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牡丹园(外一篇)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b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园!微风撩拂着我的长发,不知名的小鸟在婉转唱歌,偶尔有布谷鸟和几声,我置身于锦团簇拥、香云缭绕的牡丹丛林和大自然的美妙的音乐之中,我从这朵雍容华贵的粉牡丹,扑向那朵亮丽富有而华贵的黄牡丹、花瓣呈紫色的紫牡丹、花型宽厚的白牡丹,然后再扑向被称为百花之王的红牡丹……
  这是初夏的早晨,我驱车来到了鄂尔多斯植物园里的牡丹园。看着那些深红色、深紫色的黑牡丹,以及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的白牡丹,心就沉在了牡丹园里……与牡丹相约,地老天荒。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而今,有谁能会想到在贫瘠多风的鄂尔多高原上会安静地长出成片成片的牡丹?竟然繁衍出个塞上“洛阳牡丹城”?牡丹,国色天香,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从唐代起,牡丹就被推崇為“国色天香”。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天呐!可爱的蝴蝶绕着牡丹娇艳地来回飞舞。我从这朵拍照到那朵,瞧!一只贪吃的小蜜蜂,忘了人的窥视,我反复拍照,也无法惊醒它,醉在花香里。累了,我伸起腰,举目四望,只有我一个人,哇!我也醉倒在牡丹花丛中……牡丹花总能激起我无穷无尽的遐想。记得去年夏初的夜晚,半轮明月悬挂在天字,远处有颗启明星在一闪一闪眨着眼睛。我漫步在牡丹飘香的小路上,听着毛阿敏唱《牡丹之歌》,我的泪止不住溢满眼眶,多美的夜晚呵,远方的大海,是否和我一样,在月下漫步?那年,我与大海相识,是因为我手机里新的朋友圈有个昵称“大海”的,一个月之前请求我添加,当时我没有将大海添加朋友圈。又一个月过去了,大海仍然请求添加。我看他的详细资料,个人相册内容很有品位。我总觉得他认识我的,于是添加了。我问:“我们认识吗?”“不认识。”“怎么加上我的?”“附近人,有缘加上。”“喜欢文学吗?”“喜欢。”我俩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聊着。他告诉我,在他新浪博客写过一些东西,我打开一看吃一惊,好些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实,我很早读过他的文章,我很喜欢他的文笔,没想到微信联系上。要说起真名我很早知道。他应该认识我的。他说在网上购买我的书,读过了。我速到网上购了他两本书,每天抽时间读。我曾在他博客留言:外出多年,每天忙于生计,难得上博客。今天有幸读到老师的文章。读之,让我读出了哀愁、疼痛、揪心!地方经济的开发,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触目惊心的破坏!复读之,看出老师对这片土地爱得情深意笃,才写出如此厚重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我。后来,大海问我喜欢牡丹花吗?特意将自己Q空间的牡丹花发给我看。真诚邀请我牡丹花节去他的故乡赏牡丹。我的心一下激动起来。是呀,从网上得知大海的故乡,那里有成片成片美丽的牡丹园,有多少人仰慕、赞美牡丹花惊艳之美,我也多想一睹牡丹花的花容呢!时间过得真快,牡丹花节马上来临。大海发来信息:“可以来赏牡丹花吗?”于是说走就走,我和朋友驱车直奔。因路况陌生,一路大海打电话,让我开车慢些,说他手头有事,马上处理完,过去看我们,只是很抱歉不能陪同看牡丹花。这是一场生命盛宴的天赐啊!我们被牡丹花惊世骇俗的美所震惊!