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探索》第二十五卷总目录(2008年1-4期)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民间音乐
  [1-02]蒲亨强杜光庭《太上黄籙斋仪》音乐资料研究
  [1-07]庄永平《敦煌乐谱》第6、8、9曲校译
  [1-10]筝鸣 “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美学特征探究
  [1-13]贾建伟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文化比较研究
  [1-20]王鸿昀20世纪舞蹈经典《黄河》乐舞综合研究
  [1-26]孙建国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个性创新与运用
  [1-30]王维平从原生态民歌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
  元发展
  [1-34]胡 建近20年以来的中国弓弦乐器研究
  [1-40]杨玉芹传统曲牌[打枣竿]的嬗变
  [1-43]赵 英何元平巴渠民歌音乐形态解析
  ——以755首民歌样本为案例
  [1-47]韩晓莉山西晋城八音会与上党梆子的渊源关系
  [2-10]冯光钰花儿为什么总是这样红
  ——评《中国花儿曲令全集》
  [2-13]敖昌群王其书胡扬吉包德树柳良“南北丝绸
  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考察研究报告
  [2-16]敖昌群陈泽贾路红民族管弦乐队低音乐器改
  革的新进展
  [2-18]李晓燕音乐专业课程资源
   ——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开发利用
  [3-19]方建军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
  [3-22]唐朴林继承传统与扬长避短
  [3-28]王桂芹民歌的“流行地”并非都是“发祥地”
  ——从《茉莉花》的传播谈起
  [4-03]冯光钰从扬州古筝学术交流活动看筝乐的现代传播发展
  [4-06]傅利民刘沐粟来自甘竹的虔诚
  ——对江西广昌县两个孟戏剧团的田野调查
  [4-16]蒲亨强清代《太极灵宝祭炼科仪》音乐资料研究
  [4-22]庄永平“侧商调”研究
  ——兼论《敦煌乐谱》二、三组乐曲调式
  [4-26]毛云岗浅析中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素材在朱践耳《第六交响曲》中的主要素材运用
  [4-30]张燕丽试论地域方言对唱腔旋律的影响
  ——以蒲剧、雁剧为例
  [4-37]符姗姗探析侗族打击节奏伴奏的舞蹈形式及表现特征
  [4-40]沈 恒中国流行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多维嬗变
  作曲理论
  [2-51]狄其安论肖邦钢琴作品的和声特点
  [2-55]梁红旗人文环境对音乐创作技法的影响
  ——索非亚·古拜杜丽娜创作风格形成之探析
  [2-61]龚佩燕接受美学视阈中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
  [2-65]罗时东张扬的个性与交响原则的完美结合
  ——解析恩耐斯特·布劳克的《希伯来狂想曲》
  [4-43]刘 双马东风论歌曲结尾的艺术处理
  [4-49]文 锋高师《声乐曲选集》中独唱声部与伴奏之间的复调思维现象
  [4-54]肖 珣析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4-57]缪元琴简析《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
  技能技法研究
  [1-57]郭 元武满彻的“梦与数”——管弦乐
   《鸟群降落在星型的庭园》解析
  [1-61]李 虻辨析与释疑——论功能和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65]罗仕艺罗麦朔谢德林《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1-69]杨永贤论李斯特《旅游岁月》的和声特点
  [1-73]石月婷声乐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运用
  [1-77]刘瑜改革笙“L-36”簧笙解析
  [2-67]杨贤忠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虚实相生
  [2-70]陈依红论巴赫的键盘音乐及其演奏风格
  [2-75]肖萍试论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与演唱特点
  [2-79]李秀华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差异
  [2-82]李红起音技术在美声歌唱中的重要性
  [2-85]程晓凤略论音乐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2-88]程泽威论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作品《意大利组曲》
  [2-91]梁粤梅论小提琴演奏中力的运用
  [2-98]夏丹右手技巧与小提琴演奏
  [3-65]安冰冰方可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分析
  [3-67]陈娟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3-71]王育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乐器音色的运用及
  演奏
  [3-75]吴静论声乐演唱的艺术创造
  [3-77]董兵心理学研究与歌唱的辩证关系
  [3-80]蒋快安陈彤从混沌·分形与音乐谈起
  ——试分析声乐作品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85]周志良歌剧《托斯卡》中的小角色寺守的性格特
  征及表演分析
  [3-88]张茂林经典演出版本中的威尔弟歌剧角色
  ——法斯塔夫
  [3-92]钟明浅谈戏曲中的声乐演唱特点
  [3-96]江向东音乐剧艺术属性分析
  [3-99]刘耕小提琴演奏中的思维艺术
  [3-103]沈非中阮弹挑的方法探究
  [3-106]李铃论二胡音准及节奏的把握
  [3-109]罗霁月音和舞蹈:异质同构的文化互存
  [4-60]徐元勇近期三首优秀流行歌曲演唱的教学分析
