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 实验评价 实验探究 在综合实验题中的全面体现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题一直是理综化学试题的压轴题。试题均突出了“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和实验探究”的特点。NO、NO2、HNO3是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HNO3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探究、NO与NO2相互转变是命题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以下两个实验的分析,帮助学生复习HNO3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例1]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某课外化学研究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不是NO2或H2,而是NO,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
  a、b均为可以自由移动的铜丝,c为充气囊,d、e、f均为止水夹。
  1.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干燥管内应放入(填序号)。
  A、铜屑B、石灰石C、木炭D、纯碱晶体
  其目的是。
  (2)为证明A中产生的气体是NO而不是NO2或H2,具体的方法是。
  (3)装置A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在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的现象是先变浑浊,用充气囊c向装置中充入空气后又变澄清。其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5)在实验过程中,时开始收集NO气体。具体的操作是。
  (6)如果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放入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后(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甲同学认为是Cu2+的浓度不同的原因。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填是或否)。乙同学认为前者溶液呈绿色,可能是反应生成的NO2一部分溶解于Cu(NO3)2溶液中的原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证明(叙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2.分 析
  (1)为了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必须保证装置中没有O2。利用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把装置中的O2(空气)排出。
  (2)观察装置A产生无色气体,证明不是NO2;用充气囊c向装置中充入空气,会发生反应2NO+O2=2NO2,装置C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证明不是H2。
  (3)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4)装置D中的现象是先变浑浊,原因是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然后又变澄清,原因可能是CO2与CaCO3和水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也可能是NO2与装置C中的水反应生成HNO3而溶解CaCO3沉淀。
  (5)当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装置A、C中的空气已经排净,充满了CO2气体,开始收集NO。此时应打开e关闭f。
  (6)依据题意,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相等,溶液体积相等。则Cu2+的物质的量浓度必然相等,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将所得绿色溶液加热,如果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是反应生成的NO2溶解于Cu(NO3)2溶液中的原因。
  3.参考答案
  (1)B;利用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CO2,把装置中的O2(空气)排出。
  (2)观察装置B中为无色气体,证明不是NO2;用双连充气球向装置B中充入空气,如果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不是H2。则说明气体是NO。
  (3)3Cu+8H++2NO3-=3Cu2++2NO↑+4H2O。
  (4)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
  2HNO3+CaCO3=Ca(NO3)2+H2O+CO2↑。
  (5)当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打开e关闭f。
  (6)否;将所得绿色溶液加热,如果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是反应生成的NO2溶解于Cu(NO3)2溶液中的原因。
  [例2]碳与浓硝酸反应除生成水外,还有其它产物。为分析判断其它产物,并研究NO与NO2的相互转化。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酒精灯预热A中试管;②向A中试管加入几块红热的木炭,迅速塞好胶塞;③逐滴加入浓硝酸;反应即可持续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试管加入几块红热的木炭,迅速塞好胶塞。逐滴
  加入浓硝酸 ,反应即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填写下列表格:
  (3)装置B的作用是。
  (4)当装置A中反应完全后,关闭,打开。用双连打气球向装置D中充入过量空气,装置D、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产生10g沉淀。若忽略装置中空气中的CO2,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g。
  2.解 析
  (1)反应可以连续进行,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2)装置A中持续生成红棕色气体,才能说明生成NO2气体;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装置B中的水与NO2反应生成HNO3和NO。防止NO2进入装置C与石灰水反应,而NO不与石灰水反应。从而装置C中的石灰水只吸收CO2而产生沉淀。
  (4)为了使空气能进入装置D,气体再流向装置E。应关闭a打开b。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NO2与烧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H2O。
  (5)利用电子得失守恒和碳元素守恒计算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m(HNO3)=10g÷100g/mol×4×63g/mol=25.2g
  3.参考答案
  (1)木炭与浓硝酸反应是放热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3)吸收混合气体中的NO2,防止NO2气体进入装置C与石灰水反应。
  (4)a;b;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NaOH=NaNO3+H2O。
  (5)25.2。
其他文献
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创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成为当前形势下重要的课题。而如今,学校在关注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往往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个体的管理上,却忽视了教学组织整体质量的管理,造成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有许多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主动性;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的团队意识淡薄等等。这样的现状,对教师
摘要:建筑工程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对进场施工人员的要求上也放的越来越松,这就导致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较差,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工作面较多,因此人员的分布范围也较广,再加上总体职业素质的影响,便会为施工的管理添加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加强建筑工程中对施工的管理,本文给予了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方法,以
摘要: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着个人账户“空帐”严重、保险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引进国外的养老保险与个人所得税联动激励模式,通过将个人所得税收入转入养老保险账户来解决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问题。但目前的中国经济环境是否适合采用这种联动激励模式,仍需要从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两个方面深入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 个人所得税 替代率  一、引言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相
期刊
“两高三部”出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鉴定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施行.《鉴定标准》结合了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适应了刑法修改和修改后刑诉法的新要求,对
期刊
摘要:在实现铁路建设时,试验检测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合理保障。文章首先对其管理意义深入分析,然后对管理的重点进行剖析,随后展开强化措施的探究,最后对作业中的要点展开探讨,使大家对该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具有更大的认识,进而提升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重点  引言:  铁路建设是一个国家交通能力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也映射了一个国
《刑法修正案(八)》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作了修正,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我国的竹器雕刻,历史悠久.雕刻的技法有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留青、浅刻等,其中尤以“留青”别具特色.
实施海洋开发,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对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缓解资源特别是能源压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工程。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类型日益增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