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与保护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州湾海岸湿地植被分4个主要植被型、15个主要植物群落,作为湿地植被建群种、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维管束植物共有35科61属75种,分盐生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沙生植物4大生态类群。其中禾本科、黎科、蓼科等7个较大科的种子植物构成了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的主体。从分布区类型构成看,胶州湾海岸湿地植物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属最多,达24属,占总属数的39.3%,这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温带分布区成分和热带分布区成分作为区系成分的主体占总属数的52.4%。针对胶州湾海岸湿地发生的退化现象,提出了保护
其他文献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于8月20日至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数千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
利用IAEA/WMO全球监测网和青藏高原的监测站,建立了由赤道地区经我国西南水汽通道至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水汽输送路径、沿西风带自我国西部经华北至日本的北方水汽输送路径以及自南亚穿喜马拉雅山到我国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路径的取样剖面,比较了三条水汽路径在不同季节降水中啄18O的变化及其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沿南方水汽路径,低纬度地区取样站降水中平均啄18O的季节差异较小。沿北方水汽路径,郑州以西取样站平均
中国未来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国家安全都需要地理学做出贡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水稻单产增加了30.6%,其中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增产量占实际增产量的12.8%~16.1%,相当于使70年代的单产
小说教学中,环境、人物、情节是我们常说的"三要素",再加上主旨这四个词语构成很多语文人小说教学的基础。但是小说教学真的就只有这四个关键词语或者说关键角度吗?为此,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