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滴水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家和跨国公司还在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争论不休的时候,工程师、农民和国际援助组织已经在积极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他们开发出能够滤出清洁饮用水的装置,培育出在干燥土地上也能繁茂生长的果树。我们需要开始行动,否则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在美国西雅图一家创业公司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举起玻璃杯,喝了一口水,并表示味道不错。这杯水不是某个瓶装水公司出品的,而是几分钟前由污水净化而来的。盖茨借此向全世界介绍了一款新的污水处理装置,它将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喝到清洁的饮用水。它能对人和动物的粪便予以加工,并在此过程中产出电能和高质量的肥料。
  如今,世界很多地区都处于长期的极端干旱中。在东非索马里兰地区,不再到来的雨季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饥荒。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警告缺水问题还将不断加剧:“到2025年将有18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50年全球对水的需求将上涨40%。”
  我们该如何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清澈、干净的饮用水?家庭、工业和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吞噬了这种珍贵的资源。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不断扩张的大都市使迄今为止未使用过的珍贵淡水储备受到严重威胁。而在水资源紧缺的地方,分配战正愈演愈烈。

已经拥有必要技术


  情况很严峻,但并不是毫无出路,近几十年的技术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希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自1990年以来,能获得清洁饮用水的人数上涨了20亿。一些研究者推测,将来水资源短缺问题也能得到有效控制,能够保证供给。水文学家荣田佳秀借助卫星数据计算得出,在接下来几十年,地球上哪些地方的水资源将走向枯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他相信:“我们目前已经拥有了保证未来水资源供给的必要技术。”
  要让这一乐观的预测成真,需要政治界予以配合,而目前这方面取得的进展比技术上的要少得多。根据联合国决议,饮用水供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项人权,但同时,水资源也是一种经济产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3个方面的水资源合理、可持续分配应该由国家调控,但这很少能够实现。”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负责人菲利普·瓦戈尼茨说。
  或者,只有当水资源面临枯竭时,才能够实现,比如在美国加州。过去几年严重折磨这个州的一次重大干旱使得人们开始转变观念。“由政府主导施行的节约措施使得如今的加州人均用水量比干旱开始前减少了3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水资源中心的戴维·西德拉克解释道。更重要的是,那些之前毫无顾忌地使用河流、渠道和地下水中水资源的农民,如今需要上报自己使用的每一滴水。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开始投入使用,很多回收再利用系统将废水转化为饮用水,并不断实现这个循环。尽管如今加州又有了充沛的降水,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了节约用水,用水量仍然很少。
  在地球的其他地方,水資源短缺也带来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点子。如今以色列一半人口正在饮用淡化的海水。城市国家新加坡对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个表率。它使用最先进的海水淡化和废水回收技术。“这个国家最大的进步是对雨水的有效利用。”环境工程师戴维·西德拉克称赞道。在新加坡,从天空降落的几乎每一滴水都被搜集起来。

