文演唱。而这让大部分中国观众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忠实观众都抱怨说:“我们不是欣赏不了外国作品,他们的旋律很美,也有一些作品我们也是十分熟悉的,但因为歌词是外文我们听不懂,所以就不能直接体会到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这让我们感到很有距离感。选手在台上唱得再投入,再用心,我们观众也感觉跟木偶戏一样。其实可以用外国歌的旋律,配上中国的词,就能是一首很美的作品,也更能贴近中国的观众。”
  另外还有一点也常常令观众十分不解的现象:很多歌手演唱曲目的词、曲作者的名字堂而皇之地随同选手同时出现在评委席上,不知道这些老师听着选手演唱着自己所作词曲的歌曲参加比赛,然后又等着自己亲自打分时,是什么心态。难道青歌赛没有“避嫌”这一说法吗?
  新歌越来越少,老瓶子十年如一日地装着老酒,如果本身没有过硬的品质做保证,就是密封得再好,也怕是挥发的味如白水了。从另一点来说,一首歌今年得到好评,谁能够保证以后还能得到相同“待遇”?靠一首歌闯江湖,老本儿也不是这么个吃法吧!
  一个不能唱新歌的歌手,如何能走得更远?
  
  余秋雨“很红很耀眼”,赵易山“很帅很低调”
  
  每届大赛,评委的受关注度要大大超过没什么知名度的选手,尤其是点评综合素质的评委。在上一届的数十场直播中,余秋雨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先是被质疑读错字音,后又被指点评时总是旁征博引,“卖弄”学问,占据过多时间。“孔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本届青歌赛上,作为评委余秋雨的点评连连出现口误。而在“口误门”之后,青歌赛又出现“屏蔽门”。在选手答不出是谁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余秋雨点评中引用了雨果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将英法联军比作强盗,而此时画面被屏蔽……一时间,观众、网民对余秋雨、央视编导、青歌赛选手甚至青歌赛本身质疑声不断。
  除了余秋雨,综合素质单元的另两位评委还是上一届的徐沛东和赵易山,监审组依旧是阎肃、李双江、金铁霖三人;韩红、张也、阎维文、宋祖英、殷秀梅、孙悦等观众熟悉的歌手会在15场团体决赛中分别担任评委。此外,本届大赛还从地方上吸纳了不少评委加盟。
  


  因为上届出现过 “羊倌歌手”错识中国国旗的糗事,今年的个人赛更有针对性,所有考题都不超出高中课本的范畴,美声歌手会多问一些关于欧洲的问题,民族歌手就多问一些长江黄河的问题,流行歌手则多问些时尚方面的问题。但是评委不会因为原生态的歌手大多来自乡间田野,就放低对他们的要求。
  担任青歌赛评委对余秋雨来说似乎也像一次考试,好好的文化人突然被广泛质疑——
  基本上,对于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表现,很多网友表达的意见都是负面的、不满的情绪。直到3月25日晚的青歌赛,余秋雨点评“火烧圆明园”题目时,画面突然被青歌赛的宣传片所代替,随后网友迅速一反常态,高调撑余。通过这样的“踩”或“撑”,余秋雨先生确实变得“很红很耀眼”了。
  相比于余秋雨所引起的广大争议,担任今年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评视唱练耳评委的赵易山得到的则更多是肯定。在连续十多天的比赛中,他以其温文尔雅的风度、不慌不忙的谈吐和专业的点评,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人气指数节节飙升,魅力直指“师奶杀手”级别。本是造星运动的青歌赛,以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参赛选手中推出明日之星为目的。然而,连续这么多天的比赛,无数帅哥靓女走马灯似地登场亮相,目前为止却未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明星相”。而评委赵易山在点评中的言谈举止,却让多数观众力追力捧。
  据青歌赛组委会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女性观众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表示他们对赵易山评委的好感,尤其对他的温和而恰当的点评感到由衷地赞赏,认为他在现场不仅表现得非常谦逊、温和,时不时的幽默也让人很舒服。还有的女性观众说,赵易山评委应该是本届青歌赛现场最具魅力的男人。
  这样的情况对于一届歌唱比赛来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主角变了角色,观众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评委身上,一场比赛下来,只记得余秋雨又说错了什么话、赵易山又是如何表现的,而对于唱了什么歌,舞台表现力是否合格,则好像变得无足轻重,这难道不是这个有着二十多年历史、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歌手的青歌赛的一种尴尬吗?
