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玉屏风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询玉屏风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查询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等疾病数据库,以“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关键词搜索疾病相关靶点,选取与玉屏风散靶点的交集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进一步通过拓扑参数筛选出治疗核心靶点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玉屏风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询玉屏风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查询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等疾病数据库,以“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关键词搜索疾病相关靶点,选取与玉屏风散靶点的交集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进一步通过拓扑参数筛选出治疗核心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加以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37个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146个,核心靶点44个.GO分析和KEGG分析表明核心靶点参与影响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过程,作用于AGE-RAGE、IL-17、TNF、MAPK等多种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化合物与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玉屏风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药物与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可为后续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揿针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为背俞穴单穴应用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背俞穴组、单侧背俞穴组和背部非穴组,剔除脱落病例后每组均30例.双侧背俞穴组取双侧五脏背俞穴;单侧背俞穴组取单侧五脏背俞穴,左右交替施治;背部非穴组于五脏背俞穴向外旁开取穴,左右交替施治.观察3组总有效率及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中疲劳总评分、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得分.结果:治疗8周后,双侧背俞穴组(83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CNKI、VIP、WANGFANG、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5月,收录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采用Stata 16.0软件与GRADE分级进行分析与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涉及83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疗法相比,补脾益肠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95%CI(1.09,1.20)],减少不良反应[RR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与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究血脂代谢、炎症因子、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性,拟为临床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与生化指标结合提供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目的:观察1例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pIOL)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诊治病情的变化,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pIOL后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过程及眼科检查结果.结果:本例患者行巩膜外环扎+垫压+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2个月,眼底彩照提示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眼底视网膜平伏,环扎脊明显,大量陈旧激光斑.再次手术取出眼
糖尿病足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西医主要以降糖、改善循环、控制感染、介入及手术治疗为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优势明显,包括辨证治疗、分期治疗、验方加减治疗、中成药、外用足浴、熏洗溻渍、推拿按摩、针灸、膏散敷贴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等,疗效显著,结合中药药理学的深入,更为中医药治疗奠定了理论依据,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应用.现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