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嘉善样本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5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从产业到生活充分对接上海;这里,不仅“三治同步”“四美联动”,而且V类、劣V类水质断面已全部绝迹;这里,不仅可享受到各类文化生活,而且“20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百姓。
  拥有38万户籍人口的浙江嘉善只是浙北平原上的小县,但又是一个区域要县。2013年,嘉善县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
  开放:借梯借船借力的共赢平台
  嘉善,东邻上海、北靠苏州,从担心“虹吸效应”到实现“同城效应”,落户嘉善的企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中粮集团是国内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有进口食品总公司。嘉兴保税区B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晓能说,得知中粮有意分流上海关区的部分业务后,他们为中粮量身打造了一套进口食品的溯源召回制度。追溯系统上线之后,化验、配送都有了保障。通过这种方式,食品从入关到销售可以节省2到3周的时间,中粮集团也顺理成章地入驻嘉善。
  早在2014年1月,嘉善就以嘉兴保税区B区为载体,设立了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有选择性地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政策。这也是全国首个上海自贸区协作区,连同分送集报在内,共有5项自贸区的通关便利化政策在嘉善试行,惠及全县1557家进出口企业。同时嘉善还在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项目外溢。截至目前,嘉善项目协作区已经引进包括中粮在内的12个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以上海为重点推进区域合作,以上海为窗口开展国际合作,嘉善把上海这座金矿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如今落户嘉善的企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虽然数量在减少,但总投资额却越来越高。”嘉善县商务局局长沈雪林说,最近5年,嘉善招商引资的项目中90%与上海有关。“总部在上海,制造服务在嘉善”“创意在上海,孵化转化在嘉善”的产业协作体系已经形成。
  除了产业对接以外,嘉善与上海的全方位对接也在快马加鞭地推进,嘉善的医保卡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可以实时刷卡结算,021固定电话实现嘉善全覆盖,上海多所大学在嘉善开办了附属中小学。2016年,嘉善县市民卡与上海公共交通(地铁、公交、轮渡)实现互联互通。
  刘立文是一位在嘉善归谷产业园上班的工程师,每周末要回上海与家人团聚。过去,他通常选择自己开车,但由于是外地牌照,经常面临上海市区限行的问题。如今,嘉善至上海枫泾这条联沪省级公交线路的开通,為他提供了新的选择。从嘉善客运中心出发可以直达上海枫泾,再通过全程高速的枫梅线即可快速到达上海市区,“这样速度更快,也更省心”。
  嘉善东邻上海、北靠苏州,既是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交会之地,也是浙江接轨上海的重要节点。从担心“虹吸效应”到实现“同城效应”,高水平开放使得嘉沪两地形成了独特的“13579”现象:10%的嘉善人在上海工作、学习或者生活;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由上海或受上海的影响而进入。
  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水乡
  “五废共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实施一系列治理举措,嘉善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的县。
  初夏的干窑镇南宙村,蜿蜒错落的石板路,这座15亩的生态公园满目皆绿、花卉吐艳……如今,村民们又多了个休闲的好去处。让人想不到的是,公园竟建在一大片“垃圾场”上。“这里原本是个垃圾填埋场,主要堆放集镇乡村的生活垃圾,已经存在20多年了。”村民谢佳君说。后来,镇里请来杭州市城乡环境设计院的专家们实地勘探,对表面垃圾外运焚烧,对地下陈年垃圾使出“连环招”,隔断陈年垃圾与周边生态环境的直接接触。
  昔日的垃圾填埋场变身后,干窑镇每天要产生的近40吨生活垃圾,如今都去哪儿了?“镇里规划了11个垃圾中转站,垃圾统一压缩运往县里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干窑镇爱卫办副主任吴昊告诉记者,目前,干窑镇已经建成7个垃圾中转站,并采购了第一批分类垃圾桶,分发给全镇每家每户。只要农户将垃圾放置在自家垃圾桶里,每天会有保洁员挨家挨户收取,再送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随后送到县里的焚烧厂。
  除了“五废共治”,还有“五水共治”。走进嘉善县治水办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该县6镇3街道的10张“清三河”作战图,清晰绘出了各条河道治理攻坚战的路线图,用公示牌的形式公开河道整治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作战图为指引,嘉善未来3年计划投入60亿元实施55个工程项目,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作为浙江省两个“五水共治”机制创新试点县市之一,嘉善创新建立机构统一、规划统筹、执法联动、资金多元、应急到位、公众参与的“五水共治”机制。他们还探索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抗洪除涝等一系列应急机制。