  
  考题“很广很宽泛”,选手“很傻很天真”
  举办了12届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堪称国内历史悠久的歌唱类权威比赛。但是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评委的口误、选手无知的回答,风头似乎盖过了严肃的歌唱考核,成为青歌赛带给人们最主要的娱乐享受。从观众角度来看,“青歌赛”正日渐向“大家一起来找碴”发展。
  有些观众每晚守着电视看“青歌赛”的乐趣,绝对不在于选手的唱功,这从比赛结束后,从网友到媒体的关注焦点都可看出。找出余秋雨又有哪些口误是乐趣所在,选手的无知回答也是乐趣所在,争论考题是否太难还是乐趣所在……
  虽然文化环节连累得青歌赛笑柄不断,有媒体更戏称青歌赛变身《开心辞典》,但节目组非但没有取消文化环节的打算,还一年比一年考得难,今年更是加入了让不少原生态选手“哑口无言”的英文试题。
  对于青歌赛的文化试题,各方反应不一。有观众认为,文化试题涵盖面太广,对原生态选手不公平;有网友认为,歌唱得好坏是一个主观性太强的评判,不加个有客观标准的文化考试,没法拉开选手的差距。此外,对于青歌赛文化试题的难易程度也有争议。由于试题涵盖范围太广,难易不均,所以文化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拼的是选手的运气,而不完全是实力。运气好的选手会遇到“北京奥运将在今年几月几日开幕”这样的全民会答题;运气不好的则会遇到“新闻要素中的五个W和一个H分别指什么?”这样很专业的题目。而“三八节的确立与外国哪个城市的工人罢工有关”这样的问题,连评委余秋雨都觉得:“考题与选手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
  虽然“青歌赛”的文化试题被指责过分广泛,但不少选手的表现也的确“很傻很天真”。一些常识性的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了,还是让人担心选手的基本素质。2006年的“青歌赛”中,有选手将“百步穿杨”解释为“百步之外射中了杨六郎,形容敌人之凶残”。在让人感叹没常识之余,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创造力”。以为“焚书坑儒”是铁木真的“暴行”也就罢了,连“伦敦”是“法国”的首都都答得出来,真是让人无语。
  其实即便是很简单的中国文化的简单常识、小学的孩子也能知道个一二的问题很多人仍答不出,就像“一日不见,请接下一句”的问题,选手抓耳挠腮半天居然挤出三个字:好想你!难怪余秋雨曾哭笑不得地劝一位选手:不知道没关系,别乱说。当然,也有一些观众根本不听歌,就等着评委出错、选手出丑并不亦乐乎地罗列出他们的种种错处,这也被质疑为“公众的审丑欲甚至是破坏欲”。
  央视“青歌赛”综合素质考核部分话题不断,而评委余秋雨和徐沛东在点评中遭遇到的批评也屡见不鲜。
  “即便是因为余秋雨和徐沛东学问广博请他们来做评委,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百科全书,况且百科全书中也是有错字的。”李双江深为理解两位评委所犯的错误,他说,“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古玩鉴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如果真想从鸡蛋里挑骨头,那也是可以的。”李双江认为,余秋雨和徐沛东带给观众的惊喜很多,如果因为少数两三次错误,就否定他们带来的其他一百处惊喜,那可能有失公允。
  许多参加“青歌赛”的选手都说,大赛是一种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害怕”的经历。一位在电视机前因为素质题“出糗”的选手不好意思地说,她之前有关于文化素质方面考题的“备课”的确不够充分,“我从小学习声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地理科技等知识确实只知皮毛,而且在参赛期间,我一直主攻演唱方面,希望能够在高手如云的演唱者中脱颖而出。没想到,现在很多观众只看个‘热闹’,对于音乐本身的认知并不太注重。当然,这也是电视歌唱比赛本身就应该面对的问题,因为观众的层面是非常广阔的。作为我,确实应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2008年的青歌赛尽管伴随着很多质疑和争议,但是作为中国“国字号”的老牌歌手大赛,青歌赛无疑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评价这次青歌赛能够推出什么耀眼的“明日之星”“流行金曲”,现在也许还为时过早。而在两年后,青歌赛是否又会有新的赛制新的规则出台,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争议总归是好的,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青歌赛才一路走到了现在,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让我们一起关注青歌赛,一起关注那些希望用歌声完成自己梦想的人们。
其他文献
