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起病较早,发病年龄通常为1岁到4岁.与其他类型的斜视不同,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可维持正常眼位及双眼视功能,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及治疗方式对临床医师是个挑战.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间歇性外斜视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度分级、非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过矫及欠矫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提出改善化建议。

其他文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近视及散光最安全、精确、效果最好的方法.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欠矫或者屈光回退,需要二次手术.有关二次手术的报道较多,以往有报道采用掀瓣行二次手术[1-2],可能增加上皮植入的风险,部分患者在已经掀瓣后因原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足而失去二次手术的机会;也有报道采用其他术式行二次手术[3-4]
期刊
目的 评价3种有晶状体眼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取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诊高度近视患者110例(208只眼),平均年龄31岁,其中59例(113只眼)行房角支撑型IOL植入术,29例(53只眼)行虹膜夹持型IOL植入术,21例(41只眼)行后房型IOL植入术,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4个月(3~72个月)、15.7个月(3~24个月)和7.2个月(3~15
家族成员中多发的埋藏性视乳头玻璃疣临床较为少见.我院于2009年7月收治一对双胞胎姐妹同患埋藏性视乳头玻璃疣,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男性,65岁.因"角膜内皮脱离"于2009年9月29日由外院转至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眼科治疗.2009年9月26日患者因左眼白内障在当地医院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
期刊
Humphrey视野计广泛应用于临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中.近年,其随访软件已从Glaucoma progression analysis (GPA-Ⅰ)发展到Guided progrcssion analysis(GPA-Ⅱ).相对于常规诊断性检查,随访性检查报告的阅读目的、观察指标及其相关内容、分析方法等均有很大的不同.GPA-Ⅱ作为随访软件,给出的单视野分析报告,与常规的诊断性检查内容有所不同
期刊
患儿男性,4岁.自幼右眼视力不佳,于2010年9月2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联姻,家系中无类似疾病史。
期刊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的盲和低视力患病率、致盲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现况调查研究。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和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10至12月期间对上海市宝山区大场社区60岁及以上并在当地居住10年以上的常住户籍人口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完成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显微镜、免散瞳数字眼底照相等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损伤标准和日常生活视力和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作为目前屈光不正的主要矫正方法之一,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接受此类手术[1],在我国每年也有几十万的治疗患者.过去十余年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由于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病理性并发症趋于减少,但视觉功能方面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部分患者手术后出现光晕、眩光、单眼复视、夜间视力下降等光学并发症[2-3].许多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和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主办的第17届全国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3月24至2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开设了专题讲座、自由发言、病例讨论等板块,共收到学术论文280篇,到会代表260余人,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有数十家国内外眼科产品公司参加了会议.中华眼科杂志为本次大会的学术支持媒体.本次会议是一次具有相当规模和影
期刊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许多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视神经管减压术成为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重要选择.但是,问题接踵而来:何种情况应该采取视神经管减压?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时机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视神经管减压的目的 ?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眼科界争论的焦点.因此,综合已有的临床资料和证据,我们提出视神经管减压术须慎重掌握适应证,迟发性或进行性视力障碍是较佳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