当大海见到我们时才知道他刚刚从医院拔了针头,拖着虚弱的身体来见我们的,还刻意安排我们吃地方小吃。吃饭时,看着他虚弱而冒冷汗发红的脸,我很歉疚,他很少吃,还一个劲招呼大家吃,去他办公室,我被满满一床书深深感动了,因书架放不下,只好放在床,半边放书,半边入睡。书架也塞满了书,我问:“你的工作这么忙,何时才能看书?”“每天下班后,挤时间读。不读书,睡不着。”一个从政,喜欢看书的领导,想想他的素养,肯定与别的领导不一样。果然,在他那里,他的政绩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百姓的口碑也很好。他的文学作品在全国大型刊物上发表。
  置身牡丹园,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让我顿生牵挂和惦记。还记得那年牡丹花飘香时,我应邀请参加一次文学笔会。会上,我被略带磁性的男中音深深吸引着,那精彩的发言,让我全身专注听着,我被那渊博的知识,优雅而诙谐的谈吐,玉树临风的神情深深吸引。没想到会与大海一起开会。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其实,他也认出我,那神奇的眼神一下,像一阵细雨散入我心田,一下潮湿我的心坎。会后,他轻轻走到我身边,和我谈文学,谈他创作经历。整个笔会,一直交流,因文学走近,因文学结识。有时因观点不同发生争执,但很快和解。
  雨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俩相约直奔牡丹园,去看那带雨露牡丹。空气湿润而特别新鲜,牡丹的枝叶挂着星星点点的小雨,白的牡丹花花片抱合,洁白的花片滚动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雨珠。也有粉色的牡丹花没有合拢花瓣,层层花瓣沾满小雨珠,犹如花带雨露的娇美的女子,让人盟生可怜之心。还有几朵已经被风吹雨打,吹落所有的花瓣,只有娇嫩花束果裸露,看到地面被打落的那么多的白的、紫的、淡粉的花瓣,让我心中说不出一种忧伤。唉!谁的一生,能将思念深藏心中,独品蚀骨的深情?又有谁知道,相思如恶毒的蛊,让人饱受煎熬?谁又为谁许下今世的诺言?依约挣脱生活的牢,寻到前世最美的契约?三天的会议弹指一挥,临别,他狡诈给我眨一下眼,说:“忙碌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己。”我感到我的眼里起了一层雾气。
  以后的每个春天,我如约独自去赏牡丹花。牡丹花灿烂的容颜撩拨着我,煽起我心中的希望。我对牡丹的喜爱不仅是她丰姿绰约,而且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药后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我徜徉在牡丹园里,将心事绣成牡丹花,真想躺下去,睡成一株牡丹。不知道过了多久,天空下起了小雨,紫色复瓣的牡丹娇嫩的叶片抱合,颗颗雨露像珍珠散在叶片,纯白色有花蕊的牡丹,叶片像镶了一圈珍珠,光彩夺目,白中略带紫色的牡丹,花心抱合,四边叶片来不及抱合,被密密、斜斜的雨如小银针一样无情敲打,花容动失,多情的雨淋湿深藏的思念,我时而发烧时而发冷。这时,手机信息响了,我看到大海发给我一首小诗《杭州的雨》:杭州的雨/时急时缓/就像我的思念/一会儿在你身边/一会儿跑到天边。他的博客对我散发牡丹的气息,我总感到自己最幸福,愿与牡丹花仙子灵魂相伴,催怒我心中的花园!   此刻,美景滋生美的情愫,我情不自禁哼一首歌:“你是生命中的阳光,给了我燃烧的力量。你是生命中的清泉,给了我智慧之源。我的希望就跳动在你盘桓的地方,没有谁能阻挡奔向你的脚步”。在这美妙的时光里,我的心中充满了阳光。大海整日忙自己手头的工作,我也忙工作,忙生活。但每天早晨,如约收到他给我问候,温暖我的每一天。我将折叠自己的心绪,驱车原路返回,心若有阳光,处处有温暖!我恋恋不舍地深情望一眼这牡丹园,谁也不会将这个牡丹园带走!