《热血5月·2008》奉献拳拳爱心  近日,“中国写实画派大型油画《热血5月·2008》赈灾捐赠仪式”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26位写实画派画家将大型油画《热血5月·2008》拍卖所得的3350万元人民币通过文化部捐赠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初步意向用于羌族博物馆的建设,以及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绵竹年画博物馆的修复。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陈晓光、周和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人事司司长
期刊
接到电话那一刻,我懵了,头顶恍如响了一记惊雷。他说出的几个字像寒冬里的冷水一样,扎进我脑里:**在四川死了……  在大马路上,正是上班的高峰,阳光很温柔,我一下愣住了,脑里一片空白,突然,我清醒了。我对着电话竭力地吼道:****,****!**(我没办法忍住自己说了粗话)……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挂断。街上的行人,迷茫地看着我,然后,嘿嘿地笑。  ……看,看,看个锤子!……  突然,我跑了起来,
期刊
学车时,大家都经历了数个月严寒酷暑中“揉库”等非人的摧残,直到最后路考的时候,大家都是摩拳擦掌,紧张异常,面对穿着官衣儿和戴着大檐帽的交警考官就更像老鼠见了猫,所以常常都会因为紧张过度而错上加错,笑话百出。    1.路考前, 考生需要照例在上车前站在驾驶座前报告,例如:“报告考官,学员王富贵请求上车。”考官应回答:“准许上车。”一哥们由于紧张说成了:“仪表一切正常,请求起床。”  考官一听就乐了
期刊
每一次放假,你的任务就是在这几天中很忙碌地休闲,很紧张地消遣。如何打发掉这个假期、设计出合理的玩乐计划,实在是一件一点儿都不好玩的事情。有人计划长途奔袭,有人准备坐守京城,有人设计了让身体远游的旅行方案,有人酝酿着让感情重温的心路历程。  我提出来的是:利用这个人人都闲下来的长假,让我们跟昔日的老同学、老朋友聚一下吧。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是欢喜悲伤,还是一个人不知名的愁?这是李宗盛的世界。而我想
期刊
葡萄牙VS土耳其  关于相克的问题  黄健翔:真是一物降一物,葡萄牙技术这么好,可他就是踢不过波兰,芬兰……  李承鹏:足球就是这样,就像中国,比如碰到韩国,卡塔尔……不过好像不是一回事……  黄健翔:……不是一回事,被谁克基本看跟谁分一组。  不忘灾区人民   黄健翔适时地读了一条令人感动的短信:我的一个朋友在地震中走了,他喜欢葡萄牙,我希望葡萄牙能夺冠,告慰我朋友的在天之灵。     德国VS
期刊
有一年的冬天,天儿冷的是嘎巴嘎巴的,想一个人捧杯热茶在家里猫冬都不让你待踏实了。偏有朋友哭着喊着叫我,说南城有个人家儿,藏了一只宣德年间的大缸要出手,某拍卖公司已经看上了,出价一百八十万,此缸的主儿则表示:“三天之内,可以让利给朋友。”  宣德瓷器?谈何容易。  搞古陶瓷的人谁不知道,经过明代初叶洪武的这个过渡期,到了“永宣”(永乐、宣德)年间,那可得说是进入了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那会儿的青
期刊
泰山傲徕峰前原有山村,村名原名“皇亭”,俗称“更衣亭”,今谓“御碑楼”,其遗址现在泰安市泰山广场北侧。为何叫“御碑楼”?何时建?为何建?由于山村历史久远,致使今人对其名称的来历及演变已模糊不清了。  笔者曾于1998年实地考察昔时“皇亭”故地,仅见残碑一块:高1.15米,宽0.83米,厚0.37米,正面唯剩一楷书“济”字。另有质地相同的二龙戏珠碑碑首残块。据村中老人言:原碑曾有楷书大字“万寿无疆”
期刊
苏珊    1.The life is not always full of multiple choices or the yes-or-no questions, but application questions which need us to prove little by little. During the process, we need to make choice to get
期刊
六岁起就开始涂涂抹抹,童年里就目染苏东坡、郑板桥等名家真迹,过了知天命之年时全身心扑向海洋。全长1.8万公里的祖国海岸线,他走了将近一个来回。由此诞生的《海疆万里图》,成为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的著名作品。这位内心纯净、为人憨厚的蔼然长者,就是著名的海洋派画家李海涛先生。    说起画海,对李先生来讲,既是偶然,也属必然。遍览中国画的历史,很少见到专事海洋题材创作的画家。研读中国画论,也很少见到海洋的
期刊
C国男足为什么总是输?其实翻翻报纸杂志就知道有多少原因了,综合为大家摘要如下,希望大家理解C国男足的难处:  1.草皮不适应  (1)、草皮太差(2)、草皮太软(3)、不适应阔叶草及其它一些草  2.天气原因  (1)、下雪(2)、下雨 (3)、下冰雹(4)、阳光太好(5)、冷 (6)、热 (7)、不冷不热(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  3.赛场因素  (1)、场内因素:a、裁判帮他们 b、裁判不帮C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