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避免的12个广告错误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企业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在许多不同的媒体上做广告,结果却不甚理想。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做广告后都是这种感觉。如何才能确保企业所做的各类广告宣传真正行之有效呢?这其中或许很难有令人期待的“灵丹妙药”,但以下一些问题确实是可以在做广告时尽量避免的:
  
  渴望即刻见效
  
  事实证明,那些想尽一切办法让人们立刻做出反应的广告往往也是最容易让人忘记的。要在顾客中树立理想的企业形象,这种功利目的太强的急进方式常常起不到什么作用。
  
  盲目追求广告覆盖面
  
  要想使多种媒体的交叉宣传收到成效,每种媒体形式的广告都必须重复多次,才能使顾客记住。大多数情况是:多种媒体交叉广告的影响面很广,但广告次数不够。100个人看到而仅有10人被打动和10个人看到但全部被打动的结果是一样的。
  
  认为老板最了解情况
  
  一般说来,老板们很难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对自己的产品的过分了解使得他们讲的内容常常不是顾客需要的,因为他们不善于站在外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和在瓶子里就难以看清瓶签的内容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根据的自夸
  
  广告人总是说他们有顾客最想要的“物美价廉”,但却没有什么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没有根据的自夸无异于陈词滥调,人们已经听烦了。要记住,你必须证明广告中所讲的内容是千真万确的。你的广告是否为潜在客户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是否有一种新的见解和观点?如果没有,那你就准备接受失败的结局吧!
  
  滥用非强制性的媒体
  
  非强制性的媒体(如报纸、黄页等)只有当顾客开始寻找某种产品时才会发挥作用,它们通常不能在购买欲望产生之前就先入为主。所以,要想让顾客对你的企业产生兴趣,它们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耐心地、持续地借助强制性媒体(如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就比较容易赢得顾客的心。
  
  认为宣传就是做广告
  
  认为一个广告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即使是一个有说服力、容易让人记住且非常有效果的广告,也只会针对某一点进行有力一击。但这远非宣传工作的全部,一个广告是解决不了所有的宣传难题的。
  
  总是遵循惯例
  
  不知道为什么,广告人总是很愚蠢地将广告做得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做广告。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总能让观众在某种程度上忘记其虚构性而置身其中并产生一种真实感。广告宣传也是这样。
  
  广告集中在后半周
  
  广告人总是对周四或周五的广告非常着迷,强调要在顾客购物之前做广告。这些人都争着要在周四或周五去吸引顾客的眼球,却不去很从容地在周日、周一、周二或周三来做这件事。
  
  过分强调观众的素质
  
  许多广告人和媒体的专业人士都非常强调观众的素质。实际上,向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千篇一律的宣传,其后果往往要比做砸一件事情更为严重。当你的演讲确实很精彩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一下子拥有许许多多的知音。
  
  举办活动进行宣传
  
  宣传活动应该是为了进行市场定位及证实你在广告中所做的承诺。如果有百分之一看过广告的人来参加活动,你可能就忙得乱七八糟。你可能需要一辆大巴来回不停地接送客人,甚至需要警察来维持交通。可是,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来参加活动,你的大部分投入事实上被严重浪费了。
  
