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穿越北极圈,奔向加拿大之北

来源 :旅游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农
  全国最大的共享旅游平台——8只小猪的创始人之一。
  这次北极圈穿越之旅历时15天,行程约8500公里,我们驾驶的汽车三次爆胎,挡风玻璃被打了四个小洞,虽不能说历经艰险,但在接近北极圈的那段路途中,由于地面是砂石路,行车艰难,尘土飞扬、碎石横飞。
  择吉日驾车出发
  7月1日,每年的这一天是加拿大的国庆日,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一天又是欧洲杯足球比赛,西班牙队vs意大利队的决赛,也是我们北极圈穿越之旅出发的日子,所以是很值得纪念的。
  上午9点,我们一行三人驾驶着小范的JEEP车,沿着1号公路向西,然后驶上99号高速公路,踏上了北上的征程。穿越北极圈的想法是2011年才有的,但总觉得实施起来不容易。加拿大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距离美国边境一百至两百公里的范围内,所以北部人烟稀少,最近这些年由于发现了不少矿产,北上的人才慢慢多了一些。6月中旬,小朱打电话来说要去北极,我当时还有些顾虑,好在同行的两位朋友是职业旅行家,有丰富的野外旅行经验,更主要的是大家都对北极圈内的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我也抑制不住好奇想要前去一探究竟。
  在惠斯勒时,街上都是国庆游行的人和车队,我们的车跟随其后,感觉也融入到他们的欢乐中。出了惠斯勒,我们便驶上了一段山路,海拔有1200多米。前行不久,我们来到了Joffe Lake,这是温哥华非常出名的冰川湖泊之一,它是由三个湖连在一起的,海拔一个比一个高,而从海拔最高的湖到海拔最低的湖有5公里。由于要赶路,我们只看了海拔最低的这一个湖。它位于惠斯勒以北,距离温哥华两百多公里,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公园内,还有一条很好的徒步路线,行走难度不大,而且湖水很美,呈绿色。
  继续前行的这一路上我们还经过了多个湖泊,景色都非常优美,夜幕降临,我们决定在Willams Lake住一晚。Willams Lake很大,有几公里长,由于是晚上到达,没时间游览。我们住在一对华人夫妻开的汽车旅馆,这对夫妻冬天回温哥华,春天才来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下,从出发到当晚,一天的时间我们大约行驶了548公里。
  偶遇黑熊一家子
  第三天中午在湖边吃过午餐,我们沿着37號高速公路继续向北往育空进发。都说加拿大北部的野生动物多,可我们走了快三天了,仅在离温哥华不远的公路边上看到了一只黑熊,就再没看到其他动物。我坐在后排座位上,越想越觉得遗憾,突然,我发现在右边的路基下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立在那里,由于车速太快看不太清楚,我下意识地喊了声:“熊!”司机小范赶紧减速将车掉头,返回来看个究竟。果然,一只黑熊正在路边吃草,我们开车慢慢地靠近它,它只顾着吃草,只是偶尔抬一下头看我们一眼,表现出一副见过世面、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实话,我们与它相比就没那么淡定了,我还是第一次在野外,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黑熊呢!车子向黑熊越来越靠近,我发现好像还有其他东西在动……
  原来,还有三只熊宝宝在熊妈妈的身边吃草。它们看到我们的车子后,一个个非常警觉地抬起头、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其中一只已经躲到了树丛里,从树叶的间隙中探出脑袋,看着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熊宝宝们接二连三地走进树林里,随后熊妈妈也跟着它们离去。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议论着刚才的情景,然后上车继续前行。没过多久,我们又在路边看到有只黑熊在吃草,看来今天我们是到了黑熊的地盘啦!
