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环保执法一事不再罚原则

来源 :中国工业年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法中的基本原则,然而如何界定“一事”以及“不再罚”却是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合理解读“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我国环保执法走出“罚而无效”泥沼,步入正规完备执法体系的必经步骤。借鉴刑法对“一罪”的认定方式,将环保违法分为单纯性的一事、继续性的一事、连续性的一事,同时,创新性地引入国外“按日连续计罚”的处罚方式,依此确立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环保行政执法领域新“一事不再罚”原则。
  【关键词】环保执法;一事;不再罚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被很多民众包括法学界学者认定或解读为行政处罚领域的“一事不再罚”原则。然而,基于严格的解释原则来说,这条规定实则仅仅道出了“一事不再罚款”制度[1],而非确立“一事不再罚”这一不仅仅针对“罚款”处罚类型的原则。在我国行政处罚领域,基于此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行为,易于导致行政执法部门对“一事不再罚款”原则的错误理解和具体运用,也直接造成了实践操作中的混乱执法行为。基于此,从“一事”与“不再罚”两者的角度出发,重新界定和解读“一事不再罚”原则,将有利于实现行政领域在处罚执法实践操作中的评判体系合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法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威慑和教育。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进行深入探讨和解释是我们基于法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在行政处罚方面的再解读。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事不再罚”原则源于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2]。而其在德国法上又被称为“双重处罚禁止原则”[3]。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是我国大多数法学界学者们认定为我国现有法律对“一事不再罚”原则进行的规定。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持怀疑和不肯定态度,认为上述第二十四条仅仅是对“一事不再罚款”进行了规定,并非“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正式规定。
  二、简要解读“一事”与“不再罚”
  笔者认为,要对行政法领域的“一事不再罚”原则进行正确的法理梳理和认定,就必须首先对“一事”以及“不再罚”两者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一)对“一事”的界定
  对于“一事”的界定,在学术界有着并不统一的理解。一般而言,判定“一事”的现有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法规构成说,认为只要一个违法行为符合违反同一性质法律法规的即为“一事”;类似于刑事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学说争议中的四要件、三要件以及只需要符合主体和客观方面的二要件构成说[4]。在学理界也并无较为统一的认定标准,其中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持续性”违法行为应否被认定为“一事”,也是争议最为集中的。
  对于以“持续性”为基本特征的普遍的环保违法事件来说,如何正确判断和界定“一事”是有很有意义的。在环保行政相关法律规定中还未对“一事”进行相应规定的现实情境下,可以借鉴刑事法律规定对“一事”的分类界定,分为单纯的一事、法定的一事、处断的一事[5]。不同的学者对“一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以行政法为视角对“一事”的界定角度进行了具体化分析,认为“一事”应具备“可罚性”,还应注意到其起始点和终结点位置[6]。
  笔者认为,对其在行政法领域进行相应界定时,必须关注到其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如该违法行为是否具备同一违法主体以及违法状态存续时间间断与否,以及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同种类型违法行为等。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必须基于特殊领域的具体情形加以分析,由此才能得出合法合理界定标准的前提。
  (二)对“再罚”之理解
  简单地就“一事不再罚款”这一规定来看,对“再罚”的理解争议主要是指,针对同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两个以上不同行政法律规范或导致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享有行政处罚权,即出现学理上的“法条竞合”现象[7]时,能否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对于触犯不同行政法律条款的同一违法行为,应否仅仅依据“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不进行第二次处罚,或仅在“罚款”领域内不复罚呢?对此,学者们各有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不同行政机关可以依据不同法律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可以有重复的处罚行为方式,但只可罚款一次。另有观点为,不同行政机关可依不同行政法律条款分别进行不同种类的处罚方式,但罚款及其他处罚方式均不得重复。还有学者认为,行政处罚只能进行一次,不管是否是不同行政机关依不同行政法律作出的处罚方式;当遇到不同行政机关作出了重复性的处罚方式时适用的规则可以为:先管辖优先后管辖无效或重罚吸收轻罚[1]。
  在笔者看来,针对不同行政领域内的行政机关在适用不同行政法律规定作出了重复或重叠的行政处罚行为时,应当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而微地分析。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环保执法领域之新论证
