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0月9日晚9时许,重庆“蜀锦轩”酒楼的一个豪华包房内,一个中年女子已酩酊大醉,口齿不清地怒指几个瞠目结舌的同桌:“亏你们还是女人!我有什么错?我就不能为自己活一回?”
她抓过酒瓶又猛灌一气,女伴们忙去抢夺,撕扯中她愈加愤怒:“我连喝酒的权利都没有吗?”竟奋力一挣从窗户纵身跃下楼去。
芳心冷,错爱亦须尽本分
1995年五一前夕,重庆某大型军工企业礼堂,一位坐着轮椅的年轻男子被推上工会组织的报告会讲台。
刚分来子弟学校的24岁的鲁芝竹,对主讲人已不陌生,厂报曾报道他的事迹——两年前,刚经历离婚变故的殷明亮,又因极严重的关节炎而瘫痪。他几近崩溃后振作起来,两年来发表了许多作品。爱好文学的鲁芝竹对这个坚强而又才华横溢的男子钦佩有加。几天后,她寻着殷明亮的家,红着脸,以班主任身份请求他再为学生们作一次报告。他们开始了交往,鲁芝竹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向他请教。看着那凌乱而清寒的家,她暗暗想,他真需要一条坚实的人生拐杖啊!
他们很快恋爱了。殷明亮大她8岁,还有个儿子跟着前妻生活。她的父母强烈反对。生性倔强的鲁芝竹决然相告:他需要她,没准儿他会成为又一个保尔!1996年元旦,他们结婚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原先殷明亮的生活是由三个姐姐轮流照应,现在全压在鲁芝竹肩头。为丈夫擦洗身子,伺候服药……加上学校繁重的工作,每天她都累得喘不过气来。两人的工资本来很少,丈夫的药费还不能全部报销,无忧无虑的姑娘一下子变成生活捉襟见肘的主妇,她骤感每一个子儿都能攥出水来。这倒没什么?熏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悲哀的是罩在理想光环中的丈夫,当真正与他耳鬓厮磨后,鲁芝竹才发觉丈夫与讲台上和想象中的他大相径庭。
殷明亮极度自私,虚荣心极强,而且性情无常,对父母以及曾悉心照顾过他的姐姐们也颇有怨言,意在没对他有多少接济。一次二姐来看望,捎来一小袋青皮橘子,回头他竟恨恨地扔进了垃圾桶:“明知道我怕酸,贪图便宜送个假人情!”她听不下去了,说他们也都是低收入家庭,同样难呢!
殷明亮虽不知疲倦地写作,但用稿率很低。每当遭遇退稿或稿件石沉大海,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编辑没水平甚至可能看也没看。有一次他竟恶作剧地在稿笺里夹上一根头发。稿件退回后他呆了,那位编辑更具匠心,在稿笺里换了一丝白发——我没看?可怜都看得青丝变白发了!殷明亮咬牙切齿地发狠:“我有朝一日成了大作家,你想约稿滚一边去!”
忍俊不禁后,鲁芝竹又心生酸涩,这人竟如此心地狭窄!
尽管已暗生错爱之心,但她仍义无反顾地尽其本分。风闻哪里有良医,她就千方百计去求访,后来终于找着了祖传中医师郑教授,由其用中药伴之以针灸、药酒等开始了新一轮治疗。每天晚饭后,她先将轮椅从四楼搬下,再背上丈夫,然后推着到宿舍区甚至厂门外溜达,一则换换空气,二则可换换心情有利于丈夫写作。她还向郑教授学习了推拿按摩,每天为丈夫做理疗。尽管经济拮据,但每天一杯牛奶两个鸡蛋,还有增加钙质的骨头汤,都是丈夫必不可少的,而自己,大多是就着咸菜下饭。正值青春韶华的鲁芝竹,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在郑教授的精心治疗与妻子的悉心照料下,1997年4月殷明亮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夫妻俩百感交集,鲁芝竹也成了人人夸赞的“贤妻”。
1998年秋,殷明亮突然说不想继续工作了,也不想再写作。他似乎感慨万端:“差不多死了一回,活过来就要好好过把瘾!娘的,人生太无常了!”鲁芝竹默然不语,感觉丈夫更加陌生起来。
伤自尊,阴影徘徊太郁闷
殷明亮“下海”了。几年打拼下来,他已是颇有名气的广告富商,还兼营着远程教育,购置了豪宅,拥有了自己的小车。2004年年初,殷明亮劝妻子:“别再当那个穷教书匠了,做全职太太吧!”
