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举隅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yfei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 152,说明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灵枢·邪客》阐述了失眠的病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1]126,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方剂为“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因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厥气又有虚实之分,根据虚实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中医药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涉及中医古文献中记载的单味药物功效的拓展和制剂技术的利用、方剂的开发、治疗技术与经验的借鉴和中医药现代文献记载的知识筛选、名老中医的经验整理、专利文献的技术转让、标准文献的实施和病案资料的分析运用等.并建议加强书目编纂、中医药古籍整理和文献资源的整合等基础工作。
目的 基于对已发表文献的分析,初步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尝试对病例采集时间进行季节性划分,对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与季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夏秋季节中医证型出现频率居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瘀阻、心气不足、痰阻心脉,冬春季节居于前3位的是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在四季中均常见;夏秋季节除心血瘀阻外,还常见心气不足;冬春季节痰阻心脉型所占比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以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AR易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鼻出血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AR,现报告如下。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近几年,我科注重患者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使之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除2例因入院时已发展为心源性休克短时间即死亡外,其余26例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 d.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期刊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三大学派,即正宗学派、全生学派、心得学派,其学术特点各树一帜,在外科医学史上极有影响[1].以清代高秉钧为代表的心得学派,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医外科学术的繁荣.《谦益斋外科医案》[2]为清代高秉钧之医案著作,其学术经验及学术特点至今仍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
期刊
偏瘫为中风病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偏瘫的发生多因平素体虚,机体阴阳失调,加之风、火、痰、瘀,导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上蒙清窍,而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早期的康复训练及电针疗法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期刊
针灸治病的基础即是选择相应的穴位,不同部位的穴位具有相对不同的功能,即穴位功能有其特异性,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有“五脏之有疾,当取十二原,……五脏之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的描述。每个穴位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属经脉、脏腑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穴位特异性的基本要点为不同的穴位对某一或某些内脏或躯体的功能或病痛具有别于其他穴位的反映
期刊
软组织风湿症是风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多采取对症治疗.殷海波主任治疗用药崇尚经方,主张营卫不和是软组织风湿症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为主,疗效满意,故撷其精华,总结如下。
期刊
乌头辛热、有毒,功善搜风定痛,散寒除痹,张仲景的大乌头煎,以一味乌头以治寒疝腹痛.因乌头有毒,药性峻烈,故虽为良方,但用之不当,则可能中毒.所以,应用本方,当辩证无误方可使用.大乌头煎,以一味乌头为主,但后世将乌头分为川乌、草乌.笔者愿就所学,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期刊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文化使人们对疾病的看法不一,如病因,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认为"冷热"平衡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一些亚裔患者虽认为细菌会导致疾病,但更易相信疾病为体内的冷热失调所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