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贡胶:传统养生的当代复兴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取水,道法自然
  北魏《水经注》有言:“东阿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
  时至今日,大井并不寂寞。每年12月21日冬至前夜子时,阿胶炼制技艺第八代传人、东阿阿胶集团董事长秦玉峰神情郑重,开启东阿井上的御封并拿下井盖。他将水桶掷入井中,舀水、提水,随后带领他的四位徒弟将井水注入炼胶金锅。秦玉峰手执火炬“薪火相传”依次点燃四位徒弟中的火炬,共同点燃金锅下的桑木柴,伴随着冲天的火光,仪式逐渐谢幕,而等待它的另一个高潮,是九天九夜后“九朝贡胶”的现身。
  据秦玉峰介绍:“根据中医理论,冬至子时是井水至阴之时,选此水与属阴黑驴皮,并用金锅银铲及桑柴之火,历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而成的九朝贡胶,滋阴效果最佳。”而在《易经》中,六为至阴,九则为至阳,东阿阿胶炼制的九十九道工序自然也就是至阳之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东阿县地处泰山山脉与太行山脉之间,依黄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东阿水文地质单元。用此水炼胶利于杂质去除,对于提升阿胶质量功效起到关键作用。
  顺从四时阴阳之变,以求和谐。冬至取水熬胶的仪式,已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光复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而是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天道的敬畏。
  阿胶的舌尖平权运动
  冬日来临,又到一年进补时。
  很少有一种物品能像阿胶这样拥有漫长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及经济价值。在文博研究员、原东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玉新看来,阿胶起源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养生思想认识的不断进步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自从有了火和煮食的习惯,便有了胶产生的可能性,后来商代的汤液鼻祖伊尹发现了胶的药用功效,再后来秦汉时期驴皮胶的功效逐步被深入了解,由此产生的阿胶《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明确的阿胶的药性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验证,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蛋白质、钙、镁、锌等多种元素与人体必需氨基酸,能增加血容量,改善体内钙的平衡,增强血液凝固性,而起到止血作用。当然,阿胶虽好,并非适用所有人。患寒热、痰咳、腹泻等症,或行经时,最好停用阿胶;消化不良及出血而有瘀滞者,也不宜服用。另外,根据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需忌口萝卜、浓茶等。
  客观来说,阿胶虽古,但大多停留在典籍或皇亲贵戚的口耳相传中,其真正被普通人熟知,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如今,人们对于“圣药”的追求不止于保健,还要有点味蕾感官上的进取心。隔水蒸炖、添加冰糖核桃或桂圆等辅料是最基础配置,新型即食性产品不断研发上市,都市工作者可以将阿胶当佐餐或零食。甚至有餐厅推出阿胶养生餐,主菜“阿胶全鸭”遵循了武则天时代的古法:阿胶块塞入鸭嘴,之后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成品肉嫩味鲜,还可摄取丰富营养。
  很显然,阿胶作为逐渐“下流”的保养圣品,正在经历一场舌尖上的平权运动:这是人类对自己身体逐步认识、接受并珍视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物质之外、对生活品质的美学追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