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高校德育效果提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su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新兴媒体的崛起是大势所趋、时代发展潮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入侵,导致新一代社会青年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本末倒置。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民族文化需要认同感。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是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基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促进媒体融合,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其他文献
在“新工科”教育建设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化、人性化,打造前沿交叉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文章结合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
摘 要:以“大学四年科技创新不断线”为目标,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年年参与、人人收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四年科创的内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多年实践证明,提出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扭转了目前实践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的不利局面,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姚莹学治兼修,以致用诠释义理,经世精神成为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的政声亦名于当时,堪称晚清时期经世文士的典型.受经世思想的影响,姚莹论诗倡导经济之用,强化了经世诗
摘 要: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文章对比了国内外较为典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从学分分布、必修、选修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分析了“双一流”学科与地方院校学科差距,结合地方院校研究生课程建设实际,提出构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19-04 
泰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近几年来泰国留学生赴中国学习的人数日益增加,如何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成为首要问题.就汉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效果而言,文化认同度越高,汉语
在当前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本土话语体系的著作中,祁志祥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极具特色的一部.该著建构了一套架构完整、逻辑清晰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从历
祗园南海的“太白医俗”说内涵丰富且颇具特色,他认为吟诵李白诗歌对于医治鄙俗、乐天之俗、宋诗之俗这三个方面有积极作用.其中,对于鄙俗的医治与“初唐变野”道理相通,是以
摘 要: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构建轻化工特色、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本科生自主科研创新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的校内外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等“三位一体”的实践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轻化工特
司空图明哲保身、退隐山林的隐逸哲学思想体现出儒释道相融的人生智慧,是晚唐隐逸群体中的特殊存在.韩国文人将司空图与中国古代的高义隐者并誉为“忠烈”、“高贤”,其不仕
鱼车图是汉画像中常见的图像类型.根据汉魏辞赋中有关乘鱼和鱼车的描写,可证明汉画像中的鱼车图内涵是表现乘鱼游仙.从当时古籍文献所载和相关乘鱼图看,鱼车图属于乘鱼图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