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华,有限空间里的无限作为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俊华,这位因忙碌而消瘦,却目光锐利的画家,骨子里该是个不认输的人。40多年的从艺生涯,有过许许多多外人看起来令人羡慕的机会,他却选择放弃,宁愿做一个艺术路上的苦行僧,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今,从岭南画派走出来的他,早已摆脱了早年师承的路数,而朝着自己个性山水在当代视野中自由奔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之路很长,无须急于求成,无须和别人攀比,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对艺术的无限向往,艺术的胜利之门最终会向你打开。”
  翻开何俊华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与艺术展览活动有关,记载的都是他每日满满的工作行程。
  何俊华的职位头衔有数十个,但大家总是亲切地喊他一声何主席。从他最初接任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以下简称“省青年美协”)这个岗位,至今已将近10年,也陪着一大批青年艺术家走过了他们的风雨兼程。在很多人眼中,他代表了岭南画坛的新生力量与发展希望。但他最大追求依然是做—个纯粹的画家。
  回望40多年的从艺生涯,其中不乏坎坷。
  何俊华五六岁时,生活在解放北省直机关大院里,已开始画画。而真正步入人生的顺途,却是在2004年左右,他调入广东青年画院任秘书长,开始获奖、得到社会专业团体和收藏界的承认,其间足足等了40年。何俊华感慨:“我们那一代画画的好友,有十几二十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仍在画,其他同学大都放弃了自己的艺术而转投其他行业。”其实没有太高大上的初衷,他就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考虑,觉得唯有画画才能出名、可以帮补自己的家庭。
  在同辈的画家中,何俊华吃的苦头并不比别人少。难得的是,在他的艺术之途上,得到过一众名师前辈,如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李国华、刘斯奋、许钦松、梁世雄、王玉珏、刘济荣、陈章绩、陈永锵、方楚雄、李劲堃等名师的教导,让他倍感珍惜。这当中,与刘斯奋的情谊最为人所称道。何俊华于1992年认识刘斯奋,后来又长期担任刘斯奋的艺术助理。“刘斯奋对我的启迪是宽松式的,他从不要求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但他会建议你多看文学的书,多练练书法,只有这样,将来的路才走得宽和远。”何俊华与刘斯奋可谓亦师亦友,多年来,何俊华在创作之余,仍坚持文学方面的阅读,再忙再累也关心时事,或是得益于刘其奋的教导。
  何俊华属于大器晚成者,人至不惑之年,才办大型画展。艺途艰辛、寂寞,但是贵在坚持。
  艺术路上的苦行僧
  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何俊华日常行踪却能简单地归纳为,青年美协、家里两点成一线。看似“单调”,但实事做了不少。不仅身兼省青年美协的领军人,更发起成立“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希望全社会都能尊重艺术家,都来关爱艺术家。工作细细琐琐,占据了何俊华的大部分时间。10年前,他每天有6-8个小时的画画时间,5年前,每天也能画4个多小时。到了现在,留给他个人的创作时间少之又少。但是何俊华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艺术初衷,只要一有空就埋头补回属于自己的绘画时间。
  对于自己的画作,何俊华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数十年来,何俊华每创作一幅作品,都会先在宣纸上打墨稿小样,观察半天才放样画稍大一点的中稿,最后才进行创作,精心程度犹似老火煲汤。有时候一幅水墨,之前创作了10个小时,最后三五分钟因一时疏忽,弄不好了,他便会将其作废,撕烂,重头再画。换成别人,或许会以其他颜色遮盖。“总觉得未及完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时有藏家会说:‘老改、老改,一直等着,不买了’,不买就不买,我始终认为,只有好的、满意的,才拿得出手。”
  深受岭南文化陶冶的何俊华,在他的师承基因和生命基因中确有—种与生俱来的岭南文化情结,因此他的山水画在精神气质和表述方式上明显是岭南一脉分派出来的。岭南画坛一贯注重写生,但一直以来较少有画家对长江、九寨沟等名山大川进行专题描绘。因为要描绘这些山水就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甚至要舍弃自己的生活,还要克服交通的不便,何俊华却坚持走出去,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到长江三峡30多次。
  他的画作大致可以分为青绿山水、红色山水、水墨山水三个阶段。其中,“红色山水”是何俊华于2004年步入艺术顺途后的最主要探索性作品,这些画面以浓重的红色彩墨挥洒,因此在视觉上具有相当强烈的冲击力。原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评价何俊华的艺术特点道:“以大笔渲染与率性勾勒相结合,在整体中力求变化,气象雄伟又不失细腻温雅,自觉追求共性与个性、客观与主观有机结合,开始呈现出一种脱胎换骨的飞跃。”
