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是人类的财富,这是人所共知的。在十年浩劫时期,却流行着一个很反动的观点:“知识越多越愚蠢”,“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对人类庄严的侮辱。如果这种反动观点不彻底肃清,将会威胁“四化”的实现。
  对于知识的占有,象占有一切财富一样,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历代都有“文字狱”,是专为持不同政见者而设的。凡是反动的政权,为了维护反动阶级的利益,都要实行愚民政策。他们把知识垄断起来,作为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工具。统治阶级虽然说:“知识越多越愚蠢”,这是对被统治者说的,至于对他们自己呢?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不是有一种书专教皇帝怎样统治人民的么?就是这种书,也不让小民看懂,如果看懂了,就要起来敲掉这些统治者的脑袋;所以他们认为最妥善的办法,就是人民没有知识。可是,他们倒打一耙,却说成是:“知识越多越愚蠢”,“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一个骗局。我们解放已经三十年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象安徽淮北地区,还有不少干部是文盲,小孩没有上学的有的是,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的破坏,有一个时期,学生把学校的玻璃窗都敲碎了,还叫做“革命行动”,这个后遗症,整整一代青年都将吃它的“恶果”。
  我在陕西临潼县参观了原始公社遗址,它生动的告诉人们:人类的远祖生活在愚昧无知的时期是多么的惨苦,由于缺乏知识,没有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非常艰辛,人类过着与动物难以区分的生活,住屋比现在的厕所还矮小,一个村子几十口人挤在一起,还用深沟包围起来,大约是酋长们怕他们逃跑罢,还是怕他们起来造反呢?这就是奴隶社会的缩影。
  我在太原博物馆看到奴隶为奴隶主殉葬的现场,参观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这就是孔老二所向往的“王道乐土”么?!真真是揭穿了“圣人”的骇人听闻的欺骗。这个现场,展出了可怕、可悲的场面:几十个奴隶活活被杀死了,仅仅是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大部分没有了头,有一部分脚上有镣铐,还有尸体完好但抱作一团,看来是被活埋的。
  北京解放初期,我在紫禁城的五凤楼上,看到在宫殿之外,还有阴森森可怕的另一面:人间地狱。原来皇帝的宫殿是建筑在人民的尸骨之上的,只要看一看那些为了挖人肉用的、叫做“凌迟”的尖刀就知道了,有一把专为杀头用的大刀,大约很有一点年代了,也许杀人过多吧?刀口已凹下去了,好象变成一把弓。我又在五凤楼背面的宫墙上,看到中国共产主义的播种人李大钊烈士的绞刑架,上面还挂了他的遗像,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到北京,烈士就义的现场不见了。天哪!这就是历史!“四人帮”骇怕人民有知识,就是骇怕人民懂得历史——剥削、压迫与反剥削、反压迫的历史。说“知识越多越愚蠢”、“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人,不是历史上的暴君,就是吃人血为职业的暴君代言人。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去。用神话故事这种美丽的文学形式,创造出:月亮里有嫦娥和吴刚。科学家已把幻想变为现实。人们已经上了天,不仅到了月球,还要到更远的行星去。我去年七月,作为画家的代表访问了南斯拉夫。在飞机飞上了天以后,我在飞行的路线图上才发现我是沿着古代的丝道飞行的。这次飞行,虽然比不上到月球,但感想是极强烈的。我从高空向下俯瞰,先是见到飞出了长城,不觉就飞过了火焰山,最有意思的是:我在帕米尔高原的四千米上空吃午饭。我既不是神仙,却享受了神仙的“待遇”,这是谁的神力呢?不是神力,而是比神力更伟大的知识,是科学家的智慧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由此,我得出简单而明确的结论:知识就是幸福——就是给人类带来了幸福。没有知识就是愚蠢,就会给人民带来灾难。人类是一部为追求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历史。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能够用脑子思考,能指挥两只手使用工具。恩格斯说:“工具是手的延长。”人类在生产力极低的时候,所能创造的物质,除了供本人维持生命以外,几乎没有可供别人剥削的多余物资,因此,只能“平均分配”,平均主义是和生产力极低、极端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有所提高,生产的物质除了维持个人的生存以外还有积余,随之而来的才有所谓“剥削”,因此剥削一词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上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共产党宣言》庄严地宣告: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十分革命的。