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大家读:王二包子里的经济学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不禁想起一个笑话:两个经济学家一起散步,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摊狗屎。甲指着狗屎对乙说:你若能把这摊狗屎吃掉,我给你50万元。乙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没有禁得起50万元的诱惑,鼓起勇气把狗屎吃了。继续向前走,不远处又发现了一摊狗屎。乙说:你把它吃了我就把这50万元还给你。甲照做了,得到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50万元。乙沉吟了一下,若有所思地对甲说:刚才我们一共吃了两摊狗屎,可是我们谁也没得到什么。甲回答说:你错了,我们创造了100万元的GDP。
  GDP到底是什么似乎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却很神奇地被两摊狗屎如此轻易地化解,实在是妙到毫巅。经济学有多枯燥,去问财经学院的学生;经济学有多有趣,可以去读上面的那则笑话。而比这个笑话更生动有趣的,就要数《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了。
  作者郭凯还在哈佛念书的时候,已经妙趣横生地指点江山了。《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刚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则是他当年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专栏文集。
  王二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主人公。在《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里,他一会儿是小农意识深厚的田间村夫,一会儿是进城打工的小灰领,要么一身正气地替民请愿,要么痞气十足地偷鸡摸狗;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他买火车票、买地盖房、打工开公司……生活中的件件小事,关联起中国社会的各类经济问题。通过描述王二的种种可笑又可爱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作者把枯燥干涩深奥难懂的经济学问题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对了解中国经济,摆正大众消费观念,实在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王二是村里独一份卖包子的,但村里人都抱怨他卖的包子太贵,馅又少。王二出去考察了一番回来说,自己的包子10元六个,相比别村的15元八个还是便宜的。是不是价格太高数量太少馅也小呢?这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再没有和王二家完全一样的包子。如果把王二的包子理解成中国的税赋,问题就以小见大了:和王二说自己一笼包子10元不算贵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此一笼非彼一笼。而税收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你卖一个包子收你一元的税,单从这一点上看,简直是剥削,但如果因此政府又拿出这一元钱中的九角用于医疗和教育,你就可以在治病和上学这方面,省出九角,如此算来,包子只收了一角钱的税。从这个角度上,税收又是非常低的。“因此,直接比较中国和国外的税收占比,不论中国的有多低,或者国外的有多高,都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因为这种比较完全没有考虑缴税后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在美国,很多好的学区,不仅房价高,而且物业税也高,但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在那里居住,缴更高的税,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自己缴的税最后会用在学校。这些地方的税赋高吗?看比例也许高,看性价比,对很多人而言一点都不算高。”足够长篇大论都不见得说明白的中国税赋问题,被王二的一笼包子说得明明白白透彻清晰。
  举例永远是说教的最好形式,不见得每个人都懂得中国税收的方方面面,但每个人都吃过包子,一笼亲切的包子,原来也可以如此婉转地表达最深奥的社会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整个社会学体系里,最具生命力和说服力的。
  用经济学理解世界,用小市民的眼光理解经济,把所有抽象的情节全部用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感性化亲昵化,复杂而盘根错结的经济学里,关心生产和分配、商家销售心理和买家购物心理,医疗就业薪金报酬,所有与经济学有关的一切都可以从王二的故事里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于是,一本书的生命力也像这笼包子一样,看一眼,就能量十足,胃口大开。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她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打算拍摄自己的女性电影三部曲,却因为一则新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放弃最初的人生梦想,迈入了中国的养老领域。《我们正在老去》,这是她个人出资拍摄的公益影片片名,而其中包含了她许多的叹息和期待。  他们经历过那么多坎坷,为何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2007年4月,在央视工作了五年的李曼华决定辞职,这一下家里炸开了锅。家人整日劝说,朋友们都说她是耍小孩子脾气,唯一没有反对的,是她的先