鲁芝竹以一声坚定的“不”作了回答。她不仅仅是舍不得学生们,性格独立的她,随着丈夫的事业日渐红火,越来越痛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落。她要做的并不仅仅是贤妻,当初力排众议奉献爱情,乃是富于献身精神的理想主义行为,虽然婚后发觉这并非是理想的爱情,但依然义无反顾。她已经牺牲了大好年华,不能再没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有时,“殷总”也携着妻子去酒楼茶馆。但鲁芝竹感到,那一杯杯酒,一张张笑脸,全都是冲着“老总”及“老总夫人”来的,而她自己的身份、名字,一概于他们都无足轻重。有一次,酒桌上一帮人聊到有个男人靠年轻帅气傍了富婆,殷明亮感叹:“还是女人好啊,软饭硬饭都是天经地义的饭!”一直默默不语的她突然反驳:“不是所有女人都安心吃软饭!以为靠男人就硬?那硬也是软!”
从此鲁芝竹坚决不肯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了。殷明亮却乘机提示:“那就不要怨我回家晚,你都看见了,生意都是酒泡出来的!”
醉生梦死的殷明亮全然不注意妻子的苦闷,他想当然地认为,患难都熬过来了,她还会不珍惜幸福?有钱就有了一切,一个女人还有什么远虑近忧?
鲁芝竹还悲哀地感觉到,一些同事原来与她那般亲密,现在似乎与她要好便有趋炎附势之嫌。她的高档服饰,每天上班接送的小车,都引发嫉妒。她亲耳听见别人在隔壁议论:“哎,看那贵妇人模样,还不是靠老公!”有人还算公道:“话不能那么说,她当初可没想依靠谁!”攻击者却摆出深谙此道的口气:“那是盯准了对方的才气,才换来今天的财运,那叫投资,哈哈,感情投资!”
她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从此上班她改为打的,尽量穿得与其他教师一样不引人注目。她暗暗发誓要证实自己绝不是婚姻的附属品。这时,她压抑许多年的写作欲望又复活了——当初的献身不正带有强烈的文学意味吗?
当第一篇随笔在报纸上发表后,她正沉浸在喜悦中,却听到了不屑的声音:“那是她写出来的?哎,老公改的吧,他不是作家吗?”
第二篇文章刊出后,她又听见另一种声音:“听说是她老公用广告费换的版面,只要有钱,蹩脚演员还能包装成大明星呢!”
怎么总是生活在老公的阴影里?天性要强的她,与丈夫越来越疏远了。她开始拒绝用丈夫的钱,发表文章也不再署真实姓名。
悲与愤,难道欺骗堪称爱
一场战争,终于在阴云密布很久以后如霹雳般在这个家庭爆发。
殷明亮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妻子的郁郁寡欢,最后总算明白:她不止一次地提出想要孩子。殷明亮总是搪塞:“这不正集中精力干大事吗?”鲁芝竹当即表现出不满:“我生我养,会影响你什么?”
2005年5月,殷明亮为抚慰妻子,说能否将儿子要回来。鲁芝竹拒绝了。强强已习惯与生母一起生活,弄回来说不定还不利于孩子成长。殷明亮又建议:“那就去福利院挑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领养吧!”
鲁芝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火了:“你究竟什么意思?我自己不会生吗?”
殷明亮狼狈地嗫嚅着,几番欲言又止。
但鲁芝竹自己也忐忑起来。丈夫瘫痪时,无论家境还是丈夫的身体,都不允许要孩子,自己还小心翼翼地避孕,可当丈夫痊愈后,家境也好转起来,她曾试图要个孩子,但几年了,怎么就不见怀上?
鲁芝竹去了妇幼保健院,医生明确告诉她,一切正常,就看你丈夫了。鲁芝竹犯疑了。是不是丈夫因患了那场大病丧失了生育能力?
听说要他去医院,殷明亮的脸刷地变了颜色:“这两天忙着呢,要查得先预约好医院,节省时间。”
2005年8月6日晚,殷明亮破例8点钟便回了家,一进门便将一纸诊断书交给妻子:“我说呢,哪有什么问题!”
