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具有药效稳定和组胺释放少等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靶控输注(TCI)与静脉输注是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给药方式。拟评价TCI与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ASA Ⅰ~Ⅱ级,年龄28~62岁,性别不限,体重波动范围不超过标准体重20%,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未见异常,近期未服用干扰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两组(n20):静脉输注组(Ⅳ组)和TCI组。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BP和SpO2。静脉滴注东莨菪碱0.3mg。采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颤搐情况,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启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以TOF(电流60mA,频率2Hz,波宽0.2毫秒,间隔14秒)刺激尺神经,记录拇内收肌的肌松程度。
麻醉诱导:两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芬太尼3μg/kg,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靶控输注异丙酚,Ce 3.0μg/ml,TCI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TCI顺阿曲库铵,Ce 0.5μg/ml,Ⅳ组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mg/kg,两组于T1 5%时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0mg,TCI异丙酚,Ce 2.0~3.0μg/ml,Ⅳ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μg/(kg•分);TCI组TCI顺阿曲库铵,Ce 0.15~0.2μg/ml,两组维持T1<10%;開始缝合腹膜时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异丙酚,手术结束前1小时停止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药用量、顺阿曲库铵给药调节次数、手术时间、T1恢复25%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指征:病人能听从指令,抬臂和抬头可持续5秒,呼吸空气5分钟时SpO2>94%。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IV组比较,TCI组异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5),见表2。
讨 论
本资料分别参照文献选择顺阿曲库铵的输注速率和Ce[2]。术中维持T1<10%可满足腹部手术的肌松要求。两组病人术中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无差异,与IV组比较,TCI组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提示TCI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可减少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量,切可减少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从而有利于术后肌松恢复。TCI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3],从而产生稳定肌松效果,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较少且给药调节次数教少,顺阿曲库铵用量少因此清除时间较短,导致术后肌松恢复较快;而以恒定速率静脉给药时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及给药调节次数较多,顺阿曲库铵用量多因此清除时间较长,导致术后肌松恢复延迟。
综上所述,与静脉输注比较,TCI顺阿曲库铵可减少工作量,术后肌松恢复较快,建议临床上采用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
参考文献
1 Botman JM,Arps H,Westenskon DR.A bolus plus continuous infusion protocol for controlling neuromuscular blockade during anesthesia.Int J Clin Monit Comput,1995,12(2):89-95.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2,1912.
3 王若松.静脉麻醉与药物输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n20)
表2 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顺阿曲库铵给药调节次数及术后肌松恢复指标的比较(n20,X±S)
注:与IV组比较,a(P<0.05)。2 聂明明,杜成辉,申晓军,等.腹部创伤后胃肠道损伤的院内救治.中华创伤杂志,2009,6:551-552.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ASA Ⅰ~Ⅱ级,年龄28~62岁,性别不限,体重波动范围不超过标准体重20%,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未见异常,近期未服用干扰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两组(n20):静脉输注组(Ⅳ组)和TCI组。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BP和SpO2。静脉滴注东莨菪碱0.3mg。采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颤搐情况,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启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以TOF(电流60mA,频率2Hz,波宽0.2毫秒,间隔14秒)刺激尺神经,记录拇内收肌的肌松程度。
麻醉诱导:两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芬太尼3μg/kg,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靶控输注异丙酚,Ce 3.0μg/ml,TCI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TCI顺阿曲库铵,Ce 0.5μg/ml,Ⅳ组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mg/kg,两组于T1 5%时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0mg,TCI异丙酚,Ce 2.0~3.0μg/ml,Ⅳ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μg/(kg•分);TCI组TCI顺阿曲库铵,Ce 0.15~0.2μg/ml,两组维持T1<10%;開始缝合腹膜时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异丙酚,手术结束前1小时停止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药用量、顺阿曲库铵给药调节次数、手术时间、T1恢复25%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指征:病人能听从指令,抬臂和抬头可持续5秒,呼吸空气5分钟时SpO2>94%。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IV组比较,TCI组异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5),见表2。
讨 论
本资料分别参照文献选择顺阿曲库铵的输注速率和Ce[2]。术中维持T1<10%可满足腹部手术的肌松要求。两组病人术中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无差异,与IV组比较,TCI组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提示TCI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可减少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量,切可减少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从而有利于术后肌松恢复。TCI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3],从而产生稳定肌松效果,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较少且给药调节次数教少,顺阿曲库铵用量少因此清除时间较短,导致术后肌松恢复较快;而以恒定速率静脉给药时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及给药调节次数较多,顺阿曲库铵用量多因此清除时间较长,导致术后肌松恢复延迟。
综上所述,与静脉输注比较,TCI顺阿曲库铵可减少工作量,术后肌松恢复较快,建议临床上采用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
参考文献
1 Botman JM,Arps H,Westenskon DR.A bolus plus continuous infusion protocol for controlling neuromuscular blockade during anesthesia.Int J Clin Monit Comput,1995,12(2):89-95.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2,1912.
3 王若松.静脉麻醉与药物输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n20)
表2 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顺阿曲库铵给药调节次数及术后肌松恢复指标的比较(n20,X±S)
注:与IV组比较,a(P<0.05)。2 聂明明,杜成辉,申晓军,等.腹部创伤后胃肠道损伤的院内救治.中华创伤杂志,2009,6: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