水资源外交


  富裕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承受这些昂贵的方案,欠发达的国家则更加依赖于简单方便的方法。比尔·盖茨所宣传的污水处理装置之类的新技术将为此出一份力。如今,这种名为“贾尼基全能处理器(Janicki Omni Processor)”的装置已经在为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部分居民供应饮用水。不久,类似装置也会在印度投入使用。
  而发展中国家规模不断扩张的大都市对水资源的渴望,是仅仅一台机器无法满足的。因此,扬·埃利亚松等专家要求实行一种新形式的“国际水资源外交”,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必须改变浪费水资源的传统经营方式。如今它消耗的水量占到总消耗量的70%,其中只有略多于一半真正被植物或农产品所利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的克劳蒂亚·林格勒在华盛顿解释道:“工业区和城镇居民学会了节约用水,是因为他们必须为此付费,而对于农民来说,水仍然是完全免费的资源。”
  [编译自德国《焦点》]
其他文献
在意大利坎帕尼亚地区,许多人都知道黑手党。与他们打交道常令人不寒而栗,但又有利可图。曾长期为黑手党头目理发的剃头匠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克莫拉的故事。最后一次见到斯基亚沃内先生是在2015年。我到医院去看望他,警卫们皱着眉头站在他周围。尽管刚经历过一台脊柱大手术,这位71岁的老人看上去仍精力充沛。但没人料想到,几天后斯基亚沃内突发心脏病逝世,周围人悄悄议论那是否是一场谋杀。我一进病房,老板立刻认出了我,
如果有一份工作,一年可以赚10万英镑,还有使用豪车、免费旅游和免费住宿等福利,你会考虑去应聘这份工作吗?最近,一则高薪招聘保姆的广告成为头条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这则由一位不具名的女性在英国儿童保育网(childcare.co.uk)发出的广告称,所招保姆的工作职责是照顾4个在伦敦、巴巴多斯、开普敦和亚特兰大等多地居住、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应聘成功者将可以使用该家庭的多部高级车(包括保时捷、路虎
没有业余爱好的人生日本编剧三谷幸喜创作过《我家的历史》《有顶天酒店》等卖座影片。这些年,他在报纸专栏自嘲地谈论兴趣爱好多达17次:“接受采访时经常会被问及业余爱好,每次我都词穷。”(2000年)“我没什么爱好,也不怎么应酬。”(2004年)“要说最近的爱好,就是买DVD看影视剧了。”(2007年)“看影片与其说是兴趣,不如说是工作的参考。我无法想象没有工作的自己是什么样子。”(2010年)“我是既
想养狗的人,可以先试试训鸡。本文作者参加了一位在世界上享誉盛名的动物驯养师开设的训鸡课。自那以后,这种家禽在她的眼中就变了模样。世界上最聪明的鸡名叫巴菲。在阳光下,它的羽毛就像一只小狐狸的皮毛一样漂亮。它喜欢吃玉米,能区分红色、蓝色和绿色,如果努努力,还能分清画中的鹰和小兔。我是在巴伐利亚州参加一次训鸡课程时认识巴菲的。实际上,我报名上课的原因并不是想更好地了解鸡,而是为了更顺利地训练我的狗。动物
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在国际犯罪名单上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毒品走私、贩卖枪支和人口贩卖。在黑市上,一克犀牛角价值50美元——比可卡因和黄金贵得多。经常参观水族馆和马戏团的人有没有仔细想过,为我们卖力表演的动物们正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它们原本属于野生的大自然,现在却被迫困在人类的牢笼里。这就是为什么这几位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师要联手,他们呼吁公众关注野生动物危机,严厉打击非法贸易野生动物和偷猎行为。这些摄
人类低估了猪。它们小嘴向上翻着,钩子一样的小尾巴高高翘起,可爱程度不亚于小猫。但它们与猫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不止一次地牺牲自己,拯救了危难中的人类。心脏瓣膜猪的器官可以用于人体移植,为所有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永远的终结者”和曾多次获得“环球先生”称号的阿诺·施瓦辛格15岁时就开始坚持健身。他每天都要在健身房里待几个小时,即便后来不再参加健美评选,仍继续坚持积极
阴谋和诡计笼罩着整个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德国、英国军方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招募大学教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专家在为各自的阵营效力期间发明的核武器、电脑、青霉素、火箭和雷达,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时期的世界形势极为复杂,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的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和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但在同盟国内部,因为社会意
秦岭山脉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龙盘虎踞,绵延数千里,被古代堪舆家尊为华夏龙脉,陕西人自豪地称之为大秦岭。当代陕西山水画家万鼎,近十余年来卜居佛坪,游走丹青,守护大秦岭,以他的大秦岭山水崛起于中国画坛。万鼎,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何海霞(1908-1998)的学生,何海霞又是中国画巨匠张大千(1899-1983)的弟子,因此万鼎的大秦岭山水特别是他
10年以后,人们为什么还会买报纸?答案非常简单:实用。如果被赋予价值,纸媒将继续存在。报纸的路在何方?全世界纸媒的印刷和发行量都在下降,而数字化前景又充满未知。在这场大变革当中,报刊能否绝处逢生?10年之后,是否还有人读报?答案非常简单:如果还有实用性,报纸将继续存在。“看到有人手里拿着报纸的感觉真好啊……”意大利《晚邮报》驻纽约的记者同我一见面就感叹道。我俩如约走进一家酒店的餐吧,准备喝杯餐前
若想请一个保姆,你会相信谁:直觉还是算法?轻信陌生人会有危险,我第一次得到这方面的教训是在1983年。那时我刚刚5岁多,一个名叫多丽丝的陌生女子来到我家做保姆。她来自格拉斯哥,将近30岁,是我的母亲从一本名为《女士》的时尚杂志上找到的。多丽丝穿着一身救世军军装来到我们家,还戴着军帽。“我记得她有很重的苏格兰口音,”母亲回忆说,“她说,她曾经照看过像你当时那么大的孩子,还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加入了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