两个人都正常,究竟原因何在?鲁芝竹疑云更重了。她突然回忆起一件事。丈夫去新加坡考察旅游业销售广告,想带她到东南亚走走。鲁芝竹为难地说学校人手紧。丈夫满不在乎:“弄个医院证明,需要休息,悄悄溜出去谁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谁知道这次他会不会做了手脚?
鲁芝竹决不轻言放弃。在她落寞寡欢的生命中,现在唯一的慰藉是做母亲。更重要的是?熏她要以此进一步检验殷明亮的人品。她找着了权威的不孕不育专家,提前一天挂好号。在殷明亮深夜才酒气熏天地回来后,她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明天我们去医院!”
殷明亮似乎酒醒了一大半:“我不是有了结论吗?”
“找专家不更可信?有病也好治!”
殷明亮终于怯怯地吐露了实情,“对不起……其实……离婚前,我就做了激光绝育术……”
鲁芝竹差点儿栽倒在地。殷明亮赶忙搀扶,却被她愤怒地一掌推得老远,声泪俱下地质问:“你为什么要隐瞒真相?”
殷明亮狼狈地连连解释:“我爱你,不就是怕你不嫁我吗?”
这也是爱?自私与欺骗都是爱的诠释?鲁芝竹已无心再与他理论,第二天,草草收拾好自己的随身衣物,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与丈夫开始分居。
知音少,天下谁人懂我心
对鲁芝竹来说,孩子只是她与丈夫婚姻关系赖以勉强维系的最后底线,婚姻的危机早已潜伏着。现在,她不能再与他在无爱中苦苦厮守。更重要的是,她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诚如她在一篇文章中的感言——人啊,就应该自尊自强,无论我是燕雀还是鸿鹄,我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2005年9月,鲁芝竹正式提出离婚。
看来只有用孩子这把钥匙来打开心锁了。殷明亮找着鲁芝竹,信誓旦旦地表示,现在医学发达,无论花多少钱他都要争取恢复生育功能,一定要生个最聪明的娃娃。
鲁芝竹心坚如铁,明确告知他,她不再爱他了。
殷明亮大惊——我过去不名一文身患痼疾你都爱,现在我腰缠万贯你怎么就不爱了?
鲁芝竹平静作答:“要听真话?其实我嫁给你后就后悔了!”
“那……你为什么还跟了我这么多年?”
“那不是爱,是责任,责任你懂吗?”
“如果离婚,我肯定要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你不是存心害我吗?”
听听!这不又暴露了他极端自私的劣根性?
殷明亮万般无奈,打电话从成都搬来救兵——岳父岳母。
父母气急败坏:“当初你嫁他我们不同意,等我们看到他是个好女婿,你又闹离婚!你是不是天生长了一副反骨?”女儿急了竟反唇相讥:“你们也这么势利?你们是怕退还那套房子吧?”
2003年,殷明亮曾拿出20万元,为岳父岳母买了一套新房。
父母与女儿不欢而散,二人气呼呼地回了成都。
这天傍晚,鲁芝竹正欲下班,校长突然客气地请她去办公室。年已五旬的老校长,委婉地关心她的家庭。她隐隐感觉,这又是丈夫请来的说客。这段时间,负有这种“特殊使命”的已不下10人。她直截了当地回复:“谢谢关心。不过我明确告诉您,这婚离定了!”她襟怀坦白地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她一门心思只是在为他活着。现在他已经很强大,完全可以找着更称心的妻子。而她,已经35岁了,她不能再生活在他的阴影里,她有权利为自己,为有爱有梦想的日子再活一场。
校长苦笑着摇摇头:“你这是哪门子哲学啊!我都搞糊涂了。”
校园内外的议论纷至沓来——这个女人,本来就是疯子,现在有钱了,嫌老公年龄大了,想另寻新欢吧?她离婚要分好多钱呢,想索赔青春损失费吧?……甚至连最要好的女友也不理解,三番五次力劝她搬回家去……
那些日子,如同当年的婚姻,鲁芝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个刚强女子始终不改自己的决定。在与殷明亮平心静气地进行了几番沟通之后,她甚至决定放弃财产分割,但都遭到了殷明亮的拒绝。万般无奈,她只好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状。
殷明亮还要做最后的努力。
2005年10月9日,鲁芝竹接到大学时一个女同学的电话,说好久不见想聚聚。当她赶到酒楼时,发现竟坐了五个人,全是熟识的一帮女友。她立即明白了什么。
喝了几杯酒,女友们轮番做起工作来,有的凛然正色严厉教诲,有的和颜悦色委婉相劝,红脸白脸,一句话——撤诉吧,都是为你好!