  普洱茶之恋
  陈香普洱藏茶韵,似兰如荷存馨香。普洱茶列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中,醇厚感特别强。啜饮入口,茶香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吞之入喉,茶汤滑入食道,喉润悠长,第一次邂逅,我就恋上了它。
  一杯普洱,一份情谊。
  我家珍藏一款叫“云南之月”的普洱生茶。2007年出厂的,至今有十一年的历史。它是云南著名诗散文作家淡墨先生赠送的。盒内装一大饼和两小饼。有时,文朋诗友来,我总是小心翼翼取出其中一饼来冲泡,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似兰如荷。文朋诗友又争论如何辨别新、老普洱茶,有的说要观茶汤颜色,有的说去闻茶叶香气,也有的说试喝尝滋味。我说同样的茶,看与谁共饮,与志同道合者品茶,虽粗茶也觉上品。普洱它温润、柔和、有内涵,茶品如人品。我突然领会了鲁迅先生说的:“会喝好茶,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的言外之意了。
  中国素有“茶的故乡”之称。普洱茶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南北朝时,随着禅宗大兴并盛于北方,便推动了北方饮茶。到唐代中期,特别是陆羽所作《茶经》传世之后,茶文化滥觞于此,饮茶之风畅行全国。宋代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于是,种茶、做茶、饮茶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从悠悠普洱茶史,谈到普洱茶类别等,谈说间举杯,用心品茗,啜饮入口,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满口芳香。又从谈名茶、普洱茶趣說、普洱茶情物语、普洱茶人佳话从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尤其夏季喝杯普洱生茶,让人清凉,喉韵悠长,令人心旷神怡。“我喜欢普洱茶,它温润、柔和、有内涵、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位老作家说。这正是老普洱区别于新茶的魅力。
  曾记得那年冬天,正是北方白雪皑皑的时节,我们走进七彩云南,扑进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当我们坐下喝茶,因北方人沿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茶)的习惯,同行的男士便一口一杯,沏茶的小姐忙不过来沏茶,很委婉地提醒我们该如何品茶,不能像我们这样“牛饮”。从她的沏茶功夫中,我悟出茶之天道:单从一个“茶”字,就能视之茶出草木,承大地之灵气,囊括日月之清辉:一个“泡”字,消融了朝暮昼夜,泡不尽的世间甘苦。
  我们从这家茶店迈向那家茶店,买了许多景观茶:红木镶嵌圆形福字、寿字、一条飞龙、铜钱式如招财进宝、金爪普洱茶、精美的十二生肖普洱茶、普洱砖茶上面写着一九八二的字样等等。回到酒店,每个人将茶垒起来有半人高。最多一个垒起来比他本人都高,以至我们都不叫他真名,而叫他“十四饼”。一年后,我问“十四饼”:“你家里普洱茶还剩几饼?”他笑着说:“没了,刚进门,被七姑八姨‘瓜分’了,现在连喝的也没了,抽时间还去云南买普洱茶。”
  最难忘的是在第九届西部散文节时,是到云南大理苍山脚下品茶。好客的白族人兄弟,将我们迎接到一座白色茶楼。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令我今生难忘。巧手的金花们把精心采制的“感通茶”奉送到我们面前,还同时奉上了白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品饮此茶,犹如品味人生,“麻、辣、辛、苦、甘”,五味俱全!一道茶一番心意,一杯茶一份禅心。
  沏茶动作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让人仿佛置身琼楼玉宁。尘世烦恼瞬间涤荡干净。在那个温润如陈年普洱琥珀汤色的初夏午后,茶气氤氲,茶香袅袅,幸福感飘荡在每一个人的心间,犹如身处禅房,闭目静思,晨钟暮鼓,佛法润心。
  普洱茶更能让人感受“茶禅一味”。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老僧静静地听,一句话也没有说。稍顷,他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一壶开水,他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普洱生茶,年轻人呷了一口,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弥漫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只有沐风浴雨、饱经风霜且经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我们的一生何不是茶的一生呢!
