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抽象石之形式与神韵(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本文提到雅石大美的本质精神本期我就再从雅石的内具动静感说起。
  乌江石
  水冲石,因为有水力长期冲洗石体,所以会在石体上留下动感与静感,这是自然的动力与静力留在石体上的证明。
  雅石的赏玩,不能不去了解它的本质精神,否则称不上赏玩。
  要看出雅石的本质精神,最直接的就是看出石体“内具的动静感”,体会到石的动静感,才能有下一步的韵与更深层次的神(精神)。
  此方抽象石全釉面(不吃油),上有纹路。结构体定点而立,整体协调感强。
  以动、静感来说:纹路具有由右向左的动感,而石头右边所显示的是头部般的轮廓加上类似嘴的小缺口,而且是静态的。所以,此石就具备了3个以上可以赏玩的元素:石质、纹路、动静感,左右动静感加上定点产生的平衡协调性。
  这样的赏玩,才是穷究雅石的本质精神,才有与雅石与大自然契合的乐趣。
  黄龙玉
  雅石的认识、赏玩、收藏是一连串整体性的学习过程。是智力、耐力、精神的考验与挑战。而鉴赏和收藏,其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没有高水准的鉴赏力,也就难收到优秀的藏品。
  鉴赏并不是一门神秘学科,它是各种感性认知的汇总与个人精神慧力的训练,有逻辑、理论与知识可学,但又无法道尽。甚至是非思维理解所能及的精神境界。所以是慧力、精神与修养的极大挑战。既使是老手也有偶尔打眼的时候。所以,这跟学历或头衔关系不大,却跟经历分不开。只要努力而全心投入爱好的人,都有可能做到一定程度。
  收藏者众,然而其中之佼佼者必定孤独,甚至不被理解。因为有时所谓的顶级石头,是不在规则范畴内的,也非市场上热门的泛泛品相——有可能是其貌不扬,简易而不吸引人的。
  若是众人皆识的好东西、好品相,你又何来机会去发现?去获取?去拥有?
  收藏同时也是秉性的修炼,需以平常之心看待诸事。收藏靠机缘与慧根,并非有钱人就能囊括一切。有时在淡泊中积聚,成熟,等待机缘,甚至孤芳自赏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个人享受。
  虽言人不分贵贱,但人总是有层次等级之别的。
  有天资聪颖,悟性奇高者。
  有冥顽不化,死守规则者。
  有学富五车,却程度不高者。
  也有先知先觉,却孤独无人理解者。
  既是参差不齐,则世事必有不平。
  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与机遇。
  因为如此,也就各凭本事,收藏才有极大的乐趣。这才是公平与真谛。
  乌江石“心源”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艺术与哲学上,抽象思考或许可以说是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直观地欣赏对象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一种对外象与表象的萃取与纯粹化,是借“相”的引导而直取内在精神的修为涵养功夫。
  以艺术品来说,是通过作品,直接体验感悟创作者独特的创意与创作理念和精神。通过作品这一媒介与载体,直接与创作者做精神交流。这样的作品与审美情趣,才是上等的。也是赏玩的真谛。
  雅石是大自然无思无为的作品。欣赏雅石,也是必须以雅石为主体。
  是雅石向人传达了它要诉说与表达的大自然精神,而非用人类的意识思维强加在它身上。
  这样的赏玩才是一种体悟,精神交流与个人精神修为的提升。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无为而无不为之道。雅石是自然与一切法的载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米芾拜石,相见恨晚之慨。或许是这样的心境。以下为摘录与修改自网路上的一篇文章。
  石理与石道,各有所长与实理实事,何止五段。这样的只是粗略区分,谨供参考。
  石道五段:
  初段:初学者。见到石之稍奇者即显露兴致,以奇或观赏价值为基础。
  二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开始学会辨石,重视石相之美观秀气。
  三段:对石产生了更浓厚的興趣,并能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赏析。开始重视石的意境,努力使自己与雅石产生的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对抽象石的感悟也大为提高。以心领悟石理。
  四段:能准确地品评雅石的高下优劣。藏石水准大为提高,为雅石题名含意深邃,不落俗套。
  能领悟不同石种的石性,“以性观相”。重视静观,重视与雅石交流感应,应验“形象三分,心象七分”。体会动静如一。涵养功夫令人钦敬。
  五段:最高层次。引入哲学观,思辩人与自然与“天人合一”之理。藉石悟道,尤喜禅石,对之如面高僧。面对雅石,有悟性,有感应。待人处世祥和平静。
  大化石
  在一个14公分宽的小石头上,有了个惊人的1公分宽的立体凸点。此点在水中经历了多少水流的冲击碰撞,却仍不屈服。屹立不摇,成为主体的一部分。并成为主体最闪亮的焦点与引领着石的方向。
  此外,釉化的石质,草花纹理,动感的结构体,也都体现在这一个小小的石头上,使人从中体会到多少大自然惊奇的造化。
  每个人都可以从石头中发现自己要的价值。
  赏石的价值发现,不只局限在我们现在已知的理念、观点或评比中,已知的价值仍有它存在的需要,但也只是基本功。
  “个人”的创新与价值才是自己该更多加关心的。贾伯斯“创新”了手机的价值而有苹果手机。而我们该对于雅石的赏玩有什么新的价值“体现”呢?