鲁芝竹不申辩也不反驳,只顾闷头喝酒,她原本想将心头憋了太久的心里话,找个地方倾诉倾诉,然而,似乎没一个知音。她突然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她成了最孤独的人。
本不胜酒力的她终于在大醉中爆炸似的发作了,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补记
所幸是二楼,鲁芝竹只跌昏迷了,并未伤筋动骨。
守护在医院,殷明亮默默地流了整整一夜的泪,直到这时他的内心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深深为自己的自私与忽略妻子的感受的行为而愧疚的同时,更唤起了对妻子强烈的感恩之心。她有什么错?无非人各有志啊!一个多好的女人,只叹自己无缘长相厮守!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友好地分手也许就是报恩!
殷明亮拟就一纸离婚协定——将住房还有200万元现金归到鲁芝竹名下。他真诚地以为,他是过来人,写作太不容易而且日子太拮据,他要给她留下一个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她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想到鲁芝竹谢绝了,也真诚地表示:“我要这么多财产,离婚还有什么意义?那不是我的动机有问题吗?”
最后,鲁芝竹只接受殷明亮为她另买一套80平方米的二手房以供栖身。
2005年10月16日,从民政局办好离婚手续出来,殷明亮亲自开车将鲁芝竹送到她的新居,并帮着细心地收拾安顿好一切。临分手时他泪流满面,鲁芝竹也动了感情,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鲁芝竹哽咽道:“对不起,别怨恨我好吗?”殷明亮温情地含泪笑笑:“是我不好,祝你后半生开心快乐!”
鲁芝竹晚上才发现,枕下有一只厚厚的纸袋,竟是一大沓刊登有殷明亮作品的陈年报刊——那正是他在人生最困难时期在她的抚慰下顽强奋斗的记录啊!
鲁芝竹感慨万端,默默地在心中诉说:既然新的日子来临了,那就从头开始吧!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编辑 / 王 琳
她抓过酒瓶又猛灌一气,女伴们忙去抢夺,撕扯中她愈加愤怒:“我连喝酒的权利都没有吗?”竟奋力一挣从窗户纵身跃下楼去。
芳心冷,错爱亦须尽本分
1995年五一前夕,重庆某大型军工企业礼堂,一位坐着轮椅的年轻男子被推上工会组织的报告会讲台。
刚分来子弟学校的24岁的鲁芝竹,对主讲人已不陌生,厂报曾报道他的事迹——两年前,刚经历离婚变故的殷明亮,又因极严重的关节炎而瘫痪。他几近崩溃后振作起来,两年来发表了许多作品。爱好文学的鲁芝竹对这个坚强而又才华横溢的男子钦佩有加。几天后,她寻着殷明亮的家,红着脸,以班主任身份请求他再为学生们作一次报告。他们开始了交往,鲁芝竹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向他请教。看着那凌乱而清寒的家,她暗暗想,他真需要一条坚实的人生拐杖啊!
他们很快恋爱了。殷明亮大她8岁,还有个儿子跟着前妻生活。她的父母强烈反对。生性倔强的鲁芝竹决然相告:他需要她,没准儿他会成为又一个保尔!1996年元旦,他们结婚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原先殷明亮的生活是由三个姐姐轮流照应,现在全压在鲁芝竹肩头。为丈夫擦洗身子,伺候服药……加上学校繁重的工作,每天她都累得喘不过气来。两人的工资本来很少,丈夫的药费还不能全部报销,无忧无虑的姑娘一下子变成生活捉襟见肘的主妇,她骤感每一个子儿都能攥出水来。这倒没什么?熏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悲哀的是罩在理想光环中的丈夫,当真正与他耳鬓厮磨后,鲁芝竹才发觉丈夫与讲台上和想象中的他大相径庭。
殷明亮极度自私,虚荣心极强,而且性情无常,对父母以及曾悉心照顾过他的姐姐们也颇有怨言,意在没对他有多少接济。一次二姐来看望,捎来一小袋青皮橘子,回头他竟恨恨地扔进了垃圾桶:“明知道我怕酸,贪图便宜送个假人情!”她听不下去了,说他们也都是低收入家庭,同样难呢!
