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坚持“六重”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1 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2 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3 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里,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4 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檫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5 重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6 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应该主动顺应历史课程改革的趋势,积极探索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成功经验。要想上好一堂成功的生活化教学课,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注意创设生活化情景,把史实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地展示给学生;课后作业也应生活化、社会化。  【关键词】 历史课堂 生活化教学 实践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伴随着新课改出现的
期刊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
期刊
自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以来,英语阅读教学我认为是个难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新课标小学英语二级目标要求学生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按照意群即把课文中意义上有联系的单词作为整体来识别,这有助于学生以有意义的短句为单位来阅读,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这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意群,也就是理解语句结
期刊
【摘 要】 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机械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等进行人为划分,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教育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道德教育不符合小学生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教育者应该从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期刊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技术。它代表着进步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是情意、个性同步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  在我们的课堂里,合作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并积极采用。然而,无数课堂实践证明,很多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关于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的作业的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主要总结了分层作业的三大优点以及现阶段批改作业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布置 批改作业 想法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名族素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这
期刊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 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
期刊
在高考数学阅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答题时的思路是基本正确的,结果也大致出来了,但过程却时常丢三落四,出现漏洞,丢掉了本应得到的分数。其实,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也一直是平时教学中师生挥之不去之痛,而解题中忽视问题的特殊情形致错则更为令人困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考数学复习的质量,现就相关问题作如下例析:  1 忽视空集情况致错  例1:已知集合A=x|2?燮x?燮6,B=x|
期刊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1 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