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真”文化使师生变得更“真”“实”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走进建于1952年的黄石市广场路小学,放眼望去,展示师生风采和师生活动的长廊、各类主题的黑板报和学生手抄报、学生“尚真”种植园……每一处景观,无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尚真”文化气息。
  2010年,广场路小学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方略,并提炼出“尚真”校园文化,将“培养求真务实,仁智勇健的阳光少年”定为办学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场路小学形成了“尚真”教育体系,即尚真德育、尚真教研、尚真课堂、尚真管理。
  如今,广场路小学“尚真”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成为黄石教育的一面旗帜,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名校600家、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湖北省中小学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校长挂职培训基地、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百余项荣誉。
  尚真德育:润物无声育人有形
  “学校究竟能带给孩子什么?是高尚的品德,是好的习惯,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楚才在担任广场路小学校长时就十分重视德育教育,积极落实“尚真”德育。
  精心设計课程落实“尚真”德育。
  广场路小学除了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开办各种课程,还精心设计了午间会:周一,由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自主安排内容,如周末见闻与经历分享等;周二、周四,学校会集中播放《学生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频等。周三、周五,班主任会组织学生读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畅谈自己的感想。每周五下午还安排少先队活动课时间,开展各类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良好学习、行为文明的习惯。
  制订并执行《广场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落实“尚真”德育。
  学校制定了《广场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从学生上学、早读、早中餐、上课、课间休息、集会、两操、做清洁、路队、放学等10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的指导和训练。为了激励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每月会依据《常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学校“文明小标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尚真”德育。
  广场路小学的领导班子非常注重实践,注重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核心主义价值观童谣诵”“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外墙报展”“小手牵大手、卫生文明一起走”“传统文化进校园”“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尚真教研:问题导向促进发展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影响着我们的培养对象的未来。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全面的发展,学校提出“尚真”教研,在全校开展“大家讲堂”“名师讲堂”,开发校本课程。
  在学校,教师根据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梳理问题,学校以此为课题组织教研组举行“大家讲堂”和“名师讲堂”,听讲老师现场提问、主讲人现场答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既解决了大家的困惑,又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还组织教师研发了《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尚真文化教育手册》《小学生适用体育游戏》《校园歌曲精选20首》等校本教材,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尚真课堂:三维四段真教真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学习不是死读书,守住课堂阵地,进行课堂改革,做到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是广场路小学领导班子的共识。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打造“尚真”学堂,并广泛开展“尚真”学堂之“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三维”是指导思想,即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真”,教学过程“活”。
  “四段”是主要教学环节,即“导学质疑——探究精讲——展示检测——迁移拓展”。
  “探究精讲”是教学的核心。通过提供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教师提供问题,留足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以实现真教与真学的目标。
  为了保证“三维四段”课堂模式落实到每节课,2014年7月至8月,学校课题组编写了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目标的《基于任务单的教学设计》,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导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从而实现真教真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015年3月,在广场路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健康课堂研讨专题活动”中,黄石港区对本校“尚真”学堂之“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2016年广小“尚真”课堂改革获省级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广小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有三十多节课获奖,获奖论文案例近百篇。
  “尚真”学堂之“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学校品牌建设。2018年11月,学校的伍元梅、张晴牡、张翅三位教师应邀到新疆阿拉山口送教,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楚才应邀对阿拉山口市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他们把“尚真”教学理念带到新疆的课堂上,得到领导、专家、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新疆和黄石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陈总校长的“尚真”管理讲座得到了所有参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尚真”管理方式以人为本暖人心。