  “治污难,确保不反弹更难。我们建立了‘天上无人机、地上摄像机、面上智能机’的立体化监管网,前端执法‘能定位、能测量、能预警’,后端管理‘能跟踪、能监控、能分析’。同时,配齐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建立了奖惩细则,对环境脏乱差的单位和农业主体实行一票否决。我们有信心让绿色发展理念永远成为嘉善的主旋律。”嘉善县环保局长邵小华说。
  碧云花园有限公司的葡萄采摘园基础设施完善、采摘环境一流,游客或徜徉在藤蔓交错的葡萄架下,或闲坐在绿意盎然的长廊下品尝美味。“今年我们重点打造葡萄休闲观光采摘游,主要是种出美味的有机葡萄。”公司负责人潘菊明说,为了种出源自天然好味道的优质葡萄,碧云花园养了1000多头羊,将羊粪作为葡萄种植的主要有机肥。1000头羊的粪便足够1000亩土地使用。同时,开挖河道作为蓄水池,为葡萄进行喷滴灌。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嘉善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的抓手,坚持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三治同步”,开展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通道“四美联动”,治出美丽城乡,治出绿色产业,治出乡愁记忆里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水乡,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的县。   共享:富民惠民安民的幸福家园
  “辣妈宝贝”艺术队,从农村跳到城市,登上各大電视台。如今,嘉善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已实现全覆盖,并从中培育了一系列特色项目。
  天凝镇洪溪村党支部书记陈俐勤领衔的“辣妈宝贝”艺术队在《中国达人秀》节目半决赛中拿到3个“yes”后,“辣妈宝贝”艺术队的名气更大了。“辣妈宝贝”艺术队由20多位农村妇女组成,平均年龄超过40岁。她们从“十万农民种文化篮球赛”的“篮球宝贝”起步,从农村跳到城市,登上各大电视台,还走出国门亮相西班牙国际舞台,成为嘉善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
  在姚庄镇桃园新邨社区的桃源书场,弦索叮咚,琵琶低吟,吴侬软语声声入耳。“这儿原来是社区的老年棋牌室。通过提档升级,不仅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社区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桃源新邨管委会主任杭钰荣说。
  如今,嘉善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已实现全覆盖,建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9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9家,覆盖70%村民,成功创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实现全覆盖。凭借这些,当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从中培育了一系列特色项目。
  到访姚庄镇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的培训老师正在讲授课程。工作室配置了护理床、心肺复苏模型、拐杖等相关设备设施。“养老护理人员在逐年增加,但高级技术型养老护理人员比例较少,不能满足镇里养老护理需要,我们成立了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镇民政办主任章益心表示。
  84岁的包彩亚老人住在养老中心一套标准养老房内,房间内有两个床位。她说:“卧室整洁干净,带卫生间,护工也亲切。除了室友,还有很多老伙伴可以一起聊天,一起活动。”
  除了占地12亩、220张床位的镇社会福利养老中心,姚庄镇各村(社区)都配备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近年来,嘉善一直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照料中心的功能。2015年,嘉善率先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民生投入是关键。嘉善注重把发展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稳步提高各类保障水平,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提高到77%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嘉善还先后实施两轮“强村计划”,对兴办强村项目给予100万元以内银行贷款3年贴息,全县118个村村均常规稳定性收入达155万元,保证农民能够稳定增收。
  共享,带来了社会和谐。多年来,无论和谐指数还是群众满意率,嘉善一直位居浙江前列。“在这里工作,安心、舒心。来了,就不想走了!”安徽籍新居民姜存满不仅介绍了3个朋友来嘉善务工,还张罗着将弟弟的家也安在了嘉善。
其他文献
太行山北麓的灵丘县,5月的天气依然是凉风送爽,格外惬意。县城北面的韩家房村,一片150亩地的有机紫斑牡丹,从漫长的冬季休眠中复苏过来了,冒出了新芽,生出了新蕾,美丽的牡丹花朵即将开放。有机牡丹的规模化种植,在晋北地区尚属首次,是我到村近两年时间的工作成果,它也凝聚了全村人的创业的艰辛,被视为韩家房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灵丹”。  前年8月,刚刚到韩家房村工作没几天的我走进罹患脑血栓的贫困户杜玉堂家时
期刊
在去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的新款“纹身”受到大家关注,一个个拔火罐印记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中医现在越来越成为国外炙手可热的神奇医术。中医文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粉丝”,甚至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专门来到中国学习中医。要说中医在国外到底有多火?现在就带你一看究竟!  中医在日本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在日华人