  何俊华总说,在艺术道路的前行中,他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纯颜色的山水创作便是其一。“水墨是传统艺术中最高雅的艺术,相比于色彩,当单一的墨色变化出浓、淡、干、湿,那是从平凡中变出不平凡,如果不具有相当功力,是走不出一片天地来的。和水墨一样,绿色中也分浅绿、深绿、暖绿、冷绿,红色也有浅红、深红、冷红、暖红等,我一直在做研究,而且为求做到极致。”希望这些山水画研究能给后辈提供可借鉴可启迪的东西,这是他的心愿。
  都说画如其人,何俊华的山水人生正是如此雄奇俊秀。他会为了画一片淡墨的云彩而无数次反复,会为了增加画作中的世情洞察而每天翻阅5份以上报纸。现在的工作状态能留给画画的纯粹极少,这是个不可弥补的遗憾,但是何俊华也学会了“忙中偷闲”,总是在层层叠加的工作之余,做着自己的减法创作。“40岁前注重传统题材的写实,属加法;40岁后,综合各家之长,做减法。”他依然在纯颜色领域里深耕,静待蜕变的破壳。
  甘为陪衬红花的绿叶
  何俊华每天重复做着服务艺术的工作。经常电话中家人问他在忙什么,总是开玩笑:“难道画画比我重要?”对于家人,何俊华无疑是有所亏欠的,但这也是督促他不断前行的动力。“虽然省青年美协没有员工编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活动经费,但是上一届领导把棒子传到了我这里,我希望自己能够跑好在任的这一段路程。如果这一棒没跑好,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个人,也不仅是几千个会员的命运前途,而是整个青年艺术辐射面的问题。”
  有人会问何俊华,默默地做一个白求恩式的人物,你拥有了什么?他回答:“我拥有的是省青年美协这个大家庭。”当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何俊华的选择。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开车外出拉练一下,听着音乐,打开窗户,风飘进来,让思绪自我调整一下,放下工作的压力,忘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那一瞬间的阳光能沐浴到他干涸的心田。
  现在何俊华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服务型工作,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帮助别人,压缩了自己的创作时间。活跃在各条战线的艺术家都在不断开展览,作品价格也趕上了身为主席的他。而在何俊华看来,这是很好的事情。他们并没担任太多的公职,而我作为省青年美协的主席,也还年轻。让别人做红花吧,我甘愿成为绿叶。
  历史的浪潮汹涌澎湃,惟有坚持不懈者方能成为时代中流砥柱。这个多重身份的旅行,何俊华仍会继续,最终也会回归初衷,他坦言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即将换届选举,年轻的接班人已经初选出来,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即可卸下一个重担,拿起画笔接受纯粹艺术的挑战,如同他笔下的万千山水,不管是波涛汹涌还是静如止水,总有—种美态,他这样憧憬着未来。
  (编辑/李木子)
  何俊华
  1962年生于广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艺术硕士,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青联常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主席、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岭南美术创作院副院长、广东省青年艺术家联合会荣誉主席。主攻重彩山水,尤擅长红色系列,技法博采众家之长。作品由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画院、广东美术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机构收藏。
其他文献
中國人笃信如逢太平盛世,便会有凤凰绮丽临世。  在约定俗成里,收藏来界定盛世的存在,而凤凰则是一个应时运而生的特殊族群。  所以在当今盛世的收藏界,一群翅膀留下绮丽华光的凤凰——就是中国女性藏家。  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国女性藏家”的关键词时,所能见到的词条却大多关于国外或古代的女性藏家,当今中国的女性藏家却鲜有报道。毕竟要在一直是男性领地的收藏界争得一席之地,女性藏家甚至是比女性艺术家更为珍
期刊
说到女性与收藏的关系,如果细细品味历史,再细细打量现实,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翻看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崛起,女性拥有了决定财富走向和文化品位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女性介入原来被男性独占的收藏领域成为可能。于是,在不断壮大的收藏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藏家开始“独步天下”。她们不再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以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让收藏界增添了别样的美。  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  最适合用来描述女性藏
