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地领导干部共同面对的敏感问题上,他表现他的自信心和灵活性
这是一位颇有些另类的官员。
当全国多个城市曝出城管与小商贩相互对峙,乃至互有牺牲的新闻时,他主政的乌鲁木齐市传出“小商小贩都是宝”的管理理念;
当“上访”“闹访”“缠访”“群访”成为全国各级部门应对不暇的“热点”而大伤政府的脑筋时,这位书记说,“上访八成有道理。”为此,他甚至在5月中旬专门要求今后无论是乌鲁木齐市各区县还是市委提拔干部,被提拔者都应先到信访部门进行锻炼。
这位57岁的书记精力过人,基本没有娱乐,也没有周末和星期天,工作就是他的全部。他随时可能出现在街头,他有时会“打的”出去查访,据说这使他班子的其他干部感到紧张。他召开大小会议,还去学校发表演讲,言辞滔滔。他现场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批评下级,不留情面,处理问题,刚中见柔。就任乌—昌党委书记(乌市与昌吉州“一体化”,设乌-昌党委)后不久,乌市一家商场不扫雪,执法部门堵了商场的大门,商场不能营业——一个“扯皮的事情”,他亲临现场,限时解决,并且当场严厉批评有关干部——当然,“批评从严,处理从宽”。
他甚至主动召集驻乌市中央级媒体,宣布以后乌市出现任何突发性事件,欢迎媒体报道,如果有干部不配合,可以直接找他。
人物周刊:考查过成绩吗?
栗智:现在应该说,万名干部下社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万名干部下社区,对群众是一个教育问题,对干部也是一个教育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市长也好,书记也好,区长也好,你要下去。我说我一个月下去两次,市长副市长一个月下去4次,区长副区长一个月下去8次,街道办干部一个月下去16次,我们的社区干部一天24小时在那里呆着呢,要解决问题呢。你要贴近群众,你不下去,怎么贴近群众?
打倒自己的是自己
人物周刊:你怎样约束自己和家人?
栗智:我对家人的要求是,我不在家,人家给你送钱,你也不要交,你给人家送回去。
来找你的,一是要钱的,就是要工程的;二是要权的,要权是当官的。他能当官干吗要给我送钱呐?该办的,我把事情办了,把钱还回去。另外一种情况,逢年过节送点礼物,我按相应的情况送回去。你说是给小孩子的礼物,那留一百块行了吧。礼尚往来,就是铁面无私。
人物周刊:个人能处理的事,你不把它交给纪律。
栗智:还有公务接待,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绝对不对!我小时候,家里惟一一只下蛋的母鸡,是全家的经济命脉,姥姥来了,我母亲要把它宰来吃了。这是一种真实心意。所以,既要热情好客,又要反对铺张浪费。
人物周刊:你怎么管理你的班子的廉洁呢?
栗智:前些天我到学校去讲课,讲完乌—昌一体化,问他们还希望我讲点啥,他们说你讲一下廉洁吧。我说我们的干部,打倒你自己的,肯定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马上就要换届,有些干部很优秀,但你可能还不是组织部视野下的干部,有些事情你做得很正确,个别人他诬告你,使你受了冤屈,但是,你记住,没提你当官,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是冤屈了,但你毕竟没有进公安局,你进去了,共产党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所以,打倒你自己的是你而不是别人,希望大家洁身自好。是这个道理吧?
你拿别人的钱,心里不舒服;共产党让你当干部,你天天拿共产党的钱,不廉洁办事,你心里能好受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得说出你的钱咋来的。廉政这一块,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党像我们党这样,从一开始就教育,七届五中全会,“两个务必”,刚一解放,刘青山张子善。你还出问题,怪没有教育你吗?