殷明亮虽不知疲倦地写作,但用稿率很低。每当遭遇退稿或稿件石沉大海,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编辑没水平甚至可能看也没看。有一次他竟恶作剧地在稿笺里夹上一根头发。稿件退回后他呆了,那位编辑更具匠心,在稿笺里换了一丝白发——我没看?可怜都看得青丝变白发了!殷明亮咬牙切齿地发狠:“我有朝一日成了大作家,你想约稿滚一边去!”
忍俊不禁后,鲁芝竹又心生酸涩,这人竟如此心地狭窄!
尽管已暗生错爱之心,但她仍义无反顾地尽其本分。风闻哪里有良医,她就千方百计去求访,后来终于找着了祖传中医师郑教授,由其用中药伴之以针灸、药酒等开始了新一轮治疗。每天晚饭后,她先将轮椅从四楼搬下,再背上丈夫,然后推着到宿舍区甚至厂门外溜达,一则换换空气,二则可换换心情有利于丈夫写作。她还向郑教授学习了推拿按摩,每天为丈夫做理疗。尽管经济拮据,但每天一杯牛奶两个鸡蛋,还有增加钙质的骨头汤,都是丈夫必不可少的,而自己,大多是就着咸菜下饭。正值青春韶华的鲁芝竹,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在郑教授的精心治疗与妻子的悉心照料下,1997年4月殷明亮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夫妻俩百感交集,鲁芝竹也成了人人夸赞的“贤妻”。
1998年秋,殷明亮突然说不想继续工作了,也不想再写作。他似乎感慨万端:“差不多死了一回,活过来就要好好过把瘾!娘的,人生太无常了!”鲁芝竹默然不语,感觉丈夫更加陌生起来。
伤自尊,阴影徘徊太郁闷
殷明亮“下海”了。几年打拼下来,他已是颇有名气的广告富商,还兼营着远程教育,购置了豪宅,拥有了自己的小车。2004年年初,殷明亮劝妻子:“别再当那个穷教书匠了,做全职太太吧!”
鲁芝竹以一声坚定的“不”作了回答。她不仅仅是舍不得学生们,性格独立的她,随着丈夫的事业日渐红火,越来越痛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落。她要做的并不仅仅是贤妻,当初力排众议奉献爱情,乃是富于献身精神的理想主义行为,虽然婚后发觉这并非是理想的爱情,但依然义无反顾。她已经牺牲了大好年华,不能再没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有时,“殷总”也携着妻子去酒楼茶馆。但鲁芝竹感到,那一杯杯酒,一张张笑脸,全都是冲着“老总”及“老总夫人”来的,而她自己的身份、名字,一概于他们都无足轻重。有一次,酒桌上一帮人聊到有个男人靠年轻帅气傍了富婆,殷明亮感叹:“还是女人好啊,软饭硬饭都是天经地义的饭!”一直默默不语的她突然反驳:“不是所有女人都安心吃软饭!以为靠男人就硬?那硬也是软!”
从此鲁芝竹坚决不肯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了。殷明亮却乘机提示:“那就不要怨我回家晚,你都看见了,生意都是酒泡出来的!”
醉生梦死的殷明亮全然不注意妻子的苦闷,他想当然地认为,患难都熬过来了,她还会不珍惜幸福?有钱就有了一切,一个女人还有什么远虑近忧?
鲁芝竹还悲哀地感觉到,一些同事原来与她那般亲密,现在似乎与她要好便有趋炎附势之嫌。她的高档服饰,每天上班接送的小车,都引发嫉妒。她亲耳听见别人在隔壁议论:“哎,看那贵妇人模样,还不是靠老公!”有人还算公道:“话不能那么说,她当初可没想依靠谁!”攻击者却摆出深谙此道的口气:“那是盯准了对方的才气,才换来今天的财运,那叫投资,哈哈,感情投资!”
她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从此上班她改为打的,尽量穿得与其他教师一样不引人注目。她暗暗发誓要证实自己绝不是婚姻的附属品。这时,她压抑许多年的写作欲望又复活了——当初的献身不正带有强烈的文学意味吗?
