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育英才为国为民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f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国荣博士是一位富有为国为民情怀的人。负笈美国,磨剑十年,他曾任职麻省州政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做到了让美国人信服的程度,获得了足夠的尊重。然而,当美国给予他不错的机会和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的时候,他卻毫不犹豫地抛棄了在美国的锦绣前程,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香港。因为他想:“自己所学更应该为香港、为祖国服务。”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非凡的魄力和故土情怀。
  负笈美国 磨剑十年
  回港掀起新篇章
  负笈美国,是因为方国荣博士心中怀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因此,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毕业、於政府部门工作一段不长的时间後,他来到了美国求学,就读於美国纽约大学——坐落於纽约金融中心的一所世界一流的名校,攻读城市规划及公共管理专业,並取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博士学位。
  正所谓:“机会总是垂青於有準备的人的。”方国荣博士在公共管理博士毕业之後,进入美国波斯顿麻省州政府社会服务署,负责行政以及管理的工作,其职务相当於一个区的区長,管理州政府一百多位公务员。那一年,方国荣博士不过三十出头,风华正茂,卻不失稳重和成熟。在他的百餘位下属中,除了助理为黑人,其餘大部分为白人。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年龄长於他,要赢得他们的认可,甚至尊重,並非易事,这对方国荣博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麻省州政府要他在短时间内, 管理好整个区的服务。他将曾经多年来掌握的知识落到了实处。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逐渐地加深了对美国人的了解。面对他们,他自信而从容。
  或许因为天生对公平公正的认同和执著,让方国荣博士在工作中成为了公平公正的代言人,始终不失公允,赏罚分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麻省州政府对他的表现亦大加讚赏。一段可以预知的美好未来在向方博士招手,他正一点点地向其靠近。然而,两年後,他卻做出了离开美国回到香港的决定。
  原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决定在香港大学设立城市规划专业。当时的香港所有的大学都未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如果要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前往英国、加拿大等地。香港政府希望自己培养城市规划的人才,於是在香港大学成立了香港城市规划及研究中心,向全球招聘人才。一天,方国荣博士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条招聘信息,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所学,更应该贡献给香港。
  1982年,距离方博士在美近十年,他毫不迟疑放棄了在美国的锦绣前程,毅然回到了香港,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方国荣博士因为香港大学的一则招聘信息回港,香港大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十年後回港的第一站,他应聘成功,於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後转至社会科学院,教授公共行政管理。回想当年,离港时,他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他已是拥有丰富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教授。在这片亲切、熟悉的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知识,为香港培养人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适应需求 培育良才
  无论离回皆为家国
  又是数年,方国荣博士在香港大学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外部的环境也在悄然发生改变。1984年9月,中英两国签订《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於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开始进一步为回归做準备,香港政府为培养新的接班人,成立了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培养高级公务员,並向全球招聘五位教授担任培训导师。