  一般行政行为与环保行政行为就如同一般与特殊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仅仅对于行政“一事不再罚款”作出了处罚的适用范围和部分具体操作规定。然而对如何合理而正确地理解和认定“一事”以及“再罚”却未有更进一步的规定,在现实背景中也仍存在着各行政部门依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去参与实践操作的现象。进一步将该规则运用于环保行政处罚领域时,应否将环保行政执法的处罚类型扩张到罚款之外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环保行政行为作为一般行政行为的特殊存在形式,有其独特的理论研究特点和实际操作方式。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环保执法领域的新解读应主要侧重于对“一事”与“不再罚”的全新论证。
  (一)环保行政中的一事之判定途径
  环保行政处罚中,对“一事”的认定标准决定着环保违法事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机关对违法者作出处罚类型以及处罚金额的认定。在环保行政违法行为中,一般较多地是简单而易于区分的违法行为,其并不存在时间长短、复杂的违法主体、多层次违法构成要件等争议,因而相对来说更易于操作“一事不再罚”原则。从理论上论及界定“一事”与“多事”是并不困难的,但在实践操作中对于连续状态下的违法行为的认定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困难[7]。因而对连续状态下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区分和认定其是否为“一事”以及应否适用“不再罚”原则的违法行为是环保行政处罚学理研究和实践操作争论的焦点。   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中“一事”的判断途径,有学者认为应从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来进行分析。该种观点认为借鉴德国的《违反秩序罚法》第一条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判定标准由构成要件的不同,可以将行政处罚行为分类为“该当一个构成要件的单一行为”和“该当多个构成要件的单一行为”两种类型[8]。另有部分学者借鉴刑法理论中的单纯的一事、延续性的一事以及牵连性的一事来理解和分析环保行政中的违法事件应否具备“同一性”[9]。还有部分学者在上述学者对“一事”的理论划分中增加了选择性、想象竞合性、法规竞合性环境行政违法行为[5]。
  笔者认为,在我国环保行政领域还并无成熟和成功地对“一事”独特细致、具体而微的评判界定时,可以先借鉴刑法理论中界定“一事”的成功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可以将环保行政违法行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单纯性一事违法、继续性一事违法、连续性一事违法。
  单纯性一事违法是指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同一违法行为主体触犯了法律规定中的一项违法行为,且其违法状态不存在不间断性,也称为单纯性违法行为[10]。继续性一事违法是指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同一违法主体触犯了法律规定的一项违法行为,但其违法状态长时间不间断,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的违法行为。连续性一事违法是指同一违法主体在一定时间段内重复多次地实施了相同类型的行为,从而造成了叠加损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部分学者认为将继续性违法行为以及连续性违法行为都予以认定为一事,将造成法律所欲保护法益与违法成本的显著不协调、不对等,更是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本身所存在的价值的[11]。笔者认为,无论是针对何种法益进行保护都是无法用经济价值予以衡量的,因此,不存在将法益经济量化与其他成本进行比较的情况。此外,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来看,“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等都是基于公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而言的,将上述三种违法行为认定为“一事”更便利于环保行政执法机关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职责的履行,也更能高效地实现和达到环保执法效果。因此,对上述三种违法行为都予以认定为“一事”是存在可行性和必要性的,但能否一概而论地适用“不再罚”原则则应进行具体分析。
  (二)环保执法中的“不再罚”之种类
  在我国环保行政中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实际操作模式应为:根据相对人触犯不同环保行政依据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判断和处罚。
  对于简单的单纯性一事环保违法行为,只需按照法律已有规定进行非重复性的行政处罚即可。如应当缴纳排污费的企业逾期缴纳或不缴纳的,则应当将“一事不再罚款”原则引申为“一事不再罚”原则,此时“罚”的类型应设定为不限“罚款”的任何处罚行为。此时,“不二罚”的对象为任何类型的处罚方式。在实践操作中,由于设定行政执法依据的法律条款不完善,导致不同行政部门间执法权利的多重交叉、“一权多授”等[12]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当行为人已受到一个行政部门合法作出的处罚处理后,另一有权执法行政机关再次基于相同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相同处罚时,相对人应获得法律规定的申辩权。此外,在多个行政机关合法依规作出不同处罚,或处罚方式发生重复和重叠的情形时,相对人同样可以向后管辖机关出示已受过的处罚依据并依此行使申辩权,后管辖行政机关也应合法合理地处理此种申辩权利的行使,不得无故推诿和忽视。
  对于继续性一事环保行政违法行为,在一些特殊环保行政执法领域如环保执法与食品安全执法重合时,则只需依现有的“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作出只针对罚款行为的“不再罚”规定,但应同时认可其他重复处罚类型的存在。这就是说在存在一些法条竞合情形,即同一违法行为符合了两个或以上的环保行政法规时,对于罚款处罚的实施方式应为“从一重”处罚[6],而其他类型的处罚方式则可以直接合并处罚。对于不同行政机关作出的相同处罚方式,各行政机关理应都享有监督和管辖权,但应当遵从相关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这是对人们人身健康、财产安全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严格执法履行的需要。