当第一篇随笔在报纸上发表后,她正沉浸在喜悦中,却听到了不屑的声音:“那是她写出来的?哎,老公改的吧,他不是作家吗?”
第二篇文章刊出后,她又听见另一种声音:“听说是她老公用广告费换的版面,只要有钱,蹩脚演员还能包装成大明星呢!”
怎么总是生活在老公的阴影里?天性要强的她,与丈夫越来越疏远了。她开始拒绝用丈夫的钱,发表文章也不再署真实姓名。
悲与愤,难道欺骗堪称爱
一场战争,终于在阴云密布很久以后如霹雳般在这个家庭爆发。
殷明亮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妻子的郁郁寡欢,最后总算明白:她不止一次地提出想要孩子。殷明亮总是搪塞:“这不正集中精力干大事吗?”鲁芝竹当即表现出不满:“我生我养,会影响你什么?”
2005年5月,殷明亮为抚慰妻子,说能否将儿子要回来。鲁芝竹拒绝了。强强已习惯与生母一起生活,弄回来说不定还不利于孩子成长。殷明亮又建议:“那就去福利院挑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领养吧!”
鲁芝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火了:“你究竟什么意思?我自己不会生吗?”
殷明亮狼狈地嗫嚅着,几番欲言又止。
但鲁芝竹自己也忐忑起来。丈夫瘫痪时,无论家境还是丈夫的身体,都不允许要孩子,自己还小心翼翼地避孕,可当丈夫痊愈后,家境也好转起来,她曾试图要个孩子,但几年了,怎么就不见怀上?
鲁芝竹去了妇幼保健院,医生明确告诉她,一切正常,就看你丈夫了。鲁芝竹犯疑了。是不是丈夫因患了那场大病丧失了生育能力?
听说要他去医院,殷明亮的脸刷地变了颜色:“这两天忙着呢,要查得先预约好医院,节省时间。”
2005年8月6日晚,殷明亮破例8点钟便回了家,一进门便将一纸诊断书交给妻子:“我说呢,哪有什么问题!”
两个人都正常,究竟原因何在?鲁芝竹疑云更重了。她突然回忆起一件事。丈夫去新加坡考察旅游业销售广告,想带她到东南亚走走。鲁芝竹为难地说学校人手紧。丈夫满不在乎:“弄个医院证明,需要休息,悄悄溜出去谁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谁知道这次他会不会做了手脚?
鲁芝竹决不轻言放弃。在她落寞寡欢的生命中,现在唯一的慰藉是做母亲。更重要的是?熏她要以此进一步检验殷明亮的人品。她找着了权威的不孕不育专家,提前一天挂好号。在殷明亮深夜才酒气熏天地回来后,她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明天我们去医院!”
殷明亮似乎酒醒了一大半:“我不是有了结论吗?”
“找专家不更可信?有病也好治!”
殷明亮终于怯怯地吐露了实情,“对不起……其实……离婚前,我就做了激光绝育术……”
鲁芝竹差点儿栽倒在地。殷明亮赶忙搀扶,却被她愤怒地一掌推得老远,声泪俱下地质问:“你为什么要隐瞒真相?”
殷明亮狼狈地连连解释:“我爱你,不就是怕你不嫁我吗?”
这也是爱?自私与欺骗都是爱的诠释?鲁芝竹已无心再与他理论,第二天,草草收拾好自己的随身衣物,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与丈夫开始分居。
知音少,天下谁人懂我心
对鲁芝竹来说,孩子只是她与丈夫婚姻关系赖以勉强维系的最后底线,婚姻的危机早已潜伏着。现在,她不能再与他在无爱中苦苦厮守。更重要的是,她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诚如她在一篇文章中的感言——人啊,就应该自尊自强,无论我是燕雀还是鸿鹄,我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2005年9月,鲁芝竹正式提出离婚。
看来只有用孩子这把钥匙来打开心锁了。殷明亮找着鲁芝竹,信誓旦旦地表示,现在医学发达,无论花多少钱他都要争取恢复生育功能,一定要生个最聪明的娃娃。
鲁芝竹心坚如铁,明确告知他,她不再爱他了。
殷明亮大惊——我过去不名一文身患痼疾你都爱,现在我腰缠万贯你怎么就不爱了?
