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美的构成要素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夏华炳先生精心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奇石美学专著《奇石美学》将于近期出版,特选择其中部分章节在本刊先行发表,以飨读者。同时,夏先生希望借此机会听取读者的批评和建议,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在奇石审美中,奇石美以一种统一的形式和整体的形象呈现在观赏者面前,实际上这个统一的形式和整体形象是由多种审美要素构成的。
  奇石美的构成要素既是奇石的观赏要素,亦是奇石的审美要素。
  奇石美的构成要素是:质、形、色、纹、象、意。
  这六个构成要素是形成奇石审美内容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无限多样和变化无穷的,每一个要素不仅本身就是一部分独立的审美内容,而且又与其他要素结合构成更多的审美内容,从而形成了无限量的奇石和奇石丰富多样的审美内容。
  在几个要素结合构成的审美内容中,成分占优势、特征较突出的要素成为奇石美的主要构成要素。主要构成要素决定奇石的主要审美内容和主要审美特征,是形成某一个基本种类奇石的决定因素。在同一种类的奇石中各构成要素的成分和特征在量上的变化,形成更多类别的奇石和奇石品种。奇石类别和奇石品种的无限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奇石美的无限丰富多样性。
  奇石美的结构形态包括了奇石的物质形态和观赏者的社会意识形态两个方面,或者说包括了奇石的自然美和观赏者赋予奇石的社会现实美两个方面。
  了解奇石美的构成要素,掌握奇石美的构成要素形成的不同种类奇石的规律,对奇石审美实践和奇石美学研究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一、奇石美的构成票素
  
  正如前面所说,奇石美由质、形、色、纹、象、意六个要素构成。这六个要素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形态、审美内容和审美特征,既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1.质
  奇石审美所说的质,首先是指奇石的物质性——奇石是天然生成的石质物体。其次是指奇石的质地——奇石物质材料结构的性质,如坚硬或松软、细腻或粗燥、纯净或混杂、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或无光泽、质感强或质感差,等等。
  质,从(物理学)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质就没有奇石的石质物体,也就不会有奇石和奇石美。因此,质是奇石美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其他要素都由质而生或依附于质,没有质也就没有其他要素。
  质,从物质材料结构的性质上讲,不同的质,表现为不同的质地,具有不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特征,从而表现出质地美的多样性。
  不同质的构造是形成奇石各种外部形态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在具有凹凸、盘曲、穿透、层叠、沟槽、皱折、嵌入、网络形态的石头上表现最为明显。
  触觉审美是质独具的一个审美特征。质不仅可以由触觉感知,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它的质地,并由此带给欣赏者身心的愉悦。
  
  2.形
  奇石审美所说的形是指奇石的外形、形状、形体、形态和形式等。
  奇石的形有平面形、立体形;规则形、不规则形;成象形、非成象形;无定形、败象形等几个基本类型。
  平面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立体的球形、锥形、立方形是各种各样形状和形体的原形,奇石上的一切形状和形态都是由这几个原形变化、组合而来的。各个原形的千变万化以及各种形态的结合,形成了无限多样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状和形态。
  奇石皆有形。形不仅有它自身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内容,同时还为其他审美要素的表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轮廓、外部形态、外部形式和表现范围。
  外露和轮廓分明的特点,使奇石的形具有非常清晰和直观的性质。
  成象形是指具有平面的或立体的物象形状、形体、形态的形,是形中最重要的类型。成象形是象的基本元素,而象是类画石、类雕塑石和文字石的主要构成要素。
  无定形是指形的一种无法描述其具体形状或形态的基本类型。类雕塑石中的怪石之形即是无定形。
  败象形是指整体或局部不美,有缺陷,甚至很丑的外形、形状、形体、形态或形式,如石头上的残破、缺损、麻坑、扭面、畸形、累赘、形式与内容不协调等。败象形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奇石的美感,甚至会完全破坏一枚奇石的审美价值。
  
