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管理哲学中的人民主体价值观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管理哲学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即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管理决策价值选择的依据和评价标准;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管理的价值目标。同时,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统一。
  【关键词】邓小平 管理哲学 人民主体价值观
  管理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价值观问题,管理价值观是由管理的价值主体意识、管理的价值目标观念和管理的价值手段观念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有机整体。①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色彩,以人民为主体,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是邓小平全部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以什么样的主体作为价值主体,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②邓小平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和决定作用,并将群众的实践成果深化为理论,反过来又以理论武装群众,使理论成为群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面临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一直主张“大胆闯”、“大胆试”,以其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发现和支持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新鲜事物。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邓小平就曾支持过农村“包产到户”的做法,改革开放后,他又以十分明确的态度支持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大胆实践,后来又坚决支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激发了人民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邓小平认为人民是国家管理和价值创造主体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权力的所有者,而且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获取智慧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人数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所提出的任何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来完成的。邓小平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邓小平这种善于深入群众,虚心学习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将群众的意见和经验加以总结提高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人民主体价值观在社会实践问题上的深刻反映。
  人民利益是管理决策价值选择的依据和价值评价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认为,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认为,关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决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管理活动价值评价的标准。
  邓小平在管理中非常重视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坚持决策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敌占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民利益,减轻人民(特别是本区本村人民)对敌的经济和劳役负担。”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人民利益得以保证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④这就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同决策为人民联系起来,体现出人民利益是邓小平管理决策价值选择的依据。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以后,邓小平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是植根于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的旧中国的基础之上,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决策同人民利益联系起来了。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邓小平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管理活动是非成败的评价标准。早在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生产关系的好坏,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是否符合群众的愿望。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标志着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的国家管理观的成熟。
  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管理的价值目标
  价值目标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追求与志向。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原则是为人类绝大多数的人谋利益,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⑤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的总方针等等,无一不是从为人民谋利益这个根本宗旨出发,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
  邓小平不仅把共同富裕作为管理的价值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⑥在这里,邓小平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且把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物质前提、制度保障和根本途径,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的统一
  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人民主体价值观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灵魂,它把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有机统一起来了。
  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是统一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采用相应的价值手段,生产力标准就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价值手段,解决了人民利益如何实现的问题,因而发展生产力对人类具有最大价值。“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收入,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⑦同时,邓小平还把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人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因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体现。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必须促进人的发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常重视知识和人才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也是统一的,它回答了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反映。实践标准既是真理标准也是价值标准,因为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变革现实的活动,它离不开一定的价值需要,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将实践标准引申到价值观领域,突出实践的价值功能,以客体对主体(人民群众)的实际效果、效益、影响来确定客体的价值,明确提出将实践作为检验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终极评价标准,解决了价值评价的科学性问题。邓小平说:“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⑧“人民,是看实践”体现了实践标准和人民主体的统一,说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管理决策是否正确,要用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要以人民群众的判断为根据,要看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其价值只能靠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实际效益来确定。
  总之,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作者为乐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度项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人民主体价值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SA196)
  注释
  ①赵剑民,唐伟:“管理价值观:一个有待深化研究的课题”,《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②王玉樑:《价值哲学探讨》,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2頁。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55页。
  ④⑤⑥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7~208页,第110~111页,第195页,第38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8页。
其他文献
金锅岭隧道进口浅埋岩溶区施工过程中出现大流量涌水,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及地形地貌、岩溶坑等详细调查,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大流量涌水的问题,
【摘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广大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合理引导农民参与改革实践,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高度重
以北京地铁6号线8标盾构区间工程为例,对盾构法掘进施工的测量控制进行了系统阐述,详细介绍了盾构法掘进施工过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量、联系测量、盾构机姿态测量和管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本桥拱座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通过混凝
【摘要】当前我国老年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足,因此创建市场化、专业化养老服务公司是适应社会化养老的需要。一方面,养老服务公司以服务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具有潜在的市场空间和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合理定位职责,扶持养老服务公司发展,强化监管,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等。  【关键词】养老服务公司 市场价值 发展策略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摘要】救灾减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受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期党的救灾减灾指导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共性与差异性。比较其异同,将有利于深化对救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认识,加强救灾减灾工作能力。  【关键词】救灾减灾 指导思想 比较研究 国际合作 科学化  救灾减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
根据治理理论以及当代环境资源法治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行政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这三种方法和机制各有其特点和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和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命题自提出以来,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核心命题,而它与传统发展观的最大区别之处就在于它成为了一种“科学”。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及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等方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命题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哲学高度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
在开展国际工程中,承包商在出国准备方面应了解出入境管理和前往国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充分准备签证材料;在工程管理方面要注意国内劳务的开溜问题和违法问题,以及由承包
【摘要】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实践中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要明确公司法总则中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的原则、地位和内涵,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完善公司社会责任诉讼救济,以期在我国立法和法律实践中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系统建构。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或其恶意控制人对股东及公司管理者之外的公司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法定义务之概括。我国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