  此时,在香港大学工作数年的方国荣博士觉得培养高级官员、为回归做準备更加迫切。权衡之下,1990年, 他应聘加入香港政府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他的谋略、胆识、见识、智慧、知识再一次为他铺平了道路,让他成为五位教授中唯一一位香港本地人。其餘四位分别为两位英国人,一位加拿大人,一位澳大利亚人。方国荣博士与香港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签订了三年的合约,而对於香港大学,他採取了停薪留职的举措,他想着,也许某一天自己还会回港大。
  在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方国荣博士除了教授决策及管理课程外,他还有安排了一份极为重要的工作——帮助香港的官员认识中国内地。“九十年代以前,按照英国的政策,不允许香港的高级官员到内地。因此,他们对於内地的情况知之甚少。”方国荣博士说。他的任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香港官员与内地官员交流沟通的新局面,他常组织香港的高级官员到内地进行交流,他们的足跡遍及北京、上海、重庆、南京等诸多城市,香港官员对内地的认识也随之加深。同时,方国荣博士也将自己在国外学得的经验传给了内地的官员,他是中国人保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名誉教授,为中国公务员体制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意见。在内地,方国荣博士大受欢迎,担任着诸多大学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知名学府的顾问教授、客座教授等,为内地的教育筹谋划策。
  在香港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工作两年多的时间之後,方国荣博士的才华、能力与见解一次次获得肯定,香港政府作出了继续聘用他的决定。1992年,方国荣博士正式辞去了香港大学的职务,继续留在香港政府。直到1999年,因为香港政府体制的改革,高级公务员中心以及另一个公务员训練中心合併成為公务员培训处, 政府内部培训,转为外包形式,外包於大学、顾问公司等。2000年,合同期满,方国荣博士结束了这段长达十年的经历。
  方国荣博士原本以为自己会閒下来,不曾想,马上便接到了香港大学專業進修学院的一位副院长的邀请,他对方国荣博士说:“方博士,你现在有空了,再回港大吧,我們可以成立一个高级行政课程中心。”如此看来,所从事的工作与之前並无二異,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方国荣博士欣然应允,在阔别了香港大学十年之久後,再次回到了港大。无论离开还是回来,那份心境从未改变,都是为了香港为了祖国。
  强强联合 斗智斗勇
  爭创一流再创佳绩
  2000年,方国荣博士在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成立高级行政课程中心,培训高级公务员以及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員。2000年这一年,他将一半的时间投入了澳门亚洲国际公开大学,任常务副校长。“这所学校最主要的是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他们与内地2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係,如河南大学、天津商学院等,学生共计四千多人,这些学生在内地学习,但是论文答辩全部需要在澳门进行。”方国荣博士说,而他负责最後的把关。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对整所大学的学術素質提升。   一年多以後,方国荣博士将大部分时间转移至香港大学,全职负责内地培训课程。2005年,方国荣博士与国际知名大学如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等建立合作关係。2008年,港大其他专业发展良好,而唯独商学院发展较为缓慢。港大计划开设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唯独缺少一位既与内地交流甚广又具有海外经验国际视野的教授,於是他们想到了方国荣博士,聘请他担任港大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行政课程总监。
  接手新的任务,方国荣博士立志将其做到最好,他分析说:“在香港,EMBA最好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究其原因,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它与美国的东北大学联盟。”旋即,他認為不要自己單獨做,而是要与最好的大学合作一起做,他便与英国的伦敦大学以及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作为合作夥伴,强强联合。在与这两所世界知名学府的谈判中,方国荣博士与之堪称斗智斗勇。他亦说:“与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谈判,非常非常不容易。”