  对于连续性环保违法行为而言,英美法模式中的“按日连续处罚”方式已在环保行政处罚实践中得到运用,但是该种处罚方式的理论基础在我国仍然充满争议[3]。该种新型的处罚方式应否在我国领域内进行广泛地推广,以及环保行政机关能否得以概括性认定违法相对人的连续性违法行为为“一事”,都是理应先予充分论证的。在环保行政实践中,按日连续计罚方式是基于督促违法者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并尽快弥补由其行为造成损失的目的而设定的。部分学者认定此种处罚类型并不悖于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事不再罚款”规定[5],理应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该种观点认为,按日连续处罚理论以及“一事不再罚款”这一并非原则的规定,都须得遵循一个上位概念——“过罚相当”理论。在环保违法事件中,因其存在过多人类不可操控性和后果无法预测性、危险潜在性和损失巨大性等特点,理应和须得在环保行政执法的实践操作运用中引入英美法模式的“按日连续处罚”理论。此外,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有学者提出对此种违法行为应由“最先发现地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进行管理、监督和实施处罚”[13],基于此,也就不存在多个行政机关重复处罚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不二”的正确理解应为不重复无实质效果、无公平合理性质的处罚,不管是在处罚类型上还是处罚次数上都应遵守这种原则。在环保执法领域的行政处罚中,日益增长的环保违法事件以及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都要求有更为先进和合理的执法处理模式,并非必得依靠简单的惩罚来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难题。因此,对环保执法“一事不二罚”原则进行创新性解读,并非简单地减轻违法者的受罚负担,而是探讨建立合理合法的环保违法处罚模式,多样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解决方式,依此健全我国当下环保执法职能。
  四、结论
  基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来看,为解决我国环保行政执法领域已存在的法律法规执行不足、执法不规范等问题[14],首要的是理清法律法规等依据在我国实际情况下的具体操作方式。确立环保领域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并不存在未能充分体现环境违法成本与环境损害后果之间正相关性[15]影响的后果。确立环保行政执法领域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并未放松或放弃对环保行政领域的执法严格性,而是基于人权保障、法安定性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采取地或对抗或约束或制约国家公权力恣意行为的危险的措施,维护公民工作稳定和生活秩序的保障手段[16]。   在我国环保行政执法领域,存在很多执法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问题,而对违法行为的界定标准不够正确以及处罚执法简单、多次重复等不够规范等都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配合于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现实大潮流,认定单纯性违法、继续性违法、连续性违法为“一事”,并在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和认定的基础上建立“不再罚”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将“一事不再罚”原则具体运用于环保执法实践操作领域、进行全新理论解读的前提。
  全新界定和理清“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环保行政执法领域的执行运用依据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是树立我国环保行政执法规范化、合理化模式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为在我国环保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等价值理念以及维护环保行政执法和谐、健康的发展秩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贡献的必经之途。
  参考文献:
  [1]李莺.对“一事不再罚”原则中“不再罚”之含义与适用的再认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4):108.
  [2]董维敏.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探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3(3):128.
  [3]吴宇.论按日计罚的法律性质及在我国环境法上的适用[J].理论月刊,2012(4):93.
  [4]苗文彩.环保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5-6.
  [5]汪劲,严厚福.构建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按日连续处罚制——以《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为例[J].法学,2007(12):21.
  [6]刘中杰.一事不再罚原则的“一事”再思考——以行政权目的为视野[J].学理论, 2010(17):133.
  [7]宋毅.论“一事不再罚”原则[D].上海:复旦大学, 2010:19.
  [8]熊樟林.应受行政处罚行为构成要件的个数——判断一事不二罚的根本途径[J].政治与法律,2012(8):120.
  [9]马亚卿.“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环保行政处罚中的运用[J].北方环境,2013(2):2.