  [4-64]李红小号抒情女高音的歌剧角色
  [4-67]吕琳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
  [4-70]陈大苍内心听觉练习中的思维方式及科
  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4-73]刘■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和声音程的听辨训练方法
  [4-76]陆惊呐手部肌肉训练对钢琴技巧提高的重要性
  [4-79]王溪音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几个要点
  [4-85]郝思震内心听觉培养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4-88]徐德雷实践中的计算机音乐表现力体现浅析
  艺术教育
  [1-80]刘江评述美国现代管弦乐指挥教学的四大成功
  因素
  [1-85]李西林“中山杯”首届合唱指挥大赛后的思考
  [1-87]黄小惠论面向21世纪的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
  课程创新体系建构
  [1-94]王永慧科学发展与大学通识教育
  ——关于高等艺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思考
  [1-97]梁静高师钢琴教学创新意识的思考
  [1-100]郑玉章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之角色刍议
  [1-105]张 愉高玉华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艺术院校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
  [1-109]黄 旭对附初中作曲专业主科教学的探索
  [2-39]居其宏音乐剧创作教学互动论
  [2-43]舒 昭新世纪二胡教学刍议
  [2-47]刘立新高等教育大众化认识与四川音乐学院的
  发展
  [3-33]柴永柏汪明义何晓锋四川音乐学院综合办学
  之路的探索
  [3-38]彭丹雄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3-41]马 健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小提琴的民族性追求
  [3-44]奉 建碰撞与交融——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
  定位
  [4-91]李 虻陈达波李 姝《音乐论文写作》课程改革的多样化思考
  [4-95]刘 涛刘丹凌从新感受力美学看电影音乐的功能
  [4-98]亓迎春小号形制的流变与演奏艺术的发展
  [4-102]陈乐燕高师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趋势
  [4-105]金 帆对少年变声期声乐辅导的探索
  [4-108]陈 方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音乐教育
  书评
  [1-49]朱江书巴蜀琴史第一书
  ——《巴蜀琴艺考略》述评
  [1-53]陈 思 李 姝以古鉴今求出路另辟蹊径出新著
  ——评《通俗歌曲演唱教程》
  专稿
  [2-03]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
  [2-07]柴永柏推动文化大繁荣艺术院校要当排头兵
  人物评价
  [2-22]李成渝哲人其萎乎——悼朱泽民教授
  音乐美学
  [2-32]杨和平新中国音乐表演心理学文献研究
  研究生、大学生论文选
  [2-101]陈 红道乐:道家艺术精神在音乐中的显现
  [2-105]麻 峰郭文景的民族室内乐《晚春》的创作特点
  [2-110]刘名扬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
  《音乐探索》出刊100期纪念
  [3-03]敖昌群百期回望,任重道远
  ——纪念《音乐探索》出刊100期
  [3-06]李忠勇一步一脚印探索无止境
  ——贺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 》出刊100期
  [3-08]邹承瑞写在《音乐探索》100期之际
  [3-10]冯光钰探索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写在《音乐探索》出刊100期之际
  [3-15]田可文独具特色不断探索
  —— 2000-2007年《音乐探索》的编辑学分析
  音乐评论
  [2-24]明 言丰硕成果 平实精神(上)
  ——2006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
  [3-48]明 言丰硕成果 平实精神
  ——2006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下)
  [3-58]郭克俭乐评的概念、主体与规范初探
  ——为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而作
  [3-62]白杨洪匠心独具 非同凡响——全国高等音乐艺
  术院校打击乐重奏作品和演奏比赛后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在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历史史料做出一番历史巡礼以后,针对批评人物写出的一篇历史人物考析式的研究文论。在对历史现实和代表人物做出一番解析后,在结语中指出:立足社会看文本,透过文本看人物,应当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每个批评人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每段批评历史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每个现实事件都是人物观念及其的产物。所以,当代音乐批评研究的三元素:文本、历史、人
期刊