  更让人欣慰的是,“尚真”课堂中的“迁移拓展”环节让学校师生逐渐爱上了阅读。在广场路小学,阅读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各班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读书话动,使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
  尚真管理:以人为本真诚服务
  有人说,一流学校靠文化管理,靠文化育人,二流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学校靠权力管理。广场路小学一直努力打造一流学校,实施“尚真”文化管理。
  在广场路小学,你看不到打卡机,看不到考勤本,充分信任教职工。学校对教职工充满关怀,在不影响本职工作下,教职工每学期有两天(不连续)事假,不计入考勤。尽管如此,没有一位教师占这个“便宜”。
  广场路小学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及家长的教学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每天中午,班主任有十分钟的午间会,以便及时了解全班学生下午的到校情况,避免发生意外。学校虽然一直重视校园的环境卫生,但是,每当天气不好的时候,学校要求任何班级都不能留学生做卫生,以此保证全体学生的安全。学生上课中途有事,可以及时通过学校和家长联系,并及时处理。放学后,学校门卫室和阅览室就是学生最好的等待场所。
  几年的实践证明:“尚真”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全面实施,使广场路小学教师更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始终以“真实”的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学智慧、学真知、做真人。我们相信,在“尚真”文化的熏陶下,广场路小学的全体师生会更“真”,更“实”。★
其他文献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忠诚的爱国者。在其短暂一生中,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云南军都督府;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时期,领导了讨袁护国战争,粉碎了其复辟帝制的企图。毛泽东曾将蔡锷与黄兴相提并论,视为做人的“模范”;朱德则将蔡锷与毛泽东相提并论,称为“良师益友”和“指路明灯”。  开篇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期刊
1940年3月24日,以陪都重庆为首,大后方几乎所有尚未沦陷的省份,都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国内几乎所有大报,无论何党何派,都发表了悼念他的挽联、悼词与评论,人们用的最多的两个词分别是:“楷模”和完人”。蔡元培的绝无仅有,不仅在于他凭借一己之力,缔造了中国大学应有的模样和精神;更在于他以一己之力,树立了一个老大帝国向现代文明转变进程中所当有的人格典范。  开篇“不可视蔡元培为一书生,当视为十万
期刊
2019年9月7日,袁隆平迎来了90岁的生日,成为一名“90后”。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今年的示范田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当记者提起退休的話题时,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能工作就行。”其实,袁隆平的世界很大,大到装着全球的粮食安全,但袁隆平的世界又很小,小到只有水稻。  我就要学农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德安人。1
期刊
“我一门心思研究水稻。  动机和目的很简单,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2019年7月,中央电视台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采访将近90岁的袁隆平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袁隆平:一粒粮食能救一個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期刊
伪满洲国在1932年宣告“成立”之后,由于未能得到国联及列强认同,它的“外交”对象便只有日本。作为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想要改变此种局面,也只能听从日本安排。在日本的授意下,为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伪满洲国提出十分优厚的条件,但依然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   而日本在退出国联后,在伪满洲国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对伪满洲国的控制也更加严密。至此,伪满洲国的“外交”也只能沦为日本侵略及掠夺
期刊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  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  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邓哲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是他逆境中的寬慰者和知己。   在探索杂交水稻的最初岁月,面对质疑和嘲讽,邓哲始终相信和崇拜自己的丈夫。  “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做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教书期间,论讲课水平没人能超过他。在课下,他
期刊
志高行洁,经世为国  1838年,林则徐临危受命,前往广州禁烟。随着他的南下,大清王朝来到一个划时代的窗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将推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这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亦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抵抗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一百年来,林氏后人家风不坠,在各个时期留下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獻身奋斗的足迹,始终践行林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
期刊
“全体员工,人人须知,我心中有三大主要任务。”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期刊
一要戒懒,二要淡泊,三要热心服务  “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据林则徐五世孙林子东回忆,林家后代曾长期保留两件东西:一盘素炒豆腐和一盏两根灯芯的油灯。它们见证了林家的家风。据说,有一年除夕,邻居听见林家欢天喜地地吃年夜饭,好奇地从矮墙上探望过来,见到林家大小十多人,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享受
期刊
他曾与蔡锷同窗,对梁启超执弟子礼,袁世凯、段祺瑞、孙传芳、冯玉祥、蒋介石等人都对他礼敬有加;他一生没打过仗,去世后却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上将;他的妻子是日本人,却为了他改中国名、参加抗日,并且从不教子女日语;他的女婿钱学森是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他就是“兵学泰斗”蒋百里。蒋氏与钱氏珠联璧合,其为国拼搏的精神血脉,正是“中国的办法”!  为救国弃文从武,师友学生遍天下  1882年10月13日,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