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产业革命,当然没有资产阶级,也不会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哪来共产党呢?我们是反对阶级压迫的,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社会,这是人类的大悲剧,所以我们闹革命,要为实现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这个理想是极其崇高的。可是,除了剥削和压迫的一面以外,人类经过了发明石器、炼铜、炼铁、火药、蒸汽机、电、以至于现在的电子、电脑的科学发明与发现,人类飞跃地向幸福的境界迈进,而我们却停留在生产水平极低的封建主义时代,而幻想通过“穷过渡”到达共产主义;无知往往是可笑的产物。把知识看作可有可无的香料,这种人不是愚蠢,便是脑子的硬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我从亚洲的上空飞越非洲到达欧洲,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使我好象看到人类历史整个的横断面:我的飞机一出长城便是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我好象亲眼看到昭君出塞时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寂景象;我从乌鲁木齐飞越山口出了国门,所能见到的便是大海一般的大沙漠,如果我生长在唐代,象僧人到波斯去的一样,我只能骑着骆驼翻山越岭;这种景象,虽然画在图画上看来是很美妙的,但那种跋涉却是极端痛苦的。因此,我又想起了知识的伟大,它造福了人类。亚洲和非洲,都因生产力还不高,所以仍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威胁;飞机从德黑兰着陆又起飞以后,不久便进入黑海,好象牧羊人赶着羊群,忽然从沙漠的尽头发现了绿洲。我又从高空向下看:地球上一片葱绿,这大约便是文明的标志罢?
  当飞机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机场降落后,我所见到的第一个印象:繁荣与幸福。我在南斯拉夫期间,曾访问了一位汽车驾驶员的家庭,他刚搬进了新居,有三间很明亮的楼房,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炉;他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还很健康,他对我的来访并不感到突然,很热情的问我:“中国客人吃茶还是吃咖啡?”我说:“吃咖啡罢!”她从食橱里拿出咖啡、牛乳和白糖,笑容可掬地问我:“吃土耳其咖啡还是英国咖啡?”我不了解这两种咖啡有什么不同,礼貌的答道:“都可以,谢谢!”他们的生活已经使我们变得难以理解的程度。我在一个星期天,应主人的邀请到郊外参加野餐。这个地方,绿草如茵,小河流水,清风徐来,我好象进入了十九世纪欧洲油画所经常描写的世界;当主人和客人闲谈的时候,我独个儿跑进绿荫深处,一面,一面欣赏美景,忽然在转弯处见到连绵不断的别墅,有的主人在花园里浇水种花,有的人赤着膊在种菜,我想这一定是“特权阶层”的住宅区,后来一问:此地没有一个干部,全是工人。工人已有私人汽车,都高兴住在郊区的农村;农村被看成比城市更美丽的地方,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也就自然而然被铲平了。我见到他们树木长得很好,使我十分羡慕,我问主人:“你们怎么没有人砍树呢?”主人开始不理解我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颇为愕然,过了一会才答:“我们已经电气化了,烧饭不用柴火了,砍树需要劳动力,谁也不愿意干这种傻事。”说着,他笑了。我听着,也笑了。但笑的含义可能很不相同。我醒悟了,人类在电气化以后,谋生已经变得不是很费力的事了,因此,我想到实现“四化”的重要性。现在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实现“四化”都很有利,最困难的是什么呢?机器设备可以进口,人民没有文化,缺乏知识,这是实现“四化”的最大障碍。为了人民能过幸福的生活,向知识进军吧!它能引导我们提前实现“四化”。
  
  一九八○年七月于黄山
其他文献
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在古今一切社会中都是个重要的大问题。而人才问题总有“德”与“才”的两个方面。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一卷刚开始,就发了一通关于德才关系的议论,它十分集中扼要、富有代表性,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封建统治阶级的用人标准,提供了一份绝妙的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尚贤”思想以后,“贤人”就一直是褒词和尊称。司马光的德才观首先反对这种不加分析笼统称之为“贤人
期刊
报刊版面装饰,是书刊装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自五四运动起,在开展新文化运动中,为适应提倡发展新科学、新文学、新戏剧、新美术、新音乐的需要,曾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创刊了许多新型报刊。这些报刊,无论从文字内容到编排形式,包括刊头、题头、文尾装饰画的设计,都予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种传统,一直沿续到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和后来抗战胜利后扩大了的一些解放区,依然得到很好的发扬。这是应该在我国书刊装帧