  3.色
  奇石审美所说的色,指观赏者在奇石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色彩以及这些色彩不同形式的组合。
  奇石世界是色彩缤纷的世界。除无色透明的水晶等极个别奇石品种外,绝大多数奇石也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色彩。
  自然界中接近原色的几个比较单纯的色彩,随着它们的物质载体在自然力作用下调和、稀释出无限多样的色彩,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又有着无限多样的组合,从而形成了色彩的无限丰富多样性,使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奇石上比较常见的色彩有不同色相、不同纯度、不同明度和不同色调的红、黄、蓝、绿、紫、褐、灰、白、黑等几个基本色。每个基本色都有各自的色彩系列,如红色,便有大红、鲜红、深红、浅红、朱红、桔红、粉红、桃红、水红、土红、紫红、棕红、暗红、樱桃红、玫瑰红等等。
  奇石上的色彩可分为亮丽色与柔和色两大类。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红、黄、蓝、绿、白、黑等属亮丽色,紫、灰、褐及纯度和明度较低的红、黄、蓝、绿、白、黑等属柔和色。亮丽色主要表现鲜明、艳丽、高贵、显著的事物,渲染隆重、热烈、喜庆的气氛。柔和色主要表现朴素、朦胧、典雅、含蓄的事物,渲染和谐、舒适、恬静的气氛。
  奇石上的色彩大多与表现的事物本色不符,这一点类似于国画,不同于西画。
  色彩鲜明是奇石美的一个基本要求。色彩的鲜明度首先决定于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越亮丽,纯度和明度越高。色彩就越鲜明。色彩的鲜明度还决定于不同色彩之间在色相、纯度和明度上的对比。对比度越高彼此就越鲜明。
  色彩与石质有密切的关系。石质愈坚硬、愈细腻、表面愈光洁的石头,色彩愈鲜明美丽;透明、半透明和有光泽的石体上色彩特别艳丽。
  色彩在奇石审美上具有表现物象、塑造形象、增加美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赏心悦目的功能。(请参阅《中华奇石》2008年第11期夏华炳著《论类画石的色彩》一文)
  
  4.纹
  奇石审美所说的纹指奇石上的各种纹理、纹路和花纹。
  过去在奇石审美中,把纹、象(图)、字混为一谈,把纹石和类画石、文字石通称为纹石或图纹石。其实,三者之间在审美形式、审美内容、审美特征、审美内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审美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石头上的一条曲线,一个人物,一个文字,这三者是一样东西吗?给人的美感完全相同吗?能够用一个审美标准去评判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此,笔者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奇石学基础》一书中便将纹、象(图)、字分开,并把纹石、类画石、文字石分为三个不同的基本种类奇石。
  奇石上的纹以各种不同形态、不同 色彩和不同的结构形式,在石体的不同部位呈现出来,大致可分为八组二十四个基本类型:以色彩论,可分为素纹、彩纹;以纹象论,可分为点纹、线纹、面纹;以形态论,可分为平面纹、立体纹;以繁简论,可分为单一纹、组合纹;以形式论,可分为集合纹、分散纹、平行纹、交织纹、放射纹、对称纹、并列纹、重叠纹;以露藏论,可分为显纹、隐纹;以构造论,可分为表纹、内纹;以作用论,可分为成象纹、非成象纹和败象纹。其中的每一个类型又可分为若干个纹类,如线纹,常见的纹类便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线、卷线、圈线、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等。
  各个纹类在形态、色彩、大小、粗细、排列、组合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不同纹类之间的组合,可以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纹样来。
  在所有的纹类中,成象纹是最重要的纹类。成象纹变化无穷,并且具有形成各种物象的无限多样的形状、形态、色彩、结构和极强的表现力,因而成为象的基本元素,而象则是类画石、类雕塑石和文字石的主要构成要素。
  (请参阅“中国观赏石协会网”夏华炳著《论类画石纹理》一文)
  
  5.象
  奇石审美所说的象指奇石上的物象和形象。物象是奇石上天然生成的类似于世间各种具体事物的外部形态。形象是观赏者对物象的审美过程中发现并表现出来的某种生活图景,尤其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典型性格。
  象,具有无限多样的审美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在象中都能见得到。因此,象是审美对象最多,审美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构成要素,以象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奇石种类、品种和数量也特别多。
  由于象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类生活十分贴近,甚至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因而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在观赏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真实感和审美冲动,因而以象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奇石特别受人喜爱。
  