期刊
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国宝”一词会歧义大过本意。应该感谢《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普罗大众关注到文博领域,关注到博物馆这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之后的国家公器。博物馆的出现代表昔日王宫贵族的私有财产现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但是就因为春晚特别安排的一个“国宝回家”环节,才让大家重新思考起何为“国宝”的标准。  “国宝”通常认为是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有物品与非物品两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
期刊
身着华衣,脚踩高跟鞋,她自信而优雅地步人贵宾席。镜头一转,座无虚席的瓷器市场拍卖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拍卖师口中的数字在不断攀升,从18万元到58万元,最后价格定在61万元落槌,手持8203号的一位女士竞得屏幕上的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得益于此前深入的研究与考证,她自信而坚定,此番的出手志在必得,并早已将此瓶视为囊中之物。这位以“小女子”自称的女藏家是英国BBC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个故事的
期刊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收藏·拍卖》:如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女性藏家群体的形成和演变?  冯原:从性别的社会制度与权力关系的历史来看,如果有女性收藏家这样一个群体,那也是现代社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出来的。在前现代社会,女性尚无可能离开男性而单独支配财富与文化,这一点东西方都概莫能外。从收藏的原本意义来看,占有或收藏有价值的东西的历史可能很
期刊
《收藏·拍卖》:从华辰拍卖的实际状况看,是否存在日益崛起的女性藏家群体?  李欣:在我们的客户中,女性收藏家很少,占整个藏家群体的2%-3%。原因很简单,社会发展还是以男性为主流,事业有成的人群也以男性为主。当然,在原来几乎没有女性藏家的市场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经济收入的提升,慢慢开始有一些女性关注文化和艺术品收藏。很大一部分女性群体,是从艺术行业从业者转变为藏家。  《收藏·拍卖》:在你看
期刊
说到女性藏家这个话题,红尘脱口而出就说到李清照,应该是有史可载的女性藏家第一人,不仅收藏,而且还发展出金石学这样一独立的学科。红尘说,李清照的生活方式里集中了中国文人的四大雅趣——诗词、品书、临帖、玩器,女性藏家就应该以此作为一种理想生活的范本。  红尘认为她的收藏是很有选择性的,而且确实带着女性的特点。大多数女性都很热爱生活,出于对生活的关注,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件藏品都与生活相关,最好是就可以在日
期刊
三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独立策展人,资深藏家  《收藏·拍卖》:请你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如何认识女性藏家这个群体?  张委:女性藏家的影响是家族性的,因为女性的身份可以是家庭的女主人、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她是主导着一个家庭审美判断的灵魂人物,所以她的收藏的品位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审美品位及鉴赏能力。而男性藏家偏向理性,更注重的是藏品的价值性及其回报。就我个人而言,进入艺术品收藏是源于
期刊
在当今全球的艺术市场,有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女人,她们在拍场上对高端艺术品展开激烈争夺,或以个人强大的社交能力推动当代艺术馆藏事业的发展,引领着全球艺术潮流的走向。盘点当下,以全球视角观察那些著名的女性藏家如何玩转艺术。  玛雅莎公主(Sheikha AI Mayassa AI Thani)肩負小国的艺术大国梦  玛雅莎是卡塔尔国王之女,尽管这位公主是一位年轻的80后,但她却是卡塔尔王室收藏的主脑。
期刊
从收藏老物件,到变身为当代艺术的资助人。子静,一位具有前卫目光和思想的现代女性。与许多藏家相比,她收藏,却不仅仅局限于藏,而是因藏往前迈得更前,以推广艺术资助为己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收藏,始于感性的触动  登上楼高14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与极简的室内设计让人瞬间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摩登氛围中。美术馆的一隅是子静的办公室,内里的陈设却呈现着另一番的韵味,中式风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