期刊
关于《西行漫记》答问    许多读者读了《西行漫记》之后,对书中叙述的某些具体情节与党史著作不相一致,觉得不好理解,来信要求解释。我们发表这篇文章,供读者参考。——编者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今年初出版了新译本,具有广泛的影响。许多同志表示,要不是粉碎了林彪、“四人帮”,这部在全世界风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名著,中国读者是无缘得读的。  《西行漫记》之可贵,主
期刊
海与文学是有不解之缘的。古往今来,歌咏海的诗词骈散,可谓不知其数。海那无际无涯、浩瀚博大的雄姿,怒涛排空、使舟楫倾覆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时而碧波荡漾、鸥翔鹤翥,时而狂飙疾转、黑浪如山的变幻无穷的奇景,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击节而歌!对海表示过爱慕、敬畏之情的诗人、作家,该以千百计吧。但是,假如有谁问我,在中国文学史上,哪一位作家最爱海?那我会毫不迟疑地说:“冰心最爱海!”也许我的看法有偏见,但我敢于
期刊
偶翻《三家村札记》,读到一篇题为《怕鬼的“雅谑”》的文章,是廖沫沙同志写的。  文章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是一本好书,书中不但有不怕鬼的故事,也夹带有怕鬼的故事,这篇故事题为《雅谑》,接着介绍《雅谑》的内容。读了以后深深感到,《雅谑》这篇文章就是在今天说来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时,我忽然想起,在一九七八年底我曾经买来一本《不怕鬼,的故事》第二版。当我把这本书从书橱里拿出来,
期刊
也许是因为“传统”的关系,我们国家对于名位排列历来是颇有讲究的。《水浒传》的压卷之章便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近来,翻阅了一些解放后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地图册,想不到这中间也大有排名列位的奥妙。例如:在一九五八年版的《世界地图册》中,据欧洲之先的是苏联。如果算是从东往西地排过去,这倒还讲得过去。可是在一九七二年版的《世界地图册》中,这位置让给了阿尔巴尼亚。这可真叫奇怪。无论从东、从西,还是从南、从北
期刊
一    也许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民族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了—五千年古国,三千年文字,两千年封建制度,加上生息繁衍至今已达九万万七千万的人口……不错,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足以使其他民族钦羡不已,更值得本国人民和子孙后代引为自豪。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沿着故道运行到十九世纪中叶,突然惊愕地遇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挑战。在那个时代,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许多人预见中国未来必不可免地会有一场改革
期刊
《论语》有这样一段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己也。”大意是,孔子的学说,抬起头来看觉得至高无上,学习起来则如钻研不透的顽石,飘忽不定,捉摸不到,简直太高深,太卓越,太玄妙了,即使穷有生之年,竭五官之力,都还跟不上,此其所以叫苦连天也。  想到这里,对颜回这种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部人类思想史,尽管
期刊
谁都清楚边疆的生活比较艰苦,特别象我们这样的偏僻闭塞的山沟沟。不过我们认为在物质生活方面艰苦些是无所谓的,几个月吃不上时鲜蔬菜和新鲜肉,有时为油盐酱醋之类煞费苦心,这些都不是希罕事,人们也都可以忍受和谅解。想想过去,展望未来,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精神生活的空虚、枯燥、单调、乏味,却实在令人烦恼和沮丧。  戏剧与我们几乎无缘,从来不敢奢想。能从收音机里吱哩哇啦听到一些片断,已是天大的满足。偶然上
期刊
《明良论》读后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开一代风气的著名思想家。他生于一七九二年,卒于一八四一年。龚自珍生活和写作的年代,虽不在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然而,他的思想,他著作中提出的问题,却都是属于近代的。他给近代立志变革图存改造中国的人们以思想武器,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之际,龚自珍第一个站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