  首先是伦敦大学商学院,由於其全球首屈一指的地位,让其多了份骄傲的资本,在谈判中给人一种需以其马首是瞻的压迫感,他们毫不客气地说:“方博士,我们是全球第一,你加入进来就行,只需要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显然,这不是方国荣博士的本意,他需要加入自己的元素,而不是让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最好成绩为第18,今年全球排名第22的香港大学完全失去自我,毫无主见,因此无法让他接受,他需要的是平等。而哥伦比亚大学因为方国荣博士曾在美国纽约大学求学的经历以及在麻省理工大学做研究的经历让对方降低了气焰,较之伦敦大学温和了许多。
  谈判过程持续了六个月,合约经过反复沟通、修改,由最初的十页左右,变成一百多页,每一条,清晰明了,无论是教学、财政收入还是教学贡献,均採用平均分配、三家共有的原则。
  合同签订生效後,2009年,港大商学院开始了第一届的招生,这是唯一一个横跨亚美欧三大洲的课程,学费为100万港币,毕业学生可获得伦敦大学、香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三所世界顶级学府的MBA学位。“所有大学课程排名五年一次,明年正是第五年,成果将会见分晓。”方国荣博士说。相信他的努力,会再一次取得不俗的成绩。
  方国荣博士曾在云南省人民大会堂举办讲座,吸引了上千人前往听他的讲座,场面之大,足见其影响力。这些年来,方国荣博士为内地培训了一万多位官员,其中不乏司长、厅长,地方上的如市长、局长等,学子遍及全国各地。满堂的学子,是方国荣博士不错的成绩,也足以让他一生自豪。
  生活宁静 运动之美 别有一番风味
  方国荣博士的人生是一部岁月的书卷,一字一句,一段一章,丰富而真实,透露出他的睿智和厚重,稳健和儒雅,对事业的专注和用心。方国荣博士有辉煌的事业,卓著的成就,满堂的学子。他的这部岁月书卷中,除了轰轰烈烈,忙碌和追求,还有岁月的宁静。宁静的含义除了将自己置放於安静的环境,还有搁浅繁华与忙碌,让心灵回归到最朴实的个人生活中。
  他温和优雅地经营着自己的家,他内心里的那份亲情,单纯而不可代替。事业、社会十分重要,家庭亦是必不可少,只有三者皆有,並能使之平衡,人生才会完美。方国荣博士说:“一定要有个人的生活。”在他的时间安排表里,每周日必定属於自己,属於家庭。
  他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年少孩子,一子一女,教育上,他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从不横加干涉,方国荣博士说:“选择哪一行业並不重要,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是自己喜欢的,才会主动去爭取,去努力,才会有学得好。我会盡力帮助他们。”他的儿子的目标是建筑师,女儿喜欢艺术,而方国荣博士在做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用亦师亦友亦父的关係陪伴、帮助他们成长。或许,这就是父亲的爱,没有条件,没有尽头。
  他追求健康的体魄,无论是对自己所培训的官员还是自己,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都是他必教、必修的课程。他注重饮食,喜欢运动,他说:“饮食和运动对於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几乎每周日及周三,都能在香港大学及香港国际学校的篮球场上见到方国荣博士运动的身影,时间大约为每次三个小时。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十年,从1982年开始,鲜有间断。他还会不时地参加比赛,“前几日,在浅水湾的香港国际学校的篮球比赛上,我投进了三个三分球。”方国荣博士开心地说,话语中掩饰不住自豪,他已经连续五年获得“最佳三分球手”称号。运动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不可或缺。
  事业之外,生活之中,温馨的家庭,运动的健康,别有一番风味。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多样的平衡元素,人生才会更加完美。
  【方国荣教授,纽约大学博士, 香港公共行政学会会长, 香港註册规划师, 香港珠海学院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城规建筑学院顾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名誉教授, 中国人保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名誉教授、深圳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原香港大学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总监, 澳门亚洲国际公开大学常务副校长, 香港政府高级公务员课程中心研究主任, 世界银行顾问等。】
其他文献
陈其德先生 是一位拥有多重角色的友善之士。年轻时,他是一位奔跑在羽毛球球场的运动健将,以汗水挥洒体育热情;退役後,他成为香港惩教署体育部教员,以知识传递积极正面的人生观;退休後,他承担起企业的营运管理,以勤力诚恳立业兴业。而无论角色如何转变,服务者与奉献者是其不变的身份。对於生活的九龙,他鞠躬尽瘁;对於台山同乡会,他燃情其中;对於青年成长,他谆谆关照……执念真心,嘉行懿德,皆因为爱。  白手兴业
期刊