我说干部首先要学习,通过学习,让你不想贪;通过制度,使你不能不廉洁;通过打击的力度,让你不敢贪。
关注民生是有基础的
人物周刊:我注意到你的一些话,表明你对民间疾苦的体察。
栗智:我说的这些话,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有它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我从小家庭很穷,我爸是国民党,很底层,很受歧视,经济上穷困潦倒。我从小体会到,作为一个贫苦百姓,多么需要正义的支持,多么需要党的温暖,不要说见到我现在这么大官,哪怕是一个公社书记,就是一个生产队长,能够同情我们一下……是这样一个概念。
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当了官,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当了官,一定要为最底层的人民说话,做好事情。
而今天的党中央,非常关注民生,我认为党中央的声音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声音。党中央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作为一个穷困潦倒的最基层的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党的培养,人民支持我,我得给人民服务啊,党培养了我,我得给党分忧啊。我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最高领导,党中央怎么说的,我就得怎么办。党中央关注民生,我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舆论上,都得保持一致。
所以,我说我关注民生是有基础的。
我看到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看到老百姓受苦的事情,我就会想起当年自己无助的感觉,我就忍不住流泪。
从老百姓中来。基础就是这个基础。我的这种感情,没有经历是体会不出来的。
人物周刊:从做官和做人的角度,你怎样评价自己?
栗智:人民群众培养了我,党教育了我,使我做了领导干部。我在共产党的中级领导干部里面,我认为我是一个好干部,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
我为人的标准是,决不树敌。在我的字典中,查不到某一个人是一个天然的坏人。我当领导干部,我有义务有责任让下级不要走到邪路上去。我当下级,领导说对了,我就照办,领导说错了,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把事情办对就是了。
对同事也是这样。我这么多年,走过这么多地方,我对任何人,总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好,而不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坏。
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
人物周刊:你有没有遗憾的事情呢?
栗智:我不是完人,我也有急躁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处理问题不科学的时候。
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但实际上我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是反复思考,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
人物周刊:如果不做官了,你愿意做什么?
栗智:所谓心为形役。有一次我特别忙,我看到单位一个小姑娘,我说这小姑娘多好啊,她下了班就去玩了,她不想当科长也不想当处长。一个人越培养,越有可能当官,他的生活越是枯燥。当了科长想当处长,当了厅长想当部长……有完没完?于丹讲的,真正幸福的,不是富翁,不是穷光蛋,而是工薪阶层。你下了班去广场看,啊哟,人们那个表情,那个幸福!
退休以后我不会寂寞。我记了很多笔记,到时我还会写东西。还有欠家里的,可以补偿补偿,我要学会开车,带家里人到处转转。
这是一位颇有些另类的官员。
当全国多个城市曝出城管与小商贩相互对峙,乃至互有牺牲的新闻时,他主政的乌鲁木齐市传出“小商小贩都是宝”的管理理念;
当“上访”“闹访”“缠访”“群访”成为全国各级部门应对不暇的“热点”而大伤政府的脑筋时,这位书记说,“上访八成有道理。”为此,他甚至在5月中旬专门要求今后无论是乌鲁木齐市各区县还是市委提拔干部,被提拔者都应先到信访部门进行锻炼。
这位57岁的书记精力过人,基本没有娱乐,也没有周末和星期天,工作就是他的全部。他随时可能出现在街头,他有时会“打的”出去查访,据说这使他班子的其他干部感到紧张。他召开大小会议,还去学校发表演讲,言辞滔滔。他现场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批评下级,不留情面,处理问题,刚中见柔。就任乌—昌党委书记(乌市与昌吉州“一体化”,设乌-昌党委)后不久,乌市一家商场不扫雪,执法部门堵了商场的大门,商场不能营业——一个“扯皮的事情”,他亲临现场,限时解决,并且当场严厉批评有关干部——当然,“批评从严,处理从宽”。
他甚至主动召集驻乌市中央级媒体,宣布以后乌市出现任何突发性事件,欢迎媒体报道,如果有干部不配合,可以直接找他。

人物周刊:考查过成绩吗?
栗智:现在应该说,万名干部下社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万名干部下社区,对群众是一个教育问题,对干部也是一个教育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市长也好,书记也好,区长也好,你要下去。我说我一个月下去两次,市长副市长一个月下去4次,区长副区长一个月下去8次,街道办干部一个月下去16次,我们的社区干部一天24小时在那里呆着呢,要解决问题呢。你要贴近群众,你不下去,怎么贴近群众?
打倒自己的是自己
人物周刊:你怎样约束自己和家人?