  6.意
  奇石审美所说的意,指意蕴、意义和意境。奇石的意蕴是指蕴含在奇石中的文化内容;奇石的意义是指奇石具有的价值;奇石的意境是指奇石的类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在奇石美的六个构成要素中,质、形、色、纹、象五个都是天然性、物质性、客观性的要素,惟有意是人为性、意识性、主观性的要素。五个客观要素为奇石审美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意这个主观要素则使仅仅具有观赏性的石头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奇石。
  意,或者由观赏者直接从石头上的物象中去发现;或者由观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赋予石头上的物象以某种意义;或者由观赏者触景生情、以石明志而生发出某种情调。达于某种境界,总之,都是主观认识,主观感情,其中包含了观赏者审美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如果说质、形、色、纹、象五个客观要素构成了奇石美的形体,那么,意这个主观要素就是奇石美的灵魂。对于奇石和奇石审美来说这两个方面的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便没有奇石和奇石审美。然而,在奇石审美中意更为重要。因为没有了意,奇石就没有了文化内涵。就丧失了它作为高雅观赏品的价值,就只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
  质、形、色、纹、象与意的结合。就是物质与意识的结合,就是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就天然性与人为性的结合,就是一块普通石头在审美活动中转化为奇石的条件和过程。
  (注:因编辑需要,其中部分内容有精简)
其他文献
问:最近时常听到“石种”的名词,请问石种和雅石的产地,有无关连,又如何分别?  答:雅石的产地,是指出产雅石的地名。也可以说是雅石的身份证明。这在宋朝绍兴年间(公元1133年)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就有记载:宿州灵璧县土中出产戛然有声之石,称为灵壁石。出产自洞庭湖水中之石,称为平江府太湖石。韶州东南七八十里地名仇池山中产的奇巧石称为仇池石。至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3年)林有麟编著的《素园石谱》卷
期刊
月光洒满青草池塘,微风徐来,万籁寂静,水鸟有个好梦  看着这个命题,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期刊
您是奇石爱好者吗?您有欣赏、收藏奇石的经历吗?在苦苦追寻奇石的路上,一定充满了艰辛与满足、困苦与喜悦,这些不平凡的经历,是否触动了您敏锐的心灵,激发了您与人倾诉的渴望?现在,我们为您提供一个抒怀与交流的平台,石嘴山日报社和《中华奇石》杂志社共同举办“奇石路上,我的收藏感言”随感作品征集活动,诚挚邀请您的参与。  主办单位:《石嘴山日报》《中华奇石》杂志  活动时间:自2011年3月18日起至201
期刊
黑灰两色的来宾石,自成一局,皮如釉色,古朴、深沉,如塑如雕。  黑色的三房两舍,相映成趣地组成一院落,岁月之手摩挲的斑驳清晰可见;车来人往的繁杂踩踏的印痕散落而布;拦腰而断的白痕是修补的新壁么?还是歇脚之人留下的记忆绳索?再看铺陈的灰色底基,整体为不规则长方形,且一边略微翘起,如舟行海中,前进之势亦足。使人不禁联想:这坚硬的石,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蹉跎而来,定型、成势,是为岁月的见证!
期刊
声声蛙唤月当明.几树芳菲夏正浓  欲与佳石相对语,痴人醉笑金蟾影。
期刊
片片花叶浮  田田映日红  荷开秀瓶香  缕缕送清风  精雕确无意  巧形自天成  世间永珍藏  真艺总流传
期刊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近日,笔者在银川西塔奇石市场见到一株株“梅花”令石店幽雅别致、与众不同。近年来,奇石赏玩形式百出,利用石形、石质、石色的特点,以求发挥最大优势,实现经济价值。此家以“盆景”为主题的销售戈壁玛瑙的小店,巧妙的利用玛瑙石子儿的颜色形态特点,变废为宝,更放大了其装饰作用,销售良好。  盆景所需的材料简单、易找:一个精致的花盆或花瓶。一枝经过修剪的干树枝和色彩丰富的以玛
期刊
斜阳晚景,红霞映彤云  烟岚,林空,鸟呜,  咏罢还听天籁音  秋持晴笔芳千古,  日月复又新。
期刊
两块同质色的戈壁石,“难”与“奇”的绝妙组合,“娇耳生情”的美食诱惑。难得的馅嫩皮薄;难得的饱满剔透;难得的极标准的弯月形;难得的细而匀的“捏福”……如此难得的饺子,神奇的是竟然还是一对,不只是一对儿,久经风雨的鲜饺奇迹般地毫发无损,出落得形色俱佳,再一次印证了戈壁出精品。如此佳品,给观者的除了赏心悦目外,更有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的祥瑞。
期刊
天生华丽的色、端庄秀丽的形,散发着高贵典雅。此黄龙玉籽料无裂、无绵,顶部天然形成的“窝”,在丰腴纯厚中显现出柔若无骨的风情,像是沙漠里风的逗留,留下一阵温暖。人们骨子里流淌的尚古情结更生发了对她倍加喜爱的程度。而那些滑动的线面若隐若现,是发的顺滑还是时光的印记,模糊了岁月的步伐,淡忘了苍老的年轮,只停留在欣赏的一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