鲁芝竹平静作答:“要听真话?其实我嫁给你后就后悔了!”
“那……你为什么还跟了我这么多年?”
“那不是爱,是责任,责任你懂吗?”
“如果离婚,我肯定要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你不是存心害我吗?”
听听!这不又暴露了他极端自私的劣根性?
殷明亮万般无奈,打电话从成都搬来救兵——岳父岳母。
父母气急败坏:“当初你嫁他我们不同意,等我们看到他是个好女婿,你又闹离婚!你是不是天生长了一副反骨?”女儿急了竟反唇相讥:“你们也这么势利?你们是怕退还那套房子吧?”
2003年,殷明亮曾拿出20万元,为岳父岳母买了一套新房。
父母与女儿不欢而散,二人气呼呼地回了成都。
这天傍晚,鲁芝竹正欲下班,校长突然客气地请她去办公室。年已五旬的老校长,委婉地关心她的家庭。她隐隐感觉,这又是丈夫请来的说客。这段时间,负有这种“特殊使命”的已不下10人。她直截了当地回复:“谢谢关心。不过我明确告诉您,这婚离定了!”她襟怀坦白地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她一门心思只是在为他活着。现在他已经很强大,完全可以找着更称心的妻子。而她,已经35岁了,她不能再生活在他的阴影里,她有权利为自己,为有爱有梦想的日子再活一场。
校长苦笑着摇摇头:“你这是哪门子哲学啊!我都搞糊涂了。”
校园内外的议论纷至沓来——这个女人,本来就是疯子,现在有钱了,嫌老公年龄大了,想另寻新欢吧?她离婚要分好多钱呢,想索赔青春损失费吧?……甚至连最要好的女友也不理解,三番五次力劝她搬回家去……
那些日子,如同当年的婚姻,鲁芝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个刚强女子始终不改自己的决定。在与殷明亮平心静气地进行了几番沟通之后,她甚至决定放弃财产分割,但都遭到了殷明亮的拒绝。万般无奈,她只好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状。
殷明亮还要做最后的努力。
2005年10月9日,鲁芝竹接到大学时一个女同学的电话,说好久不见想聚聚。当她赶到酒楼时,发现竟坐了五个人,全是熟识的一帮女友。她立即明白了什么。
喝了几杯酒,女友们轮番做起工作来,有的凛然正色严厉教诲,有的和颜悦色委婉相劝,红脸白脸,一句话——撤诉吧,都是为你好!
鲁芝竹不申辩也不反驳,只顾闷头喝酒,她原本想将心头憋了太久的心里话,找个地方倾诉倾诉,然而,似乎没一个知音。她突然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她成了最孤独的人。
本不胜酒力的她终于在大醉中爆炸似的发作了,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补记
所幸是二楼,鲁芝竹只跌昏迷了,并未伤筋动骨。
守护在医院,殷明亮默默地流了整整一夜的泪,直到这时他的内心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深深为自己的自私与忽略妻子的感受的行为而愧疚的同时,更唤起了对妻子强烈的感恩之心。她有什么错?无非人各有志啊!一个多好的女人,只叹自己无缘长相厮守!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友好地分手也许就是报恩!
殷明亮拟就一纸离婚协定——将住房还有200万元现金归到鲁芝竹名下。他真诚地以为,他是过来人,写作太不容易而且日子太拮据,他要给她留下一个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她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想到鲁芝竹谢绝了,也真诚地表示:“我要这么多财产,离婚还有什么意义?那不是我的动机有问题吗?”
最后,鲁芝竹只接受殷明亮为她另买一套80平方米的二手房以供栖身。
2005年10月16日,从民政局办好离婚手续出来,殷明亮亲自开车将鲁芝竹送到她的新居,并帮着细心地收拾安顿好一切。临分手时他泪流满面,鲁芝竹也动了感情,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鲁芝竹哽咽道:“对不起,别怨恨我好吗?”殷明亮温情地含泪笑笑:“是我不好,祝你后半生开心快乐!”
鲁芝竹晚上才发现,枕下有一只厚厚的纸袋,竟是一大沓刊登有殷明亮作品的陈年报刊——那正是他在人生最困难时期在她的抚慰下顽强奋斗的记录啊!
鲁芝竹感慨万端,默默地在心中诉说:既然新的日子来临了,那就从头开始吧!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编辑 / 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