陈家义先生是香港著名画家,善於水彩画、国画、油画创作,其作品主题明确、色彩鲜艳,带有香港本地风俗特征、具有时代烙印。他於2006年举办名为“家园”的个人画展,得到几千位艺术爱好者鉴赏观摩,更有不少同行名人提供了保贵意见,收获颇丰。另外,他还热衷古艺收藏,几千藏品各具特色。作画收藏,都能让中华艺术之光大放異彩。  与水结缘 画载历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著名诗人海子的名句,也是陈家义先生的画
期刊
梁耀翎女士,是香港美容、化妆、药膳、保健按摩及婚礼统筹课程培训导师,她喜欢与别人讨论健康、美容、教育方面的事情,她经常提到“慢慢”这个词。因为她做事有耐心、不浮躁。她喜欢学习,“慢慢”学习了不同的知识;她认真工作,“慢慢”地积累从业经验;现在,她“慢慢”结合了养生与美容的知识,然后“慢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得,然后又“慢慢”地再学习……现在她“慢慢”的健康而美丽着。  【梁耀翎
期刊
【本刊讯】香港台山同乡总会(港岛分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就职典礼24日假金钟名都酒楼隆重举行。台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淑质,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林伙卿,中联办港岛工作部协调处处长陈旭斌,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刘健仪,东区区议会主席锺树根等莅临主礼。余保儿蝉联会长,伍海山任理事长,数百会员、嘉宾、社团友好及家乡领导聚首一堂,举杯同贺新一届执委就职,场面热闹,气氛欢乐。  香港台山同乡总会自2005年成
期刊
吴炳连博士的一生,每一笔都挥写着精彩而动人的故事,每一篇章都记录着丰实而无悔的人生,彰显了一名华夏儿女的光辉形象。稚年时,妈妈问他:“大了做什么?”他答:“补鞋匠!”他从幼就没野心,只甘愿为大众服务罢了。孺年时,竟然夠胆在港英时与英国“小鬼”作战,並率众打赢了他们,少年时,他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冲上爱国战场,是一名保家卫国的炮兵;青年时,他学识渊博,满腔热忱挥洒在祖国边疆,是重工业部玉门油矿的“劳动
期刊
吕星文先生是一位专业会计师。二十多年的酒店会计工作,他在数字世界里徜徉,细緻而精准,他喜欢与数字为伴,擅长与数字为伍,然而卻不单单只做会计,而是利用空隙,了解公司运作管理各个环节,汲取知识。他的心中有远大的目标,並朝着目标努力奋斗。他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心怀热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超越。  创办新的品牌  奶茶因为兼具牛奶和茶的营养,风行世界,香港也不例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这样一
期刊
陈国民先生被众人尊称为玉石界的“老行尊”,十八岁时,他就在香港创下了“兆麟翡翠”的品牌。四十多年以来,他鍾情於此,不曾停歇,坚定执著,创新求变,引领着时尚消费,推动着奢侈品文化的潮流。他的人生正如他或销售、或珍藏的翡翠一样,风格独特,每一件、每一步都用心琢磨,蕴藏着他的奇思妙想。金玉流光,他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不是他事业的成功,而是他对整个行业的那份赤诚。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他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期刊
彭永开先生是一位谦逊开朗、以会为家的华侨,他倡议发起並创办了印尼廖内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他对於侨友会寄託了满满的爱和希望。他爱国、爱港、爱侨,他笑称自己是平民会长,因为在这个社团里,可以有讚同,可以有争论,彼此间平等共处、和谐而笑声不断,而这恰是他最喜闻乐见的事情。  丝丝缕缕侨友情  2011年11月27日,彭永开先生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印尼华侨创办了印尼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一个非牟利的华侨团体。
期刊
刘子雄先生作为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香港专业保险经纪人,他创办香港洛文保险顾问有限公司,专营各种保险业务。多年的保险经纪服务,他一直保持着快速优质、诚信负责的服务热情,所以受到众多客户的欢迎,业务范围从香港本土到内地都有,目前经常为了业务需要,经常需要中港两边奔波。工作之余,他参加许多社会团体,将工作的热情延伸到社会服务中,传递热情,收获着他人幸福、自己满足的快乐。  诚恳负责做经纪  香港资深保险经
期刊
符瑞先生是一名身居香港,心繫桑梓的爱乡人士;在珠宝业内,他是一名享负盛名、信誉为重的合作夥伴;在许多後辈眼里,他更是一名辛勤创业、努力拼搏的前辈。他青年时奔赴香港发展,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成为一名出色的珠宝设计师,使香港环球首饰行享誉中东、欧美;他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一如既往地做着善行义举。  善行义举 万世流芳  符瑞先生的名字,是南海人们极为熟悉的,他的名字常常伴随着许多公益事业,紧紧地与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