  孤独时,与谁坐?明月、清风、普洱茶。它们是我不离不弃的朋友,在茶香中,懂得生命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懂得不要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懂得上帝只掌握你一半的命运,你如何用手里拥有的掌握上帝所掌握的……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健牙护齿等功效与作用。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因普洱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尤其适合北方人冬季饮用。对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北方人来说,它可以降血脂。血脂降了,自然也就能带来减肥的功效了。
  如今的北方小城兴起不少茶楼、茶庄。在这里,伴着古筝的悠扬旋律,带你穿越唐风汉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优雅的环境,令你气定神闲,此时,泡上一杯香茗,老友新知、至爱亲朋心扉洞开,吟诗诵句或是洽谈生意便拉开序幕。常听朋友说:“找个茶楼,喝杯普洱,偷得浮生半日闲,悠哉游哉……”茶楼茶庄成了社交聚集的主要场所。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茶艺小姐优美娴熟的表演,那一招一式,绝不是刻意而为,再现了中国茶文化和地方民俗风情。北方人不再只热衷于喝奶茶,砖茶了,喝普洱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习惯或必修课。北方大爷大妈常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有人说,普洱茶随着风月流转,味道也千变万化。都说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任岁月流淌,因岁月醇香,由内而外,从每个细节开始,普洱茶的“香”韵”皆会在时光的历练中不断升华凝结。品茶,我想来应该是红尘岁月里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恋上普洱茶就是喜欢那个感觉,如罂粟般让人飘飘欲仙、欲罢不能,染上戒不掉的瘾。
  脑际时常回想电影《爱有来生》的经典对白:“来生,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如果真有来生,我定续上的是——普洱茶。
  责任编辑:张永祥
其他文献
凌晨4点,一阵噼噼啪啪爆竹声将高雅琴从睡梦中惊醒,她翻了个身攥起被角使劲往耳朵里塞,试图阻隔一切声响。凭直觉,现在凌晨5点不到。这两年小区里在这个时间段搬新家的可不少,只要有人搬到别墅区,这里就有新住户入住。黎明前举行入宅仪式,伴随着新的曙光把柴米油盐搬入新家是当地人的习俗,寓意前途越来越光明,生活越来越蒸蒸日上。  自从上个月四楼的王总搬到城郊的别墅,高雅琴知道这吵闹的凌晨迟早会到来。  其实这
期刊
林志玲说,目的地在你右侧,本次导航结束。没错,王庄村委会。门口两道白底黑字的牌子,院内一排白墙灰瓦的砖房。顶着人字形防雨棚的宣传栏背后是片杂草丛生的空地,支着单双杠各种健身器材,想必是体彩中心捐赠的。  村支书抽出一摞装订整齐的资料摊在桌上,引导我们在“帮扶人”一栏处签字。匆匆一瞥,帮扶对象收入来源、收入总额、主要支出、保险缴纳情况,甚至养了几头猪几只鸡,历历在目。我有三个扶贫对象,但我只记住了一
期刊
夕阳西下,赶集人逐渐散去,一股浓烈的荞酒香味儿迎面扑来。故乡前场小镇洒满了落日的余晖,久未归故乡,一时间让人恍如隔世。从异乡回到小镇上,已是饥渴难耐,和几个中学同伴,钻进一家小牛肉馆,狼吞虎咽,一切疲累随荞酒的高度和浓香散去。至酣处,半醉半醒时,跳到桌上,抬起扫把当吉他,举杯邀灯,自赋打油诗《饮酒》一首:“高峰山下炊烟起,石者河畔荞酒香。唯与知音共举杯,大杯尽饮大坛干。”后来,“唯与知音共举杯,大
