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广谱抗菌西药治疗,观察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盆腔炎性疾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28-01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是指发生于女性上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内膜炎以及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期以及月经期的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累及多个部位[1]。急性盆腔炎可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弥散性腹膜炎,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研究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选取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广谱抗菌西药治疗,观察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9.3±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0.6)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诊断 患者有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或者宫颈触痛,进行宫颈或者阴道检查可见有异常黏液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白细胞,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者双侧的输卵管增粗,可伴有盆腔积液以及输卵管卵巢肿块。经盆腔B超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破裂、正常排卵以及黄体破裂。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或者替硝唑治療,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配方为:30g红藤、30g蒲公英、30g紫花地、20g败酱草以及10g赤芍,对于有炎性包块的患者加用莪术、桃仁以及三棱各6g,对于腹中冷痛严重的患者加用9g附子,对于腹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加用延胡索和香附各12g,保留灌肠每天1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水煎中药浓缩溶液至100-200mL,灌肠时药液加温至感觉温度舒适为宜,通常为38℃左右,给药时取侧卧位,使用细导尿管插入直肠约10cm,灌入药液,约20min灌注完毕,拔出导管,卧床休息0.5h,保留约24h,每天保留灌肠1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盆腔B超检查可见附件增厚减轻或者炎性块物缩小,盆腔积液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或者进一步加重。有效=痊愈+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随访1年1例复发,对照组患者3例患者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4例发生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随访1年8例复发,两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诊断标准为子宫有压痛、附件压痛或者宫颈举痛,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可大大增加诊断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性。其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包括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管壁增厚,盆腔有游离的液体,管腔有积液[3]。以往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以经验用药为主,多采用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治疗,但单纯使用这类药物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会存在长期用药产生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高等诸多问题[4]。而临床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直肠给药可以不经消化道直接作用病灶,部分药物直达盆腔,局部浓度高,作用效果好。避免刺激胃肠,且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免对肝脏产生不良反应[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了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最好在夜间用药,最好为便后灌肠,月经期停止灌肠,月经干净后3d用药。总而言之,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盆腔炎性疾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晓文,王建军.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9,30(8):6-9.
  [2] 封雪琼,熊彩兰.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5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641-642.
  [3] 卓开华.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J].当代医学,2010,16(7):15-16.
  [4] 王志舟.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1):3485.
  [5] 王艳萍.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与诊断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09,18(25):4-5.
其他文献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管理明清档案最权威的国家级档案机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先后利用缩微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现在的网络技术,对传统珍贵的纸质档案进行整理加工,在有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分期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冬夏两季贴敷疗法,对
总结132例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的管道护理体会:包括肠内营养的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局部皮肤、管道通畅、腹痛、腹泻、代谢状况)及拔管护理。结果:131例病人得到了有
2007年12月末,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的广东省的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全部挂牌运作。目前,这种新模式运作情况如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梅州市邮储银行近三个月的经
“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独立概念,当前学界存在着对这三个概念辨析不清、甚至混淆误用的现象。狭义的“国家形象”、“政党形象
国有服装企业拥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亲情式管理特点。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劳动合同制的实施,国有企业传统的文化管理已无法成为保持人员
以湖北地区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湖北传统刺绣资源的分布,然后分析其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可以参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