  简单地说:就是我,又从石头中学习了什么?体悟了什么?!
其他文献
石展上见到多年未见的老石友,说:“我这两年也买了不少画面石。哎,交学费了。”说着翻出张照片给我看。彩色牧羊石,层次,景深都有了,相当可看的石头。他说:“是啊,我自己蛮喜欢。可人家说,太满了。”我知道这“人家”多半是专家,不好多说。只得劝他听自己的,比听“人家”的重要。  石友是很拿“人家”当回事的,因为规则往往是“人家”定的。比如不能满,要留白。梵高就不懂留白,他生前畫都卖不出去。再比如要刻画生动
期刊
一眼鎏金,满满的沧桑,难掩母亲止不住的欢笑。岁月留痕是无声的,不知不觉中,您的脸上已经刻上了无数道波澜,心里已经珍藏了许多东西,不伪不装,自然天成,大美不言,合于天地大道。  您的气质,就是所有您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和走过的路。您的风彩里透着您的见识和您的心境。每一秒匆匆而过的时光,滤过悲喜,还有笑意嫣嫣下咬紧的牙关……留下的都被幸福吻过的模样。如石中的您一般,美也美过,爱也
期刊
劝石  易文海  是吞还是吐,是舍还是得。  人生常遇到,实在难抉择。  昨日得小石,吞吐费琢磨。  口中衔一物,万年没取舍。  吐了怕丢掉,吞了别人说。  叼了千万年,少了万千乐。  自然大智慧,道理石头说  人生要施舍,舍了才有得。  石说  易文海  石头天生一只眼,  大千世界都看穿。  风风雨雨眼前过,  来来往往别想瞒。  人类长了两只眼,  瞻前顾后好为难,  石头劝君闭一只,  眼
期刊
坐井觀天石头国
期刊
坐落于海河二道闸南侧的天津宝成博物苑景区,由全国政协委员、宝成集团董事长柴宝成创建。始建于1999年,总投资12亿元,占地260多亩,收藏各种奇石8000多块、奇珍异宝2000余件,种植名贵树木、花卉3万余棵。景区由闻名遐迩的奇石园、江南园、植物园、博物苑、民俗博物馆、华宝寺、动物园、山水居等十大景点组成,景区内古石、古树、占建筑“三古合一”,天造地设独一无二,世界仅有景象万千,成为海河之滨一颗璀
期刊
石头为什么会住在学校呢?  在四川江油西屏中学里有一面很独特的墙,这面墙下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涪江丹景石,这些石头从哪里来,是谁搬来的?家住西屏中学的胡舜尧,让他的石头寄宿在了学校。  任教十余年的胡老师发现学校附近涪江河里的石头,很有特点。他是美术老师,有独到的审美,以及自己对石头的高要求,胡老师在涪江河里捡到不少好石头,这些石头慢慢也被胡老师捡到校园里。一块、两块到现在的上百块,甚至上千块的石头成
期刊
“形质色纹韵”中的“韵”,是对观赏石审美而言。本文就“韵”作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要范畴的诞生作简要回顾后,着重于从赏石审美中“韵”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应用这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求教于石界同仁。  一、“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  “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范畴高于概念,往往是一个概念系统。“韵”由一个言词的概念到成为范畴经历了由个别到一般的进程。  “韵”始于音乐的鉴赏。东汉蔡邕在《琴赋》中写道
期刊
赤峰海玉行业协会 引领海玉时代潮流  近年来,在整个行业遭遇寒潮而全面下滑的大背景下,海洋玉髓这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高质感玛瑙,凭借其秉赋、品质和绚丽多彩的图案,以及所展示的文化内涵,打破僵局、异军突起并逆势而上。  智慧的赤峰人也牢牢把握住了這一机会,在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内蒙古野驰集团董事长、中国海玉首席收藏家徐惠恩先生的率领下,文化铸魂,产业夯基,打造了赤峰海玉精品之都,海玉事业风生水起、全
期刊
这块巴掌大小的兔子石是老熟人杨天宝捡到的。  半个月前,一帮人跑到邻县游玩。吃饱喝足跑到河滩挖嫩嫩的野菜,寻找花纹漂亮的螺蛳壳,游玩的杨天宝无意中发现脚下的块石头比较特别,弯腰捡起,擦掉上面的浮土,一只兔子吃草的图案清晰地映入眼帘。  石头从这个的手里传到那个的手里,大家致认为叫兔子石最合适,并引发了找奇石的小热潮。  稀奇古怪的石头可遇不可求,失望是大多数。只有宋金刚运气不错,手里举起块石头喊道
期刊
FB是什么?  FB是国际上网路通信软体使用率最大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全称Facebook,又称脸书,也简称FB。  FB是由Hark Zuckerberg于2004年创办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台湾、香港都属于成熟市场,渗透率分居全球第一、第二。2014年年初的数据显示,亚洲月活跃用户约3.6亿,日活跃用户约2亿。截至2015年6月底,每月至少浏览一次的登记用户达14亿9千万,约占全球30亿网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