期刊
前两天看梁实秋的散文集,看到一篇《忆沈从文》,其中有这样一段:从文……没有得到对方青睐。他有一次急得想要跳楼。他本来有流鼻血的毛病,几番挫折之后苍白的面孔愈发苍白了。他会写信,以纸代喉舌。张小姐实在被缠不过,而且师生恋爱声张出去也是令人很窘的,于是有一天她带着一大包沈从文写给她的信去见胡适之校长,请他做主制止这一扰人举动的发展。  她指出信中这样一句话: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她认为这是
期刊
里克·范贝克是美国密西根州一位工程师,他和妻子婚后不久,女儿迪妮出生了。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金黄色的头发自然卷曲,圆圆的小脸蛋上闪烁着蓝宝石般的眼睛,这让夫妻俩深深地陶醉。他们不停地亲吻着迪妮的小脸蛋,憧憬着将迪妮培养成一名舞蹈家,让她用优美的舞姿,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快乐。  很快,迪妮快一岁了,可是,范贝克和妻子却发现迪妮与别的小朋友有许多不一样:她的两眼总是那样无神,对外界的反应很迟
期刊
北京文艺圈里,人人皆知一个名叫黄雯、绰号“大老黄”的姑娘,混迹于设计圈、模特圈、作家圈、摇滚圈、画家圈,每混一个圈都会爱上圈内一至三个不等名人。  模特出身的她,如今热衷于写专栏、乐评,客串当作家,出了三本书,两本小说、一本杂文集,有中国女亨利·米勒之称。  模特黄雯:靠美貌挣钱  黄雯出生于武汉,长着1.79米的个子,因为父母爱好体育,于是她被送进了湖北省体校,一个篮球玩了七年。  从体校毕业后
期刊
盛大的辉煌:有个朋友,她老公为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打她,之后每次都保证不打了,可说话不算数。朋友现在不敢呆在家里,那男的又跟她道歉,说只要她肯回去,他就把自己的手指剁了,你说要信她老公说的话吗?  都市放牛:剁了手指,还可以用脚踢嘛,你都说了,他每次的保证都说话不算数。其实这已经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了,而是这男人的生活态度问题了。一个赌咒发誓就敢剁自己手指的人,还有啥事不敢做呢?这只能说明他的暴力倾向已经
期刊
金琰蕙 28岁,事业单位 南京  “想有间小房子,能做你的小妻子,一起提着菜篮子,穿过门前小巷子,饭后用不着你洗盘子,可你得负责抹桌子,再要个胖小子,等你长出白胡子,坐着家中老椅子,可会记得这好日子,和我美丽的花裙子。”  5岁的小侄女一边给芭比娃娃换衣服,一边哼着这首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歌。她哼得不谙世事,我听得泪流满面。曾经,我也经常在蒋建成面前哼这首歌,在汗如雨下地为他做糖醋排骨时;蹲在卫生间里
期刊
我和曹薇是一起进入公司的新人,相比她,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我,说话时自然底气十足。因为职位只有一个,同处实习期的我们,明摆着有场不可避免的竞争。  从上岗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厮杀的准备。早晨,我是第一个到公司的人,还买了两盒蛋挞分给同事。老员工小许对我说:“不错嘛,小姑娘,很讨人喜欢啊。”我觉得自己表现很好,很快拉近了与同事之间的距离,最起码消除了他们对新人的排斥心理。  经理提前十分钟来到公司,那
期刊
午夜一点,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茶玫拉着行李箱,跟着人群排长队等出租车。其实,下午姜山就打过电话给她,问她飞机降落的时间,好去接她。茶玫拒绝了:等我到了得多晚了,我打车回来很方便,何必你费劲巴拉来接?  要搁以前,茶玫可不会这么处理。单说接机这件事,就不止一次闹过别扭,为姜山总是弄错她抵京时间,害得她干等一个多小时;为他看见她表现不够热烈亲密,连个拥抱都那么牵强;为他不懂浪漫,小别重逢连束鲜花都没送
期刊
很多人会说,靠谱?是说男人的吧,大多数女人不是都很靠谱?还真不能这样说,有很多女人会影响家人,影响孩子,乱发脾气,污染环境,真的是太不靠谱。最致命的,是她们不善于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好,让家庭没有温和宁静的气场。  你可以没有钱,但得知道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礼节。曾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吃得糕点屑子满桌都是,视若无睹;看到一个贪多的女人把桌上好菜夹了好多到孩子的盘子里,生怕吃了亏;公共汽车
期刊
离家出走?不如给家安上轮子,一起上路!  47个州、22000英里、200双鞋、2只猫、1只狗、1个老公和1辆房车……在横越美国的疯狂旅程中,死宅的女人让婚姻危机在轰隆前行的房车上消弭于无形。经过365天,他们更爱对方了。  甜蜜婚姻遭遇中年危机  “这样下去我会疯了!你为什么不能陪我在家里呆着?”2009年的一个周末,多琳·欧瑞恩冲丈夫咆哮着,她已经不止一次地如此河东狮吼。提姆·欧瑞恩再也忍受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