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多媒体课堂中反思情境的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的迅速普及为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合作、自主的反思情境,使反思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反思中掌握学习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 多媒体 反思情境
  
  小学科学课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反思活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理性思维。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合作、自主的反思情境,使反思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反思中掌握学习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知识,磨砺意志。如今,多媒体已经迅速普及,为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了便利,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多媒体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生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境为提取小学生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和构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反思情境侧重于引起学生的反思,巩固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2]显然,学习中的反思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学习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有必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推理的过程、语言的表述等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兴趣、动机、情感等综合素质,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3]
  一、创设反思情境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忽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并进。一些小学科学教师认为,科学就是科学,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学习科学知识,至于品德、意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不是科学课的事了。因此他们在讲解自然的奥秘时,想不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不会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当他们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名词时,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联想不到与当今的社会问题有什么关系,如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能源危机,等等。因此,创设反思情境相当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反思情境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如需要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某些情感或意识更适合创设反思情境。例如,在学习完“维护生态平衡”中食物链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反思情境,放一段视频录像,让学生辨析:有人说:“草原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在食物链上起着同样作用的生物也很多,因此,如果食物链某一种生物不存在了,对草原生态平衡不会有任何影响。”这种说法对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还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另外学习关于身体的知识后,教师也可以创设反思情境,让学生巩固知识,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反思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适合创设反思情境,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对以后的环保、维持生态平衡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能量的利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合理使用工具、保护我们的身体等,还有动植物的分类,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能让同学进行分类、反思,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各种类型动植物的特征。
  1.为完成“情感”目标创设反思情境
  为了完成三维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反思情境,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时,我出示了沙尘暴的视频录像创设反思情境,让学生反思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己家园的意识。
  2.为巩固所学知识创设反思情境
  学完本次课的内容后,学生需要把所学知识巩固一遍,进行强化,加深理解。这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反思情境,效果明显。例如,在学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后,我播放了食物旅行经过身体器官的小动画片,在趣味中学生们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知道如何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3.为拓展学生思维创设反思情境
  学习一定科学知识后,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大树和小草”后,教师可出示人们践踏小草的视频,让学生懂得小草和大树一样是活生生的生命体,要爱护小草。在学习完“植物、动物的共同特点”后,教师可创设情境:“人有这些特点吗?人是生物吗?”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人生命的宝贵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教师创设反思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对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和兴奋状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容易突破,而且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建国,于跃.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0.
  [2]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8):43-46.
  [3]浅谈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EB/OL].http://www.78zho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2.
  [4]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1.5:48-52.
  
  基金项目:衡水市社科联课题(201046B)
其他文献
唐玄宗在位(公元七一二年——七五六年)的四十五年, 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开元之盛,汉宋莫及”。“是时, 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动以万计”。据记载:天宝八载(公元七四九年)全国
明清时期,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立法趋于完备、涉及范围广、层次性强等特点。同时,形成了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在民间力量的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