期刊
8月10日下午,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路家村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书法培训班举办了“暑假少儿阅读实践活动书法成果展”,共展出了由30位7到15岁孩子创作的30幅书法作品。  放暑假了,为了让少年儿童们能过上一个充实、平安、快乐、有意义的暑假,路家村镇文化站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梁耿华把传承传统文化与暑假结合起来,在路家村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为暑假少年儿童书法班作培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髓。  活动邀请了特级教师给
期刊
“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19世纪英国小说家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描述了英国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不要以为这是简·奥斯汀夸大的想象,其实小说中“达西庄园 ”的原型就在英格兰谢菲尔德附近的查兹沃斯庄园,
期刊
有人说,“火车是流动空间,是遥远乡愁,是众生相的舞台,是双轨的爱与愁”。九十年代是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那个人口开始大量流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年代,背井离乡,混合了对美好生活的盲目想象与新鲜悸动,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无奈叹息与留恋不舍。在那个即时通讯工具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时候,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在一节节定员车厢里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
期刊
《大地册页》是一部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作者杜怀超以农民儿子的身份追溯,重构了一个生活在当下的老年农民父亲辛劳勤恳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一个(一群)乡村男人的生存史,也是新中国农村的变化发展史。  在苍茫的乡土大地上,多少个父亲,无关各种名义,甚至名字也被淹没?这些具体而真实的生命如何存在?他们如何描述自己的第一次“旅行”?在快速城市化的浮光掠影中,他们像是被时代遗弃了的旧时谜语。  今天,解开这样的人生
期刊
一些正在求学的青少年,对读书感到迷惘,主要原因是没有认清读书的真正目的,从而缺乏读书的原动力。在大多数青少年看来,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在这样错误的认识下,他们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你在为谁读书》作者赵汇峰,是国内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职业规划师,被国内数百所中学邀请做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心态修炼、个人成长、品质教育的专题专讲座。该书通过哈佛学子的成
期刊
官墙里,在作者笔下只是沉睡在都市里的一条繁华落尽的旧巷子,当旧巷子装满了来自四海八方贫下阶层的人,它便成了城中村,东方的“贫民窟”。这里生的很粗糙,可是这里又活得很热闹。是的,它虽被称“官墙里”,却与官僚毫无关系。  《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只是一本随笔文集。这个随笔写的很随意,主题却是鲜明的:当一个人走出了乡土,又该走向哪里?一个人的乡村和城市,何处又是自己的归宿?  自从城镇化大刀阔斧的
期刊
踏入九月,风是谦逊的,树是儒雅的,连盛开的花朵都收起了傲慢,一切都变得彬彬有礼,只待师恩的沐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三尺讲台上,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甘愿,也有倾尽全部身心的热忱。90后女教师陈莹丽用真挚的爱呵护山区儿童,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仍忍受病痛的折磨坚持讲课。她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教师职业的崇高,证明了新生力量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假如天堂有教师,那一定是她的模样。  平凡的90后  “她是
期刊
作者:郑舒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农村电商运营实战》一书结合作者多年的农村电商工作经验,给出了丰富、详实的答案。该书首先从农产品上行与农村电商下行两个方面讲述,告诉农民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放到各大电商平台,如何应用互联网自建渠道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如何搭建服务体系;之后,作者详细介绍了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农村电商产业园打造、农村电商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開展过程,为从事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