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某低氧化率铜钴矿选冶联合试验研究

来源 :矿冶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氧化率低、直接浸出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浮选回收硫化铜钴精矿、硫酸浸出浮选尾矿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矿闭路浮选得到的硫化精矿中铜品位50.81%、钴品位1.62%,铜回收率24.79%、钴回收率11.10%;浮选尾矿在液固比2∶1、硫酸用量202 kg/t矿条件下常温搅拌浸出3 h,铜浸出率93.98%,钴浸出率72.44%;选冶综合回收率铜95.47%,钴75.50%,酸耗199.58 kg/t矿。与原矿直接硫酸浸出工艺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14.95个百分点,钴浸出率
其他文献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Fe(NO3)3·9H2O为Fe源制备了Fe/ZSM-5催化剂。Fe/ZSM-5与H2O2组成非均相Fenton体系降解甲基橙。研究了H2O2用量、催化剂加入量、溶液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甲基橙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非均相Fenton体系处理100 mL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时,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6 g,H2O2用量为0.3 mol/L,pH值为3,反应温度和时间为30℃和60 min的适宜条件下,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3.8%。
从LID理论出发,阐述了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的雨水渗透和雨水量调蓄作用,指出市政道路中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生态树池3种设施组合下的设计应结合场地条件计算雨水调蓄和渗透量,对径流总量控制规模和径流污染控制量进行校核,通过实例分析,为下沉式绿化带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之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着建筑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元耦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对输送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和Archard磨损模型,考虑固液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颗粒粒径对输送泵叶轮磨损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叶片是输送叶轮中磨损较为严重的部件,磨损集中在长叶片工作面出口和叶片进口位置;随着颗粒粒径增大,叶片进口的磨损不断加重,而叶片工作面的磨损量下降,颗粒撞击叶轮工作面的几率减小,颗粒易冲击短叶片。
网站群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网站的管理维护、信息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网站存在问题的思考,阐明网站治理工作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系统架构、技术特点2个方面对网站群进行研究,阐述了网站迁移的整个过程,为高校网站治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以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1#排土场边坡为研究背景,采用离散元PFC2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排土场边坡模型,并对排土场边坡5个不同剖面进行了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排土场边坡在自然状态和含水状态下的颗粒位移变化云图。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排土场边坡剖面1-1和2-2均为稳定状态;剖面3-3、4-4和5-5稳定性较差,由于岩层关系,边坡容易顺着岩层发生滑坡。含水状态下,5个边坡剖面均为不稳定状态,且边坡强度较小,降水时易发生滑坡灾害。排土场整体破坏的滑面形状为近圆弧型,因此边坡滑动模式为“圆弧型滑动”。研
采用能够施加轴压的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循环冲击试验,分析循环冲击过程中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并使用波速测量装置监测单次冲击后试样的纵波波速值,探讨轴压影响下砂岩试样循环冲击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轴压0 MPa、15 MPa、25 MPa、35 MPa时,采用相同速度发射子弹,试样分别在第19次、9次、6次、4次发生宏观破坏。不同冲击次数后试样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峰后曲线斜率、峰值应力等方面。在本次实验所施加的轴压范围内,试样破坏所需的循环冲击次数随着轴压增加而减少
为了隔离中继站与软管及采矿车的相对运动,提出了一种坐底式深海采矿系统,建立了考虑波浪、海流等因素影响的采矿船、张紧器和输送管的全系统耦合分析模型,对各设计工况下张紧器张力、输送管等效应力以及挠性接头转角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验证了坐底式深海采矿系统的可行性和作业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矿山通风巷道障碍物后风速测量精准性,依据障碍物对风流分布的理论分析,以某矿山含卷帘式风门巷道段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进口风速、风门开合程度和粗糙度对风速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门后流场存在空腔区及尾流区,与理论分析一致;井巷通风安全规程内风速(1~6 m/s)改变对风速分布无明显影响;风门开合程度减小,空腔区风速波及范围增大;增加粗糙度使巷道内风速减小,风速分布沿巷道方向出现
以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为背景,研究了不同边坡坡角影响下采场上覆岩体的采动响应特征,以揭示覆岩采动响应的坡角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采场内部应力随着矿体开挖推进不断进行重新分布,并持续沿矿层倾向向前方岩体动态转移,在前方形成应力增压区,最终达到新的平衡;坡高一定时,坡角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覆岩的稳定,而是存在一个较为合适的中间值,45°坡角时,采场覆岩比35°和55°模型应力及位移沉降更小,但塑性区发育不及35°及55°模型充分。建议露天开采完后对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以控制边坡角度45°,然后再转入地下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