  效果很好但作用不大
  
  现在,有很多广告非常有创意,却没有什么说服力。精巧、聪明、有趣、有创意和与众不同固然重要,但都不如可信、有说服力或印象深刻更有意义。
  
  淡化广告的目的
  
  广告的目的是要人们了解公司及其特有的服务项目。遗憾的是,许多广告人过分注重周围人的评价。大家似乎最愿意讨论精巧、聪明、有创意及与众不同的广告。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吗?一旦我们淡化了广告的目的,那么,制作再精良的广告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其他文献
企业家英年早逝再次提醒企业家关注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38岁。王的去世再次给企业家敲响警钟:健康问题正在成为经理人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大敌。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企业高层管理者每周工作时间超
期刊
所谓品牌定位,就是那个要在市场上找钱的组织为有钱族建立一条通往天堂而非地狱的光明通道。  由享乐通道带来的天堂里的意外收获往往使人快乐至于天堂是不是真实的存在,是无所谓的,毕竟人还是需要获得某种精神安慰的,而且又是能够带来快乐的安慰。  而方法论的实质是组织的意识问题,面对不同需求层次的人所建立的意识观念,也可能导致不同的通道。  举个例子,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购买并改造星巴克。19年时间,星
期刊
在沃尔玛内部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一种美国人努力工作、友善待人的精神,我们称之为“幽默”文化。沃尔玛人一方面辛勤工作,一方面在工作之余自娱自乐。业内专家认为,沃尔玛的这种文化氛围是员工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之源,也是沃尔玛获得成功的最独特的秘密武器。    以幽默赢得顾客    沃尔玛是从小镇上发展起来的,小镇生活总的来说相当乏味,因此需要自己想办法制造一些热闹气氛。例如,举办户外
期刊
中关村的企业家普遍不爱运动,睡眠质量差,其中六成人患有强迫症和敌对症。  由北京佰众健康体检中心和《中关村》杂志组织的调查抽取了几十位样本,这些企业家年龄都在29岁与48岁之间,平均年龄41岁。  被调查人群中,75%存在颈椎和腰椎的疾患,而这种疾病在同年龄层次的普通人中只占4-5%。除了生理疾病外。中关村企业家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健康心理9项测查中,46%的被查者存在心理健康的轻度异常,
期刊
被称作“企业之魂”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也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大量事实证明,那些成功企业之所以具有非凡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关键就在于拥有成功的文化。   理想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这种管理氛围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在具体实践中,文化管理往往比制度管理更为有效。比如,要解决员工
期刊
保持企业团队士气的秘诀是什么?从麦肯锡咨询实践中可以发现,保持团队士气的秘诀其实只需记住一些简单的原则就可以了。  第一,把握团队的温度。与你的团队同事交谈,要保证他们乐于从事正在干的事情。注意发现他们对正在干的事情有没有什么疑问,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干,给他们一个解释。如果他们不高兴,就要赶紧采取安抚措施。  第二,掌握稳定的过程。如果在团队优先处理的事情或你所进行的分析方面你总是改变主意,你
期刊
在北京主要汽车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年利润额1.5亿元,轻、微型卡车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这一业绩引起汽车界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纷纷研究福田成功之道。  北汽福田党委副书记赵景光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了福田经营文化的“秘诀”和福田经营战略带给汽车行业的七点启示:  (1)搞准战略定位,中小企业不能搞大规模经营。目前,福田的产品体系主要由四轮农用运输车和轻、微型载货车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组织行为学专家詹姆斯教授对2000多名工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无激励的情况下(比如远离领导者、工作枯燥、按时记酬),每个工人的能力通常只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如领导者寄予希望、员工之间竞争、按劳计酬),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詹姆斯教授以一句精彩的话总结了这个实验结果:“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此话已经成为工商界的名言。  一个企业或组织也像一个人一样,“气实则
期刊
在《商业周刊》最近公布的“表现最佳企业”的评选结果中,夺得“最佳小企业”桂冠的是一家名叫帕奈拉的面包店。在美国股市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下,这家面包店的利润达到1320万美元,股票回报率更高达165.2%。为了探求其成功经验,我特意造访了这家面包店。  按照事先的计划,我先在帕奈拉的网站上找到了离我最近的一家分店。  驱车来到弗吉尼亚的小镇,果然在停车场的一角看到了帕奈拉面包店的标志。一溜看起来清爽悦目
期刊
“在一个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中,所有升迁都是凭借个人努力得来的。想摧毁一个组织的士气,最好的方式就是制造‘只有玩手段才能获得晋升’的工作气氛。”(《没有任何借口》59页)费拉尔·凯普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士气问题。  医书上经常提到“正气在身,邪不可侵”的话,提醒人们加强身体锻炼和保健。中国有一本叫《寿世保元》的书,记载了元气与寿命的关系。作为一个人来说,身上有正气和元气,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