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王朝闻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闻同志去世了,这是我们雕塑界的大损失。朝闻同志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他的雕塑实践和艺术理论滋育了我们一代人。我们,可以说,就是在他的艺术理论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解放初期,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时,他就是教务长,正是他组织了“红五月”创作竞赛。他不同于以后很多赛事的组织者,不声不响地评完然后发奖完事,他可是在创作期间去关心学生的创作过程,了解各种问题,评奖中又亲自做十分具体而又特别有启发性的总结,使我们懂得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懂得了真正的“理想和概念化”的关系。他的《民兵》和《刘胡兰》提供了最好的榜样。之后不久,他出版了《新艺术创作方法论》,这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后来,我到前苏联去留学,只有这一本书是一直在手头翻看的。甚至我对罗丹的理解和对柯勒惠支的热爱都是这本书的功劳。
  朝闻同志始终特别关心雕塑。记得在留苏期间回国实习,遇到了王朝闻同志,他特别让我仔细研究欧洲雕刻家对眼睛、眼神的处理。这就使我认真钻研了大雕刻家乌东的方法。对他雕凿眼睛的细致和严谨,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他如何处理眼球和眼睑的关系,如何将眼睛的深层和浅层、睫毛的长短、瞳孔的虹彩、光线照射和反光的变化,都弄得一清二楚,发现有时他竟将眼球雕凿得像钟表齿轮似的,这是以前所不可想象的。这使我的雕塑实践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只听说王朝闻同志在研究《红楼梦》,已写了多少万字等等。但对雕塑的具体问题较少过问了,于是我们之间的接触也较少了,我深深地怀念这位使我终身受益的、感到十分亲切的长者和智者。感谢这位真正推动了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老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