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来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15%~50%的GIST患者会发生转移性疾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伊马替尼是转移性GIST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然而靶向药物的应用会造成肿瘤耐药、复发以及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外科手术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受到重视,对于部分转移性GIST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所带来的生存益处已得到多方面认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该病发病机制的不断了解,其他新型靶向药物、姑息性疗法及免疫治疗将在转移性GIST的治疗中发挥相应的作用.文章主要就靶向药物、外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在转移性GIST患者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20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131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2例,以腺瘤最常见;恶性肿瘤109例,以恶性间质瘤最常见;肿瘤位置位于十二指肠者25例(19.10%),位于空肠者55例(42.00%),位于回肠者37例(28.20%),十二指肠及空肠均有者2例(1.50%),空肠及回肠均有者12例(9.20%);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以腹痛(46.60%)最为常见,其次依次是
目的分析青年孕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为科学进行青年妊娠并发症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1935例青年孕产妇妊娠资料,统计分析所有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共1935例孕产妇中1755例(90.70%)完成分娩,其中15~18岁共计124例、19~21岁共计462例、22~25岁共计1169例,不同年龄段中剖宫产和顺产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顺产占比从15~18岁组、19~21岁组至22~25岁组逐渐降低,而剖宫产占比逐渐增加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达那唑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自然妊娠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110例行手术治疗的EM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达那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达那唑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自然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体
目的探讨脑室镜清除脑室内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持续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室感染患者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脑室镜组和单纯脑室外引流组,各30例。单纯脑室外引流组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案,脑室镜组采用脑室镜下清除脑室内脓苔及术后持续脑室灌洗、引流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退热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脑脊液及血糖、血WBC水平、感染相关细胞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一氧化氮)。结果脑室镜组治疗有效率为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特征以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要点,以期加深影像医师对该病CT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13例患者中累及双肺7例、单肺6例,跨叶生长5例;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4例,肺炎样实变6例,混合表现3例;11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7例可见血管造影征,晕征5例,毛刺征4例,小空泡4例,胸腔积液2例;7例行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平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20年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20年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3040例,年平均发病率23.05/10万,呈散发。病毒性肝炎主要以乙肝发病为主,其次为丙肝,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丙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甲肝、戊肝发病较少。甲肝呈现明显季节性,7月、8月发病最多,占总发病数的26.79%。江都路街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25.72/10万,其次为月牙河街,年均发病率为25
目的比较外剥内扎手术、痔上黏膜C环切除手术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手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脱垂性混合痔患者4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甲组185例、乙组152例和丙组98例,分别给予外剥内扎手术、痔上黏膜C环切除手术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手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围术期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乙组、丙组(P<0.05);而乙组、丙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手术时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对于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阳加于阴谓之汗”思想,通过总结分析历代医家观点,从阴阳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汗证的发生与外邪所犯、阳虚失固、内热雍盛、阴虚火旺、阴阳两虚密切相关,治疗当以调整阴阳为原则,辨证施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清热降火、滋阴清火、阴阳并补五种治法,为汗证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脑出血是脑卒中第二大类型,有着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升高可预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而活体显微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明确地揭示了多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检测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共200例疑似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女性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例正常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固体培养法为标准,分析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与液体培养法或乳胶法检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其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法检测UU阳性率与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培养法为参考标准,SAT敏感度为94.00%,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