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之前,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计划”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2002年院线制改革,在原有的各省市级电影公司的基础之上,创办了旨在打破地域垄断的市场化运作的电影放映院线。院线制是电影发行放映与市场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加强了院线与发行公司之间的联系,扩大了电影市场规模,促进了电影资源的流动,从而建立起了良性运转的电影市场机制。尽管我国的院线制还不足以和美国等电影发达国家院线制相提并论,但是已经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线票务助票房
5月底,光线传媒及光线控股获得猫眼57.4%的股权,在双方协商后,最终以对猫眼83.33亿元人民币估值达成交易。而就在去年年底,微影时代与格瓦拉联手;今年4月,微影时代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一个月前,淘宝电影(更名为淘票票)宣布获得1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137亿元人民币。加上此次获得光线支持的猫眼电影,在线票务的三国时代就此开启。
统计显示,2013年在线选座的售票量还只占总体的8%,2014年已接近30%,近3亿人次通过在线售票平台观影消费。而就在2015年3月,在线售票的交易额超过了线下销售。从“线上买票+选座+线下兑票”这一条龙服务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支撑的在线票务使得中国院线以及电影产业都迈入一个新阶段。
电影发行的最终目的是决定一部影片能否被放进电影院的排片表中,以及在排片表中能占据多少场次。而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转移。
在过去,由于全国市场的分散,没有统一的数据和有控制力的院线,因此决定几千家电影院排片的,是各地的影院经理们。然而在线购票在过去几年异军突起,这对于传统发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影宣传和发行越来越讲求数据——而这正是互联网强于传统发行之处,一切都是可追踪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每天通过在线方式售出的电影票已经达到了全天出售票的7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不赚钱”的票务网站,每一个都成了“独角兽”。
巨头垄断需警惕
目前,万达院线是中国最大电影院线,拥有影院308家,2667块银幕,再加上万达的电影发行公司,万达在中国电影垂直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以看出,中国的院线越来越具有垄断性。现代电影产业链包括制片、发行、放映以及与产业链相关的后产品开发、植入广告、版权交易等行业。随着电影市场崛起以及产业稚嫩带来的“丛林化效应”,大公司全面参与到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本市场成熟以及对新兴产业的热情也鼓励了这一趋势。比如华谊、万达等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院线等。
“现阶段中国电影的收入主要靠票房,因此,院线成为电影流通和变现的主要渠道,掌握院线等于掌握票房,院线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影视天下投资部负责人李梁说,中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分配比例一般按照制作、发行、放映为40:10:50,院线具有决定排片的权力,因此,如果不是强势的制片方或受市场追捧的影片,院线处于博弈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为了商业利益院线会降低很多不具有票房优势的艺术片排片,甚至不排,上个月轰动全国的《百鸟朝凤》就是例子;另一方面,他也会与发行方进行商业合作,做排他性的排片,甚至双方合作‘买票房’。”李梁叹道。
在好莱坞的发展史上,也曾经有过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八大电影公司。它们都拥有自己的众多影院并垄断了票房,这排挤了小型制片商和独立的非连锁影院,小型制片商的影片很难打入被大片厂控制的首轮影院,非连锁影院也拿不到由大片厂生产的最热门影片。
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制片厂对行业的垂直控制需要进行拆分,尤其是放映部分。从此,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立成为好莱坞的原则,这也导致更多独立的制作公司的产生和经纪公司的出现,让整个电影产业的生态更丰富多彩。借鉴好莱坞的发展规律,中国目前产业垄断的趋势应有所改变。“这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责任,也是为中国电影业更健康地成长护航。”李梁建言。
院线市场瞬息万变
2016年5月份,全国电影总票房31.35亿元,其中国产片报收8.84亿元,占当月总票房的28.20%,3D银幕的总票房大幅领先。这个数据传递了什么?