期刊
几年前到外地旅游,一个景区的美食主推稻花鱼,就慕名去吃。到店里,也没看到有什么特别的鱼。我不解,问店家哪种是稻花鱼。店家说是养在稻田里面的鱼。“咳!我以为是什么鱼呢”。我不屑,我从小就吃这种鱼,有什么呀。细想过来,我记忆里的鱼确实是与稻密切联系的。  在我到外地求学之前,生活一直是与稻、鱼相关的。栽秧、割谷是一年中的两件大事,开秧门、尝新米是重要的时刻。家乡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当然也就有鱼了。
期刊
旅行的说走就走,应该是旅游出行完全是有准备中的无准备。  因为十多年前小玲被一本世界地理杂志的美文美图所吸引,一直惦记着云南临沧市凤庆县鲁史古镇旁的诗礼乡,有一个掩藏在核桃森林里的美得让人一看就爱上就忘不掉的古墨小村庄,所以,对于古墨,我们是人未到,而心的准备,十年前就到了。  今年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时值新冠肺炎暴发,国门是出不去了,跨省游也会为政府的防疫添乱。一个短途出行计划,仅用了几句话的
期刊
母亲瘦削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烦躁地吼叫:妈,你坐下好不好。母亲一怔,停住走动,站在厅堂当中絮絮叨叨说,立马就要耕田了,在这节骨眼上如何是好呢。我无心听母亲的唠叨,走出门,再次来到村南边的牛棚,大黄牛卧在牛栏里还没断气,几只苍蝇开始在它的鼻子和嘴巴旁嗡嗡乱飞,大黄双目无神,大嘴巴不再咀嚼。九爷说,牛的嘴巴总是要不停地咀嚼,除非到了生命的尽头。李兽医刚才也看过,说完全没救了,趁着大黄还有一口热气
期刊
那是在1300多年前  朝列若朝拉若  为了寻求自己的心上人  穿戴了自己最美的绣装  从此诞生了举世闻名的赛装节  赛装场上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  也有一两岁的小孩  都在尽情地舞动  展示自己的服饰之美  鲜花头上戴  彩蝶舞身边  欢歌笑语遍山村  赛装节也是彝家的情人节  夜晚  多少愛心蒙面来寻情  它简直是一种彝族蒙面舞  伴着皎洁的月光  青年男女喜相会  姑娘吹响悠悠口弦  小伙高奏
期刊
母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主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由此诞生的“母性书写”指的就是把“母性”作为情感主题或把与“母性”有联系的意象内容写入文本的诗歌作品。而在吉狄马加的诗歌中,“对母亲的深切依恋”,始终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而且,吉狄马加诗歌对的母性形象的建构有着逐渐被抽象并向着精神化想象转移的趋势,母性书写的对象从自己的母亲、保姆扩大到彝人的母亲,在扩大到人类母亲的集合体,甚至将山
期刊
引 子  今天是七月半,月亮格外的圆。我仰望他时,觉得是父亲的脸,在朗照着黑夜中的我。  父亲离开我已有四年,按照迷信的说法,他已早升仙界。年年中元皆是阴雨连绵,唯独今夜竟是皓月当空。我猜想,一定是父亲找到母亲了,商量着要来看看病儿之身,看看他们的孙男娣女。不然,这笑盈盈的脸庞,咋会总是在我的头顶上盘旋呢?  1  父亲的一生极其不易。当年我的爷爷在广州被“病故”时,他还不满三岁。我的奶奶是路南的
期刊
窗外  窗外  夜色如水  朦胧少女怀春的羞涩  徘徊游子还乡的惆怅  窗外  夜色如水  映着孜孜学子执着追求的倩影  映着扶老携幼孝诚以德故事般画面  窗外  夜色如水  功成名就的忙人看不懂夜的诗意  患得患失的过客更感觉不到夜的神奇  窗外  夜色如水  如期而来的是我们不觉不争不惊的幸福  执着追求的越远越浓越伤感的镜花水月般的梦想  遗忘  不是每一颗星星都有感染银河的热量  不是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