摘要:陈田鹤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体裁丰富,但最有影响的应是他的艺术歌曲,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音乐创作风貌和音乐思维。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诗中捕获音乐的灵感,用音乐描绘诗词的意境,用伴奏营造想象的空间,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从而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作曲技法的“诗性”。  关键词:陈田鹤;艺术歌曲;诗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萧友梅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一历史性诘问始终萦绕在音乐家的心头,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关系成为诸多战略命题的核心。萧友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深厚学养和开放性国际视野,自觉承担起思考现实、研究对策和谋划未来的历史使命,非但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以及新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眼光且又十分切合中国实际的战略设计和系统构想,更以先行者、实践家的勇气和坚韧殚
期刊
摘要:针对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专著《音乐教育的哲学》,结合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本文对书中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音乐教育的思辨进行了系统的述评,特别针对该书所引发的音乐教育的功能及其与相关人文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借鉴、吸收以及争辩雷默先生的音乐教育理论与思想,将提升我国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并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中央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南诏奉圣乐》及《 骠国乐》,融合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精华,其内容到形式不谛为当时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西南丝绸之路;《南诏奉圣乐》;《骠国乐》,隋唐燕乐  中图分类号:A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003-05    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文化交流的
期刊
摘要:针对具有相对音高听觉的学生在和声音程听写中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和声听觉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和声音程的听辨分析能力。  关键词:音乐;视唱练耳;和声音程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4-0074-03    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听觉训练不仅局限于单声部旋律的训练,还包括多声部音乐的听觉训练。在奥斯特洛夫斯基
期刊
摘要: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他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音乐中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澎湃的热情。本文从这首乐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材料、调性布局、结构的平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主题材料运用所形成的矛盾发展关系进行了较具体的表述。  关键词:主题;矛盾冲突;调性布局;结构平衡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4-0054-03    贝多芬f小调
期刊
2008年11月7-10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教育部社科司、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期刊主管部门领导出席,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主编等300余人参加。  本次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召开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成立20周年的庆祝会,对学会成立20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者;二是召开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期刊
摘要:“孟戏”,因演唱“孟姜女”故事而得名,有关“孟姜女”的故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中流传,历史上元代北曲杂剧、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也都有过与此相关内容的剧本的演出。曾一度被认为早已失传整本的孟姜女南戏本,却在江西广昌县发现仍有由客家族群演出的传奇《长城记》及南戏本《孟姜女送寒衣》,搬唱它们的分别是甘竹镇大路背村和赤溪村{2},大路背村的传奇戏《长城记》已有400年的历史,甘竹镇赤溪村的全套南
期刊
摘要:弗雷德里克·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抗争与哀痛的气氛笼罩着全曲,4个乐章紧密联系有机结合,记录着波兰民族沦亡的历史,同时每个乐章又各自独立,各自蕴含着不同的音乐表达和深刻的音乐意境。  关键词: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音乐感悟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
期刊