  这只黑熊的胆子有些大,它缓缓地走上了马路,我们以为它要过马路。可是没想到,它围着我们的车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难道是在查看敌情吗?这天下午我们一共看到十几只黑熊,有好几只黑熊一看到我们的车子驶过来就悻悻地跑进树林里了。随后,我们来到Tatogga Lake,本想溜达溜达就离开,谁知看到湖边停了一架水上飞机。飞行员随即走来和我们聊天,他说坐飞机可以看到冰山,于是我们在他的鼓动下决定体验一次水上飞机。
  起飞后,我们看到了雪山,不过因为是夏季,山上的雪不多,隐约能看到山峰的纹理,身临其境地感到大自然的壮美。飞越火山口时,我看到山脚下是火山曾经喷发的岩浆,向周围蔓延着。在天上飞了30分钟,我略感不适,好在不久后飞机就降落了。
  我们在前行的路上看到有几栋度假屋,于是前往询问能不能住宿。刚巧,这里的老板是山东人,来此做矿产生意,经营度假屋只是他的副业。老板见到我们很高兴,晚上大家一起聊天、包饺子。在异国他乡、荒郊野外能见到来自祖国的同胞,彼此都有一种亲切感。
  随着离北极圈越来越近,夜晚已经不会全黑了,凌晨2点时,天边厚厚的云层间透出光亮,朋友们在河边点起了篝火,我们围着篝火坐在一起,四周分外安静,我们也只是静静地坐着,不想打扰这宁静的氛围,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有创意的“到此一游”
  在前往育空的这一路,我们途经的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森林火灾,有的火灾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新长的树木仍然是矮矮的,可见需要多么长的时间才能让一棵树成长。
  育空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北部,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比英国面积大一倍多。由于气候寒冷,这里的常住人口仅3万人,且绝大多数住在其省会Whitehorse。
  育空曾被评为全世界空气最清新的地方,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我们在进入育空1000多公里处驶入阿拉斯加高速公路。阿拉斯加高速公路是世界著名公路之一,它的起点在Danson Creek,终点在阿拉斯加的Fairbank。途经Watson Lake时,我们特地下车“参观”了著名的“标记柱碑林”。这一小片林区里竖立着很多木杆,木杆上面错落有致地钉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或过路者留下的标牌,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其中当然不乏来自中国的游人留下的。我们参观时正好有两位外国人正在钉他们自己的标牌。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来过此处或纪念在阿拉斯加高速公路自驾过,这样的行为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到此一游”,当然这样显得更有创意、更加文明。   沿阿拉斯加高速西行,傍晚时我们来到Teslin。这个镇不大,只有一家餐厅、两家汽车旅馆、一个超市,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博物馆里面摆满了各种野生动物标本。
  小镇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原住民文化气息。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遇上了一位在育空生活了40多年的老先生,他的儿子就住在这个镇上。聊过天后,我提出给他照张相,不知为何,他听说要拍照便立即笑容满面地挽起了裤腿,我在他家的大门口为他拍下了一张照片。不过他挽起裤腿的行为一直让我很是困惑。
  天黑前,我们到达育空的省会Whitehorse。该城市常住人口只有2万多,是我们离开温哥华后见到的最漂亮的大城市了。我们到达时,天空中一边是晚霞,另一边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在自驾的这几天中,每当到了夜晚,我们就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夜晚越来越短暂,北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由驯鹿来迎接的北极圈穿越
  我们在道森市时听说在育空的西北边有一大群北美驯鹿正在迁徙。于是我们决定当晚吃过晚餐后就连夜赶路,争取一睹这一盛况!
  育空的驯鹿每年迁徙一次,行程大约800公里,通常会在我们途经的公路上穿行两次,但何时何地穿过公路则是不确定的事情,所以若要能碰上,那可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吃晚饭时,餐厅的老板娘就告訴我们:“前面一百多公里处有一大群鹿!”我们欣喜若狂,决定马上启程。
  7月7日大约凌晨1点20分,我们到达北纬66°33'北极圈附近。我们在半夜12点离开上一站时,天空还是很亮,所以当我们进入北极圈后,我们能非常清晰地看到北极圈内的环境。夏季,北极圈内的植被长势非常地好,绿草如茵,像一块碧绿的地毯铺在平原和山丘上。眼前的北极地区,好像和我们心中想象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虽然是凌晨,但是太阳依然没有落下山去,天边的晚霞迷人至极。进入北极圈后,公路越来越险峻,道路也不是柏油或水泥路了,公路的坡度时常急升急降,驶在上面如同坐着小型过山车。
  在进入北极圈后的二三十公里处,我们突然在公路左侧的原野里看到了一大片动物正在缓慢移动。“驯鹿!”我们在车里欢呼起来。目测草丛里的驯鹿起码有几千只,有的驯鹿结伴一起在草丛里奔跑;有的则低头默默地吃着草;有的则屈膝卧在草丛里,要不是能看见它们高于草尖的鹿角,我们还发现不了呢!满山遍野的驯鹿引来我们阵阵惊叹,场面壮观得让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一小群驯鹿想要穿过马路,当它们都要成功穿越时,看见我们的车驶来,便又乖乖地退回到起点,它们这样的行为着实可爱。
  进入北极圈后,蚊子越来越多,每次下车头上都要戴上防蚊罩,“方便”的时侯就惨了,只能速战速决。第七天一早,我们来到通往Inuvik的一个湖的渡口,等待着渡船的到来。前往渡口的道路异常难走,而且四周尘土飞扬,渡口的湖面异常宁静,水面上泛起细小的波纹,毫不夸张地说,远处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终于到了这次旅行的终点站——Inuvik,这里也是加拿大最北的城市,人口大约2000人,生活着不少原住民,他们中的年轻人英文都很流利,老年人也能说英语,但发音却不敢恭维。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见面互相打招呼,感觉都很熟悉。其实,两千多人都互相认识也并不是奇怪的事!