“这说明5月份电影市场旺销,电影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效果明显。电影消费已然成为‘刚需’,只要有效供给,提供给观众喜欢的电影,才有如此购销两旺。”北京耀莱成龙影院负责人刘银广告诉记者,一座城市电影消费能量是由城市影院品质、数量决定的。从目前的院线格局分布来看,北上广深依然位列前茅,成都、重庆、武汉、杭州还是大票仓,但同时也看到小城镇市场正在兴起,电影消费需求侧蓬勃旺盛。
由于中国城市影院建设将放映网络下沉到三四线以及更多的小城镇。新型多厅电影院成为当地一道风景线,返家的小镇青年又将看电影的习惯带回家,用电商网络在线选座比例甚至高于某些一二线城市。因此二三线及以下中小城市目前对电影产值贡献不菲。“像苏州晋级城市票房榜前十,佛山、宁波、东莞、无锡、温州、南通、金华等出现在城市票房榜前三十,一定有新影院的助力。”刘银广说。
在线票务助票房
5月底,光线传媒及光线控股获得猫眼57.4%的股权,在双方协商后,最终以对猫眼83.33亿元人民币估值达成交易。而就在去年年底,微影时代与格瓦拉联手;今年4月,微影时代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一个月前,淘宝电影(更名为淘票票)宣布获得1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137亿元人民币。加上此次获得光线支持的猫眼电影,在线票务的三国时代就此开启。
统计显示,2013年在线选座的售票量还只占总体的8%,2014年已接近30%,近3亿人次通过在线售票平台观影消费。而就在2015年3月,在线售票的交易额超过了线下销售。从“线上买票+选座+线下兑票”这一条龙服务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支撑的在线票务使得中国院线以及电影产业都迈入一个新阶段。
电影发行的最终目的是决定一部影片能否被放进电影院的排片表中,以及在排片表中能占据多少场次。而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转移。
在过去,由于全国市场的分散,没有统一的数据和有控制力的院线,因此决定几千家电影院排片的,是各地的影院经理们。然而在线购票在过去几年异军突起,这对于传统发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影宣传和发行越来越讲求数据——而这正是互联网强于传统发行之处,一切都是可追踪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每天通过在线方式售出的电影票已经达到了全天出售票的7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不赚钱”的票务网站,每一个都成了“独角兽”。
巨头垄断需警惕
目前,万达院线是中国最大电影院线,拥有影院308家,2667块银幕,再加上万达的电影发行公司,万达在中国电影垂直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以看出,中国的院线越来越具有垄断性。现代电影产业链包括制片、发行、放映以及与产业链相关的后产品开发、植入广告、版权交易等行业。随着电影市场崛起以及产业稚嫩带来的“丛林化效应”,大公司全面参与到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本市场成熟以及对新兴产业的热情也鼓励了这一趋势。比如华谊、万达等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院线等。
“现阶段中国电影的收入主要靠票房,因此,院线成为电影流通和变现的主要渠道,掌握院线等于掌握票房,院线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影视天下投资部负责人李梁说,中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分配比例一般按照制作、发行、放映为40:10:50,院线具有决定排片的权力,因此,如果不是强势的制片方或受市场追捧的影片,院线处于博弈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为了商业利益院线会降低很多不具有票房优势的艺术片排片,甚至不排,上个月轰动全国的《百鸟朝凤》就是例子;另一方面,他也会与发行方进行商业合作,做排他性的排片,甚至双方合作‘买票房’。”李梁叹道。
在好莱坞的发展史上,也曾经有过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八大电影公司。它们都拥有自己的众多影院并垄断了票房,这排挤了小型制片商和独立的非连锁影院,小型制片商的影片很难打入被大片厂控制的首轮影院,非连锁影院也拿不到由大片厂生产的最热门影片。
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制片厂对行业的垂直控制需要进行拆分,尤其是放映部分。从此,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立成为好莱坞的原则,这也导致更多独立的制作公司的产生和经纪公司的出现,让整个电影产业的生态更丰富多彩。借鉴好莱坞的发展规律,中国目前产业垄断的趋势应有所改变。“这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责任,也是为中国电影业更健康地成长护航。”李梁建言。
院线市场瞬息万变
2016年5月份,全国电影总票房31.35亿元,其中国产片报收8.84亿元,占当月总票房的28.20%,3D银幕的总票房大幅领先。这个数据传递了什么?
“这说明5月份电影市场旺销,电影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效果明显。电影消费已然成为‘刚需’,只要有效供给,提供给观众喜欢的电影,才有如此购销两旺。”北京耀莱成龙影院负责人刘银广告诉记者,一座城市电影消费能量是由城市影院品质、数量决定的。从目前的院线格局分布来看,北上广深依然位列前茅,成都、重庆、武汉、杭州还是大票仓,但同时也看到小城镇市场正在兴起,电影消费需求侧蓬勃旺盛。
由于中国城市影院建设将放映网络下沉到三四线以及更多的小城镇。新型多厅电影院成为当地一道风景线,返家的小镇青年又将看电影的习惯带回家,用电商网络在线选座比例甚至高于某些一二线城市。因此二三线及以下中小城市目前对电影产值贡献不菲。“像苏州晋级城市票房榜前十,佛山、宁波、东莞、无锡、温州、南通、金华等出现在城市票房榜前三十,一定有新影院的助力。”刘银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