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马坑矽卡岩分带的模拟实验

来源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采用马坑天然岩石作为实验试料,以辉绿岩和大理岩不同比例系统 (100%辉绿岩0%大理岩—0%辉绿岩100%和大理岩) 在500atm、350—650℃条件下的中性介质水溶液中,经过168小时的持续实验,形成了一套与马坑矽卡岩分带基本吻合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借以对实验产物进行矿物共生分析,证明了原始岩石化学成分与其所产生的共生矿物一致性,说明了实验结果是内协合的,并且帮助确定实验上观察不到的有关反应,揭示了矽卡岩形成的机理。
其他文献
克鲁奇霍夫斯卡娅的《乌克兰地盾地壳磁模型及构造》一书,是迄今利用区域磁异常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较为系统、而又全面的一本论著。它对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无疑有较大参考价值,并对有关方面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作者着重讨论了地磁场与地壳深部带构造的关系,以及按作者制定的区域磁异常解释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分析地壳上部磁性体
有线电视在建设过程中对光/电缆敷设有很高的要求,敷设不当或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几十年来,从电缆到光缆的架设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卡环法,即用卡环把光/电缆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过程。因此,听力理解需要认知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学习者要达到有意识的学习必
许多研究表明,泥化夹层的力学强度与其物质组成关系极为密切,尤以粒度成分对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作者曾依据粒度成分将泥化夹层分为粘泥型、泥夹碎屑型、碎屑——碎屑夹泥型、泥夹粉砂和粉砂夹泥型等各种类型[1]。并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的各类夹泥进行了大量的中型试件剪切试验研究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一步探讨了夹泥粒度成分与力学强度之关系。
云南省景洪傣族自治洲大勐龙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及其中的变质磁铁矿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滇藏地槽褶皱区,三江褶皱系之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端。组成含铁建造的变质岩系属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澜沧群为一套晚元古代形成的厚约8000~10000米
从莎剧内涵的深刻性、复杂性、生动性、丰富性、抒情性与哲理性探讨了莎剧的审美特征。
利用Wordsmith软件统计了240篇中国学生作文中使用的评注性副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介词短语,指出大学英语专业各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对评注性状语短语的使用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本文分析了在中文电话语境里邀请对方猜测的对话策略。中文电话交谈中,打电话人的身份确认可以通过邀请猜测的方式实现,它反映了双方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得到
一、引言 由磁测资料推算出其下部的磁性界面起伏情况的工作,对于区域及地壳构造的研究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反演磁性界面可以由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在二度结构的单界面均匀磁化情况下,对磁测资料用矩阵的解法来推算出磁性界面的起伏情况。
本文对长波磁异常研究中迄今争论较多的两个问题——场源和深部岩石磁性特征——及其国外研究进展作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