  Inuvik是真的没有夜晚的,凌晨1点,天还是亮堂堂的。在Inuvik待了两天后,我们便开始返程了,在来时遇见驯鹿的那片草地里,我们再也没有寻到驯鹿的影子,不过我想这次穿越北极圈的自驾之旅还是幸运的!
其他文献
登高望远,赏花品茗浪漫春天的N次方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才女林徽因笔下的春天,有软烟、星子、初芽、早花……又到了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春花、春树、春雨、春风、春阳每一个关于春天的词语都是甜蜜喜悦的。  春天栖息的峨眉山另有动人心处,让来寻芳的游客在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景里,留连忘返。峨眉山的杜鹃,映入云层,如同天际间的一道彩虹;倒入
期刊
霞浦县拥有福建最长最优美的海岸线,随着潮涨潮落、风吹浪打的洗礼,长年累月形成了滩涂。霞浦的滩涂面积属全国最大,滩涂上水波潋滟,白鹭时起时落,渔民们在岸边辛苦勞作着,这一切在光影的魔力下,演绎成了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作。
期刊
冰岛维克小镇位于冰岛的最南端,人口總数不超过600人。黑沙滩是这座小镇的瑰宝,黑得通透纯粹,不掺一点杂质。岸边陡峭的岩壁上,悬竖着一条条坚硬的玄武岩柱体,它们像士兵一样忠实地守护着小镇,衬着海水里挺拔突兀的火山岩让人仿佛置身于外星球。
期刊
金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邊缘,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故有“阿坝江南”之称。在这块神奇秀美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秋天,境内的万亩梨树红遍金川河谷两岸,形成独一无二的高原雪梨红叶景观。
期刊
“立体多层,起伏跌宕”是芦山独特的地貌油菜花景观,山间立体感的油菜花海区别于平原地区平面式的油菜花海,与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相辉映,构成了雅安芦山春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登上山峰,醉人的金色镶满群山田野,像打翻的黄色颜料,在大地上肆意涂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油菜花海连绵起伏,太阳的光芒洒在花海上,泛起金色的光泽,闪闪烁烁,微风徐来光影欢跳。田间花海,则随梯田起伏,层层叠
期刊
瑤里位于著名瓷都景德镇的东北端,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窑里”,后改为“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古镇依山而建,群山环抱之中瑶河平缓地从小镇穿过,两岸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青瓦白墙 ,在瑶河两岸隔江而望,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期刊
“狩”原本指追捕鸟兽等动物,不过人们在游览群山遍野欣赏自然景观时的样子也很像狩猎,如同把美景都“狩”入眼中,因此“狩”又被赋予了“观赏”的意思,日语中赏红叶就是“红叶狩”。 红叶狩起源于日本,日本赏红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7世纪。当时宫廷贵族们将其作为一项高雅的消遣方式,还专为赏红叶设宴,并且在其间吟诵以红叶为题材的和歌。到了江户时代,赏红叶这一娱乐方式流传到民间,并且作为一种行乐活动固定下
期刊
诺邓村位于大理云龙县的大山里,曾因产盐而商贾云集。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前有水,围绕着盐井、就着山势而修筑的层层叠叠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布满了整个小山坡。一口有着千年历史的天然盐井,也造就了诺邓火腿独特的美味。在村子里小住幾日,就能寻得一份难得的安静和质朴。
期刊
日本被视为世界上红叶最美的国家之一,每年9月,当大自然点燃北海道的第一簇红叶时,炽烈的色彩开始由北向南流动,漫山遍野随即换上新装。人们开始走进自然,悠然地欣赏着秋色的绚烂,这便迎来了日本人最期待的“红叶狩”。  日本的秋季盛事红叶狩  日本赏红叶的风俗始于平安时代的上流社会,据说与遣唐文化有关。在反映日本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就有关于当时的人们雅爱红叶的描述。文中写道:“到了九
期刊
伊比萨岛位于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中,因为无休无止的派对,这里通常给人留下的印象便是一个500多平方公里大的超級大夜店。在这座地中海小岛上你可以每日浸泡在电音派对的狂热氛围之中,也可以在的沙滩上欣赏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和日落,还可以毫无顾忌的地赤身裸体,去那举世闻名的Nude Beach感受天体海滩的无拘无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