栗智:我对家人的要求是,我不在家,人家给你送钱,你也不要交,你给人家送回去。
来找你的,一是要钱的,就是要工程的;二是要权的,要权是当官的。他能当官干吗要给我送钱呐?该办的,我把事情办了,把钱还回去。另外一种情况,逢年过节送点礼物,我按相应的情况送回去。你说是给小孩子的礼物,那留一百块行了吧。礼尚往来,就是铁面无私。
人物周刊:个人能处理的事,你不把它交给纪律。
栗智:还有公务接待,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绝对不对!我小时候,家里惟一一只下蛋的母鸡,是全家的经济命脉,姥姥来了,我母亲要把它宰来吃了。这是一种真实心意。所以,既要热情好客,又要反对铺张浪费。
人物周刊:你怎么管理你的班子的廉洁呢?
栗智:前些天我到学校去讲课,讲完乌—昌一体化,问他们还希望我讲点啥,他们说你讲一下廉洁吧。我说我们的干部,打倒你自己的,肯定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马上就要换届,有些干部很优秀,但你可能还不是组织部视野下的干部,有些事情你做得很正确,个别人他诬告你,使你受了冤屈,但是,你记住,没提你当官,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是冤屈了,但你毕竟没有进公安局,你进去了,共产党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所以,打倒你自己的是你而不是别人,希望大家洁身自好。是这个道理吧?
你拿别人的钱,心里不舒服;共产党让你当干部,你天天拿共产党的钱,不廉洁办事,你心里能好受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得说出你的钱咋来的。廉政这一块,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党像我们党这样,从一开始就教育,七届五中全会,“两个务必”,刚一解放,刘青山张子善。你还出问题,怪没有教育你吗?
我说干部首先要学习,通过学习,让你不想贪;通过制度,使你不能不廉洁;通过打击的力度,让你不敢贪。
关注民生是有基础的
人物周刊:我注意到你的一些话,表明你对民间疾苦的体察。
栗智:我说的这些话,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有它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我从小家庭很穷,我爸是国民党,很底层,很受歧视,经济上穷困潦倒。我从小体会到,作为一个贫苦百姓,多么需要正义的支持,多么需要党的温暖,不要说见到我现在这么大官,哪怕是一个公社书记,就是一个生产队长,能够同情我们一下……是这样一个概念。
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当了官,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当了官,一定要为最底层的人民说话,做好事情。
而今天的党中央,非常关注民生,我认为党中央的声音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声音。党中央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作为一个穷困潦倒的最基层的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党的培养,人民支持我,我得给人民服务啊,党培养了我,我得给党分忧啊。我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最高领导,党中央怎么说的,我就得怎么办。党中央关注民生,我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舆论上,都得保持一致。
所以,我说我关注民生是有基础的。
我看到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看到老百姓受苦的事情,我就会想起当年自己无助的感觉,我就忍不住流泪。
从老百姓中来。基础就是这个基础。我的这种感情,没有经历是体会不出来的。

人物周刊:从做官和做人的角度,你怎样评价自己?
栗智:人民群众培养了我,党教育了我,使我做了领导干部。我在共产党的中级领导干部里面,我认为我是一个好干部,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
我为人的标准是,决不树敌。在我的字典中,查不到某一个人是一个天然的坏人。我当领导干部,我有义务有责任让下级不要走到邪路上去。我当下级,领导说对了,我就照办,领导说错了,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把事情办对就是了。
对同事也是这样。我这么多年,走过这么多地方,我对任何人,总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好,而不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坏。
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
人物周刊:你有没有遗憾的事情呢?
栗智:我不是完人,我也有急躁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处理问题不科学的时候。
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但实际上我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是反复思考,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
人物周刊:如果不做官了,你愿意做什么?
栗智:所谓心为形役。有一次我特别忙,我看到单位一个小姑娘,我说这小姑娘多好啊,她下了班就去玩了,她不想当科长也不想当处长。一个人越培养,越有可能当官,他的生活越是枯燥。当了科长想当处长,当了厅长想当部长……有完没完?于丹讲的,真正幸福的,不是富翁,不是穷光蛋,而是工薪阶层。你下了班去广场看,啊哟,人们那个表情,那个幸福!
退休以后我不会寂寞。我记了很多笔记,到时我还会写东西。还有欠家里的,可以补偿补偿,我要学会开车,带家里人到处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