  [10]曹晓慧.论我国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8):144.
  [11]贲宗武.论一事不再罚原则[D].江苏:苏州大学, 2010:16-17.
  [12熊文钊.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若干问题研究[A].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贵阳: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684-685.
其他文献
首届中国水产贸易论坛  展出时间:2008-8-20 至 2008-8-22  申请截止:2008-8-1  大会主题:企业竞争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企业交流  展会对象:商家  展会地区:北京/北京城区  具体地址:广东深圳大梅沙海滨(芭堤雅四星级大酒店)  参展范围:1、中国水产品市场宏观走势;2、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水产养殖、加工、饲料重点产品、产业发展趋势;4、水产养殖与加工
期刊
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水族产业    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2008年水产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水族产业,使其由原先的散、小、低,逐步做大做强,向集约化、精深化和国际化发展。  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的优势。上海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5℃。优越的自然条件,对金鱼和锦鲤的繁育和养
期刊
品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异,有的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如绒球大小相同,水泡眼的水泡大且左右对称,龙眼、朝天眼等质量性状都讲究对称美等。这些变异性状可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技术,使品种的性状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可否认,也有向坏方面发展的现象存在,使品种混杂或退化,失去观赏价值,影响品牌效益和市场效益。品种的混杂和退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混杂系指品种基因因混入其他品种或物种的遗传因子而不纯。退化是
期刊
【摘 要】医院是一个充满沟通障碍、变化和焦虑的场所,同时又是一个复杂体系,医院医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中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医院医务管理人员的的工作压力源,具体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进行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结合实际,为在医院管理中进行压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建议,对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 ;医务管理人员 ;工作压力源  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为“
期刊
非洲王子(Labidochromis caeruleus)原产于非洲马拉威湖,属慈鲷科唇色鲷属。目前在水族市场上属于中低档热带观赏鱼,市场销量较大,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生存极限低温为10℃,但当温度降至17℃就停止摄食,一年可多次繁殖,为卵生口孵鱼。成鱼体长7~13cm,体色纯黄,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出售的商品鱼原来系从台湾、新加坡等地引进,九十年代中期,有专业人士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
期刊
【摘 要】梳理了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寻找和发掘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对其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修身思想;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智力迅速发展,知识水平迅速提升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注重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可以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
期刊
随着观赏鱼养殖爱好者的逐渐增多,市场原有的观赏鱼品种已不能继续满足爱好者的需求了,近年来,许多新品种观赏鱼被业者逐渐开发、繁育,并成功推广,剑尾鱼便是其中一例。  提起剑尾鱼,想必养鱼爱好者都不会陌生,如红剑、双尾剑、蓝剑等。近几年,剑尾鱼发烧友逐步改良出了一些新品鱼,如大正三色剑、,红白剑等,现笔者就对近期养殖的一些新品种剑尾鱼的饲养和审美观点等方面作以简单介绍。  (一)大正三色  提起三色剑
期刊
世界上有惊险刺激的斗牛,有扣人心弦的斗羊,还有紧张有趣的斗鸡、斗蟋蟀,动物世界中的这斗那斗可真不少,但你听说过斗鱼吗?   在我国南方一些溪河、池沼、沟渠和稻田里,就特产一种叫“斗鱼”的著名观赏鱼,每年夏天特别多。斗鱼体长一般六七厘米,口小、嘴短、眼大、体色赤褐,它身上有十多条蓝绿色斑纹横带,犹如美国的星条旗,鲜艳夺目。它生性倔强好斗,故有这么个名副其实的名字。我国台湾也有斗鱼,前几年,台湾出炉了
期刊
图/baidu搜索    地图鱼(stronotus ocellatus)  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流域。  最大体长:30cm。  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形,侧扁;体表散布有不规则的橙黄色斑块,其间镶嵌红色条纹,似一幅地图。  雌雄鉴别:一般说来,雄鱼头部高而厚,背鳍、臀鳍较尖长,身上的斑块和条纹较多较艳;雌鱼身躯较粗壮,臀鳍较小,体色没有雄鱼亮丽。    繁殖方式:卵生(黏性卵)。  成熟期:8~1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在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比例都在大幅的提升,所以,在进行计算机人才的挑选时,对应用能力也越来越看重。虽然在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书本上的软、硬件基础理论已经远远跟不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在新形势下计算机人才培养在教学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